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倾听

平安当阳 2022-10-25



 倾  听 
      倾听,不太像是一种技巧,它比较像是一种态度。      曾经,老有在他人言述中途打断别人的习惯,为自己的生突莽撞,自责警醒过多次,但真正把这个臭毛病改好些,却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听,是件容易不过的事情,只要耳朵没坏,都不是问题,倾听,很多人可能都还没学会。

      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忠于自己,这是人出于保护自身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让我们习惯于防御,先声夺人,压人一头,是我们防御的基本动作。很多人比较喜欢在好好听别人说话之前,有一个抢的态势,先开口的人,有剖析客观的先机,好象客观原因被强调了,个人责任就能被模糊了似的。事实上,这个法子大多数不能凑效,也基本没人买帐,除了不能抚平现下的问题,它还多半还只会火上浇油,最后很难收拾。遗憾的是,这种情况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天仍在一遍遍上演,而能从个中去思索、去反醒自己的人甚少,能领悟到我们该先放下自己、去学着倾听他人的慧心很少很少。

      避免防御的方法就是学会倾听,真实的倾听是不具任何防御性的,即使我们不喜欢眼前这个人,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不喜欢他们表达的方式,甚至觉得他们的言谈高高低低,我们仍应该先放下己见,学会先去倾听,去了解整件事情的因果和对方情绪的来由,而不是立即做出回应。

      当我们作为一名积极的倾听者,你贡献了百分之百的心力给另外一个人,不会出现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的情况,如此一来,我们去除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掌判事情的全局,去思考回应的节拍,不会因急于求成而致自己的言行失于偏颇,你就稳住了阵脚。同时,你的倾听也让对方深深感受到了被尊重,被厚待。中国人骨子里总是崇尚礼尚往来的,你先敬了他一尺,他便想着该敬你一丈,你先好好听他把话摊明白了,他自然甘愿用心来听听你的,如此,你的道理、你的原则才有处可摆,于是,一段敞开胸襟、更有意义、更有效果的对话得以铺展。有了好的开始,好的结果,自然也就不远了。

      多年来身处车管所,每天遭遇的人深浅不一,服务大厅十几个窗口接待中遇到的存异议、生口舌之事多半要归结到我这里来消化。违背原则给吵闹扯皮的群众把事情给办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27年的窗口工作让我领悟:对待办事群众,除了热情的接待、耐心的解答,最好的秘诀就是倾听,微笑着,专注的听。这就象我们家里来了客人,除了要有一个好脸色,还得首先搞清楚客人的真正来意。如果你态度不够晴朗,连来客的心意都没弄懂摸透,让客人心里不舒坦了,之后你上再多的菜,客人也不会领你的情。

      有一些情绪激动的办事群众,起初我请他们坐下来说话,他们都不大理会,有的还骂骂咧咧、在窗口掷物撒泼,好象声音越大,越能够解决问题。这种时候,我们说什么,都只会刺激他阵候更大,无论我们的解释多么详尽,都成了对牛弹琴,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半句都听不进去的。所以,我们得试着学会倾听,先好好听他们说,无论他们说的是否在情在理,是否拐了八道弯才说到正题。客观的说,有时候听着听着,我还就懂了他们的委屈,理解了他们的脾气从哪儿来。

      有好几次,几个办证的群众见我一直微笑着听他们嚷嚷,不打断他们,还顺着他们的“理”儿帮他们说话,他们竟先脸红搓手不自在起来,有一次一个阿姨说着说着后来干脆自己笑了起来,她说她知道我们每天要接待这么多人也不容易,也理解我们有我们的办事原则,可就打自己今天出门起,走哪儿哪儿办事,都没有自己开口好好说话的份儿,这气儿就憋不住往上蹿,就和我们窗口办事的同志话赶话顶在那儿下不来台了。我送他们走的时候,这些人的事情大多依然没能办成,不同的是,他们笑了,他们对我一再说谢谢,他们能心平气和的离开了。

      无论我们对面坐着的是办事群众,还是我们的至亲好友,倾听,都是一份能让人感动的尊重。多年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懂得,陈述者的语调、焦点和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倾听的方式,而方式,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的。真情假意,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胸怀,有了这份格局,我们便塑造了生活,也塑造了自己。

来源:交警大队   李琳

编辑:杨静 | 审稿:杨超

了解当阳法治信息
把时间交给阅读
   推荐阅读

【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接力,护送女网友回家!

● 【我为群众办实事】“回首掏”,“掏”到他!

【通报】违法人员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