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层定调!避免“一市独大”,中国城市化再转向?

西部菌 西部城事 2022-01-10

文丨西部菌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日前,《求是》杂志上的一篇高层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篇文章题为《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光看标题,它就有着为未来发展定调的意义。而在“完善城市化战略”一节中,对城市化方向,有不少关键表述。

西部城事简单地进行了摘取:

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
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现阶段的城市化,重点强调“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强省会战略,更是流行到了东部沿海地区。

这次的表述则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强调不能无限扩张。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逻辑再次生变?

01

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针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前者要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后者则要避免“一市独大”。

这种区分,正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城市化阶段、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别。比如像东部沿海地区,双子星流行,省会首位度普遍不高;而中西部地区,省会独大的局面确实相当普遍。

来源:第一财经

以2019年数据为例,经济首位度,也即GDP在全省占比,超过30%的省会(首府),一共有9个,从高到低分别是银川、长春、西宁、哈尔滨、成都、拉萨、西安、武汉、兰州和海口。

其中,有7个城市都位于中西部。首位度最高的银川达到50.6%。也就是说,宁夏的半数GDP产值都集中在银川。作为对比,同样是省会的南京和济南,都不到15%。

而且纵向来看,在强省会战略的加持下,中西部省会的首位度,是在不断提高的。

比如2010年,首位度最高的银川,GDP全省占比46.4%,十年时间提升了4个百分点。另外,前三季度,西安的GDP为7075.31亿元,全省占比37.9%,同样是再创历史新高。

当然,变化最大的要属长春,近十年的首位度,从38.4%足足提高到50.3%。


中心城市首位度不断提高之后,虹吸效应不可避免的加剧,在它源源不断地抽取资源时,和周边城市的发展落差,自然日益加大。

像这几个省会首位度超30%的省份,普遍面临着发展失衡的问题。最突出的四川,省会成都的经济总量,是GDP第二城绵阳的6倍左右。

省会“一市独大”,缺少副中心和次级城市,最终也会影响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对这些中西部省份来说,强省会战略的衍生问题,的确是不容忽视。

02

众所周知,中国的城市化逻辑有过一次较大的转向。

前些年的城市化,更加侧重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对大城市有严格的规模限制。比如2014年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到,“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来源:第一财经

但经济发展具有集聚特征,广撒胡椒面,反而会带来人地分离、土地供需错配等问题。正因如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趋势不断增强。

这一点在各种国家级会议、文件中都有体现。比如《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

强省会战略在东部的一些省份,比如山东、江苏等地开始流行,以及零门槛落户推行,都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结合这次重磅文章来看,从“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到“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避免“一市独大”,是否意味着城市化逻辑迎来再转向?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在三个层面如此:

第一,文章其实明确提到,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当然不会超越这种规律。

第二,文章对于城市化的分析,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限定词。比如大城市的规模,是要“合理控制”,而非以往的“严格控制”;避免“一市独大”,“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


第三,城市的扩张,本身是有临界点的。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完全不冲突。就好比强省会战略,其最终的目标,还是带动周边发展。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城市群、都市圈战略提速,中心城市通过交通连接,向周边进行产业分流,这正是避免经济集聚,城市单体规模无限扩张引发城市病的一种应对方式。


另外,这里有必要提一条重要的时间线。


今年8月24日,大城市战略的坚定支持者陆铭教授,受邀参加经济座谈会,这次的重磅文章虽然发布在后,但得注意,它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时间是在4月10日。


而第六次会议,正是首次提及成渝双圈战略。其中要求“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第五次会议,也提到,“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当时还曾引发广泛解读。


其实对比几次会议的内容,可以发现,国家层面关于城市化的基本逻辑,是一脉相承的。这次文章并非突然转向,而是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完善路径。


03

城市的发展一旦定型,调整起来的成本会很高,所以城市化的发展规划,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打好提前量。

因此,这次的定调文章强调,“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

但要指出的是,这里有个“长期来看”。也就是说,城市规模扩张,仍然得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发展阶段来。

来源:国民经略

如果城市化还有提升空间,且城市人口密度,远未达到文章所举的北京、上海的水平,那么继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当然,这次重点谈论城市规模限制问题,既是一种远景规划,也是考虑到,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逻辑下,一些地区的城市化确实出现了理解误区。

比如近几年来,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等地陆续扩容,首位度火速提升,这也让一些城市纷纷模仿,提出各种扩容构想,希望通过空间的增加,快速做大做强。

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的调整,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而非单纯并出一个巨无霸。

所以不管县改区、市改区,还是合并,都不能将它当做一种路径依赖的手段,不能将做大做强,片面理解为GDP规模的简单增加。

另一方面,有的城市不断扩张,但这种扩张,更多只是经济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

所以,文章要求,“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中心城市可以做大做强,但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提高,应该包括经济、生活、生态、安全方方面面。

当然,“一市独大”的虹吸效应之下,以省会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只抽血不供血,次级城市、副中心发育不足的问题,这次的定调文章同样是一种纠正提醒。

其实就具体地区而言,也可以看到,那些强省会重点地区,同样在谋求发展均衡。

来源:四川日报

以四川为例,在2018年,四川便提出了“一干多支”战略,推进协调发展,推动成都和20个市(州)签署合作协议,目标是2022年全省经济副中心初步形成。

这次成渝双圈规划的审议,同样提到:

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以点带面、均衡发展,正是为了解决强省会战略下,成渝双圈存在的典型的中部发展塌陷的难题。

因此,结合上述地方实践看,这次的定调文章,其实还是对城市化思路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未来来看,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城市的规模扩张,还会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正如文章所言,既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同样要避免无限扩张带来的极化效应。

而站在区域经济的角度,它所带来的改变是,那些中心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将迎来更多被反哺的机遇。

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关于城市化部分的原文:

我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这是个重大问题,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上升。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 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我国现有1881个县市,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在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


MORE往期精选

本账号系
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联系:微信:hbdx1990xz(备注身份优先通过)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