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揭晓!全国经济第五级,定了
文丨西部菌
3月1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在发改委官网正式印发,作为经济增长第五极的有力竞争者,长江中游城市群终于等来了新的顶层设计方案。
方案开篇提到: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发展目标,方案明确:
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就在前不久,湖北代表团曾专门提出了《关于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建议》,此次方案获批,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离这一目标更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批复的是发改委,而非国务院;批复文件也是“十四五”实施方案,而不是规划纲要。这和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圈的相关规划批复有所不同。
不过,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够享受到这一规格的待遇,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的间接官宣。
01
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也是在2016年批复。从批复时序上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可见一斑。
按照之前的《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定位为:
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此次的方案中,涉及到战略定位的表述是:
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总体定位,确定以下重点发展方向……
“重要支撑”不变,但多了中部崛起的前缀;“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升级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突出了重要性;“有一定国际影响”拔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
战略地位迎来大升级,一是基于这几年来,它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包括成渝双圈在内,内陆重点城市群的功能作用在提升。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又有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
来源:方案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包括了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多个城市。数据显示,2020年其常住人口超过1.3亿,GDP为9.4万亿元、约占全国的9.3%。
从批复规格、战略地位、经济规模等诸多层面,以及“重要增长极”的表述来看,此次方案的落地,意味着从经济第四极之争中败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离拿下了第五极没有太大悬念。
02
城市群建设,都市圈是重要的发力点。所以,此次方案中关于都市圈的相关规划,尤其值得留意。
如涉及到发展目标,方案明确: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
武汉、长株潭两个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在目标尚有着细微的差别。前者是要求取得实质性突破,后者则要求取得积极进展。
来源:方案
这种差别还体现在其他地方。
比如关于“促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方案提到,加快武汉与鄂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等同城化进程,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进一步提升长沙、株洲、湘潭同城化质量,“加快建设长株潭都市圈”;加强南昌与周边市县联动对接,“有序培育南昌都市圈”。
着力打造、加快建设、有序培育,差别化的表述和发展目标背后,其实是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的不统一。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它又被称为武汉“1+8”城市圈,是由武汉和周边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市构成的城市联合体。
来源:时代数据
2021年,武汉的GDP达到17716.76亿元,七普常住人口为1232.7万人。因为有武汉这一国家中心城市的拉动,所以武汉都市圈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核心。
不过,GDP或者人口总量只是指标之一,衡量都市圈的发展水平,还得重点看城市之间的融合程度。
在同城化建设方面,武汉都市圈未必有长株潭都市圈成熟。后者中的三个城市,地理上城市中心相距只有几十公里,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长株潭经济区的概念,起步更早。
所以,就在方案下发的前不久,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长株潭都市圈抢在了武汉都市圈前面,成为南京、福州、成都都市圈之后,第四个由国家批复规划的都市圈,成为批复时序上的“中部第一圈”。
来源:方案
当然相较于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的提升余地更大。
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靖安县、奉新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含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
在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定调中,“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这次名没有提到南昌都市圈。
而此次的方案提到,“制出台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依旧没有南昌都市圈。这意味着南昌都市圈距离成熟的发展规划落地,还有较长的时间,接下来就要继续努力了。
03
涉及到城市发展,此次方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部署,又会形成怎样的竞争发展格局呢?
根据“城市财经”统计,武汉被提及37次,南昌被提及25次,长沙被提及24次(其中长沙14次,长株潭10次)。
三大省会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地位,一目了然了。以武汉为例,它本身是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最具竞争实力的中部第一城,所以在方案中武汉有一些“特殊待遇”。
如方案单独提到,“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另外,要“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长沙和南昌,则是推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来源: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圈建设通常是以中心城市为轴心,中心城市的上限,直接影响着都市圈建设的上限,因此对于三个省会城市,方案再次要求,要强化城市引领功能。
全面提升武汉、长沙、南昌在先进制造研发、科技创新驱动、全球贸易服务、文化和商业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功能,高标准建设湘江新区、赣江新区,增强“三核”综合竞争力。
在此之前,武汉合并鄂州的传言,一度广为流传;而为了竞争国家中心城市,长沙还拉上了株洲和湘潭作为帮手,联合冲刺。两大都市圈,都在努力让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在全国竞争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来源:城市财经
对南昌来说,强化城市引领功能的迫切性就更足了。因为江西、南昌不够强,直接体现在省会首位度不够高,目前南昌的GDP全省占比只有20%出头,在省会城市中排名下游。
接下来,继续推进强省会战略,将是南昌都市圈建设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不过,正如此前的重要文章所要求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那么按照要求,都市圈建设的利好,也要普惠到周边城市。
方案特别提到了一点:推动武汉、长沙合理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布局并向周边辐射延伸,逐步降低武汉市江汉区等人口密度过高城区的人口密度。
没有提到南昌,也符合南昌的发展水平和首位度现状。至于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能够减少武汉和长沙的城市负担,同时给周边城市更多的机会,避免虹吸效应,形成共富格局。
那么,哪些第二、第三梯队的城市会重点受益呢?事实上,方案对于城市群内各大城市的竞争格局,根据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委以了不同的重任。
夯实襄阳、宜昌、岳阳、衡阳制造业基础,增强人口吸引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荆门、荆州、常德、益阳、景德镇、抚州等差异化发展,努力形成新增长点。
“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当于第二梯队;“新增长点”则代表了第三梯队。至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内,三大中心城市、四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六个新增长点城市的空间格局,呼之欲出。
来源:搜狐城市
当然,能够享受城市群建设红利的城市,还有两类:第一类,是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第二类是都市圈或者省域交接处的毗邻城市。
前者享受着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优先的利好,后者在城市群跨省融合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体化发展的衔接纽带角色:
依托沿江—京九通道,推动武汉、南昌都市圈互动发展,提升黄冈、黄石与九江等地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建材、石化、钢铁等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沪昆通道,推动长株潭、南昌都市圈联动发展,突出娄底与萍乡、宜春、新余、鹰潭、上饶等地优势特色,发展光伏光电、精细化工、钢铁新材、有色金属等产业。
推动省际毗邻城市合作,持续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化九江与黄石、鄂州、黄冈等地跨江合作与融合发展。
另外,方案还特别提到,“支持赣州、恩施、张家界、信阳等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接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同样这一天,《关于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批复》也正式公布。三个省份中没有“入群”的城市和地区,依然有机会融入,也有机会收获国家支持。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