中央点名,一南一北两座城市被委以重任
文丨西部菌
深圳!青岛!
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这两大城市被点名,迎来重大利好: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
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大BOSS都去了,会议主题是深化改革,而深圳和青岛正好是一南一北的沿海城市,点名有何深意?对两座城市又会带来哪些利好?
01
深圳迎来利好,广深双城记更具看点
先说深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新鲜。2017年5月,深圳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去年年初,《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规划纲要(2018-2035年)(讨论稿)》,再次明确上述目标定位。
这次国家点名“支持建设”,相当于认可了深圳的目标。顺带多说一句,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文件的表述也都是“支持建设”。
除了先行示范区,另一个值得划出来的重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结合起来看,就是在改开四十年的新时期,深圳要继续带头,闯出一条路。
回顾历史,深圳的确是最有资格成为先行示范区的。
它一出生即含着金钥匙,被赋予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使命,成为内地和全球的超级联系人。从早期外资前店后厂模式的苦力工厂,到如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经济、科技中心。
经济方面,2017年GDP超过广州,2018年超过香港,跃居亚洲第五;人口方面,是最开放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去年新增常住人口多达49.83万,增长率4%,都是全国第一。
在中国的城市兴衰史上,深圳速度估计只此一家了——在深圳第一版总规中,定位只是华南地区中心城市,日前的湾区规划,则变成了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
1980年设立特区之后,深圳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管辖权,比如不用像省会广州那样,贴补周边的落后兄弟城市。
这些先行示范区的角色被国家认可,意味着未来深圳还会享受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放开手脚进行经济建设,城市能级再次提升。
深圳GDP,来源:统计公报
值得一提的是,湾区规划中,已经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是着墨最多的,有声音认为深圳没受到重视。在设市40年的节点,深圳收获新利好,说明它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当然这也意味着广深双城的较量,会更加激烈。
之前广州屡屡被指有掉出一线的危险,去年经济增速只有6.2%。不过今年上半年广州就强势反弹,GDP同比增长7.1%,名义增速更是达到两位数,一线城市的底蕴仍然不可小觑。
02
中央点名,青岛北方第三城地位依旧稳固
青岛被点名,则是要瞄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这一提法也不新。去年4月商务部复函,“支持青岛在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创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去年年底,当地下发《关于放大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效应推动青岛率先走在前列的意见》。
青岛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举办上合峰会的城市,这本身就是综合实力的象征,当然峰会也给青岛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度。国家支持打造示范区,等于趁热打铁。
青岛GDP,来源:统计公报
涉及到青岛的表述还提到,发挥青岛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作用。
新亚欧大陆桥是指从山东、江苏到荷兰的国际铁路通道,相当于一条贯穿欧亚的经济轴线。其中青岛早在2013年就被确定为重要节点城市,其他还包括日照、连云港等地。
这条经济轴线上,凭借港口贸易的外向型经济起家的青岛,同样是桥头堡角色。论经济发展水平,青岛是仅次于北京和天津的第三大北方城市,2016年其GDP破万亿,2018年达到12001.5亿。
青岛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2016年批复的总规中,定位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在北方的战略地位很高,也是南北差距扩大的前提下,少数二十强北方城市之一。
不过在2008年之后,受全球贸易变化以及陆权复兴影响,青岛这类港口型城市,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以至于没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武汉、成都等内陆省会强势崛起,先后反超青岛,将它挤出了全国十强之列,从全国第8退后到只能位列12名。
省会济南通过合并莱芜做大做强,更是给青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近几年的人口增长,青岛同样表现不佳,去年只有10.43万常住人口进账,落后于西安、郑州、佛山宁波等地。
内外双重竞争环境下,这两年青岛大动作不断。2017年撤销县级即墨市,改为即墨区;2018年推进胶州撤市设区,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今年下半年,全国首个和高铁接驳的胶东国际机场即将建成启用……
从上合峰会花落青岛,到这次被中央点名,说明青岛北方第三城的地位依旧相当稳固,是北方经济的重要支点,也是北方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青岛2018年年底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939.48万人,在《人口千万、GDP万亿,中国最牛的11个城市都在这儿了》中西部城事已经分析过,人口千万、GDP万亿,是一座超级城市的重要门槛。随着更多的国家资源砸下来,人口吸引力提升的青岛,离这个目标将越来越近。
03
国家中心城市有青岛一席之地?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国家点名谁向来相当讲究,比如去年年底12座城市被点名,它们基本都是所在城市群的核心,具有辐射带动周边的能力。这次点到深圳和青岛,有何讲究?
首先,深圳和青岛都是沿海开放城市,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它们要比内地的城市更有先天优势。
国家中心城市数据,来源:网络
还得看到,深圳和青岛都不是省会,而是副省级城市,也是计划单列市,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管辖权,有进行改革试验、担任示范区的优良条件。
过去几年陆权复兴,内陆强省会崛起,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中心城市,除了直辖市外都给了省会;实力强劲的二线非省会苏州,上半年的表现也不佳,工业总产值增速下跌到1%。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海洋文明的结束,全球贸易分工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大趋势,而在新的节点继续推进开放,还是得靠沿海的中心城市打头阵。
尤其是深圳、青岛这类桥头堡,所在省都拥有双子星城市,比如广深的双城记,青岛和济南的双城记,它们的经验更适合广大的非省会学习借鉴。
这次深圳和青岛被国家委以重任,对区域发展格局也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就深圳来说,近几年民间一直有直辖的传言。重庆当年能够直辖,也是因为四川的版图的确过于庞大,而重庆直辖还有国企改革、三峡移民等战略使命。就今天的环境看,深圳改为直辖可能性相当低,更适合的定位,的确还是先行示范的特区。
只不过未知数在于,在今年建市40年、明年特区40年的节点,国家到底会具体给瞄准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哪些政策好处?未来深圳的开放实验,又能推进到哪一步?
对青岛来说,最大的不确定性要属国家中心城市。对比沈阳,青岛所在的华北周边,已经有北京、天津、郑州三大国中,如果坚持区域平衡术,那么青岛有希望但概率相对低一些。
不过既然这次国家点名青岛,将它放在新亚欧大陆桥的支点位置委以重任,那么为了让青岛顺利完成国家使命,给它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让它以更高的能级参与开放,也很有可能。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