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影业江湖浮沉录
每年年终,我们都会复盘过去一年电影行业各公司的表现,和其中的变化。
2021年,影市有旧的特点,也有新的趋势,可以归结为四点。
第一,由于缺钱,电影投资中抱团取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各大公司之前相互参投项目变得非常普遍。
第二,由于资金面的紧张,各大传统电影公司的比拼不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第三,拥有大量用户的平台,比如抖音、微博,以及几大视频网站,都在向影市上游不断进击,这或许会在更长远的意义上影响甚至改变电影行业的未来。
第四,由于电影是一种创意经济,创作者尤其是名导、明星演员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他们的公司通常会选择以劳务或者现金投资自己的电影甚至别人的电影,所以财富在快速向他们转移。
抱团取暖
2018年之前,电影行业突飞猛进的时候,可以说是百舸争流,老牌公司之间来回切换,年年洗牌,新势力不断上位,整个行业很难谈格局已定。
但是经历了这三年多的资本退潮叠加疫情冲击后,二三四五线公司死伤一大片,存活率急剧下降,一线公司有些摇摇欲坠,有些勉强站稳,大家比的不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的抗风险能力强,最终能活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内抱团取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大头部公司之间,互联网电影公司和传统电影公司之间,民营公司和国企及各地方制片厂之间,制作公司和院线之间,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界限,所有这些公司,不管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可以集中到一部电影当中,都可以成为幕后出品方。
一方面,当投资电影行业的热钱变少后,用这种内循环的方式来支撑项目的运作看起来是一种很切实的方法,另一方面,处在产业链不同部位的各公司之间需要资源置换,相互支持,玩家们都需要在这张关系网内存活。
2021年上映了697部电影,票房过亿的国产片只有43部,就是这为数不多的电影支撑着所有业内的那些头部公司。
每家公司每年主投的重点电影多则四五部,少则一两部,更多的是参投,即参与拼盘,所以,一个项目集结业内最主流的几十家公司是常事儿。
比如,《我和我的父辈》背后出品方有36家,《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背后出品方都各有27家,《中国医生》背后出品方有25家,《长津湖》背后出品方有16家。
以《我和我的父辈》为例,其背后的36家出品方中,有中影、上影这样的老牌国企,有几位导演、监制自己的公司,有博纳、新丽传媒、嘉映、英皇、横店影业、万达影视、华谊兄弟这样的传统影视公司,有猫眼微影、阿里影业、新浪影视、抖音文化、咪咕文化、中新网、央视国际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或有互联网基因的影业公司,有北京联瑞、国影纵横这样的发行公司,有东阳伯乐这样的营销公司,还有河北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集团这样的地方制片厂,几乎囊括了产业链上所有环节的公司。
《唐人街探案3》等片也是同样的状况,它背后的出品公司还有院线环节的加入,大地时代、霍尔果斯金逸影业、长城沃美电影院线等都是它的联合出品方。
一方面,大项目的关注度和成功率相对要高一些,大家都有参与分食的意愿,能进入投资方阵营,也是公司在行业内有存在感的一种证明。另一方面,从资金投入及风险分摊的角度看,也只有这么多公司,才能支撑起预算动辄好几个亿的大项目的制作和宣发。
比如像《长津湖》这样的超级大片,光制作成本就约13亿元,靠博纳一家是扛不下来的。博纳没有那么充裕的现金流,也承担不起万一失败的风险,如果不成功,那会是灭顶之灾。
比拼余粮
所以,今年再讨论哪家公司参与出品的电影总票房高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大家都在艰难度日,只是有些因为现金流相对足,就撒出去多点,收成好点,有些因为缺钱,就产出少点,看起来掉队。在行业整体过冬的时候,家里有没有余粮,变得最为重要,分化也是在此产生。
这其中,一直以来稳扎稳打且产业链上中下游业务布局最全的国企中国电影就是家里有余粮的那种,它过去一年在所有传统影业公司中显得最突出,属于一超多强里的一超。
中影2021年主控的票房过亿的项目有《我和我的父辈》《悬崖之上》《穿过寒冬拥抱你》《峰爆》《关于我妈的一切》五部,另外它还参投了13部其他热门电影,所以票房过亿的电影总数达到了18部,占了43部票房过亿国产片近一半的数量。
中影还拥有院线、发行公司,还有些热门电影它虽然没参投,但是有参与发行,比如《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熊出没·狂野大陆》《我要我们在一起》《了不起的老爸》《缉魂》,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在过去那些好年景,华谊、光线、万达、北京文化都曾独领风骚过,那时候老派的中影似乎有些跟不上节奏,但在行业下行期,抗风险能力强成了优势,而那些激进的进取型选手却因为高杠杆的反噬元气大伤。
华谊兄弟、北京文化就是典型的由盛转衰的案例。
华谊过去依托电影搞电影城,投资游戏公司,进行跨国合作,摊子铺的很大,结果业绩暴雷,财务危机爆发,至今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还账路上,这自然会影响到主业电影投资。
2021年,华谊主控的票房过亿的电影只有《盛夏未来》《铁道英雄》两部,另外作为主要出品方参投了《侍神令》《超越》《阳光劫匪》(票房4374万),整体票房收入并不理想,其中《铁道英雄》《侍神令》《阳光劫匪》因高成本可能面临巨亏。
北京文化靠转型和收购起家,以保底发行《心花路放》《战狼2》成名,擅长豪赌,且频频押中爆款,后来的《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都是其得意之作。
但这个别作品并没有支撑起这家公司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起开始业绩变脸,之后财务造假、高管内斗、资金链危机等各种问题逐一暴露。
2021年,北京文化上映的电影只有《你好,李焕英》《热带往事》(票房6410万)两部,《你好,李焕英》又是爆款,但缺钱求稳的北京文化这次没有拿住,而是提前把发行权保底卖给了别家,而曾经,它是那个勇于冒险博收益的保底方。
万达影视虽然没有遇到华谊兄弟、北京文化那样的危机,但对比几年前的辉煌,也是走下坡路的一个。
一方面,它背后的万达集团遭遇过资金危机,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万达电影旗下的影院受到了疫情最直接的冲击,而万达影视作为万达电影子公司,资金面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加上核心人才的流失,竞争力大不如前。
2021年,万达影视主控了《唐人街探案3》《误杀2》两部电影,作为第十八大出品方小份额参投了《我和我的父辈》,票房收益不错,但都是续作,属于吃老本,新开发项目并不多。
所以,老牌公司里看起来还有活力的,就剩下中影、光线、博纳了。
博纳因为抓住了主旋律这条主线,几年来总是有爆款,属于站在时代风口上冲浪的公司。又因为主旋律电影赚多赔少,所以整体经营状况还比较健康,能持续地投拍大片,良性运转。2021年它主控了《长津湖》《中国医生》两部巨制,前者大赚。
光线传媒此前一直走的是“小而美”路线,靠青春、喜剧、动画以小博大。因它没有影院资产,也没有大力地加过杠杆,所以在疫情冲击下拖累小一点,可以有资金投资更多的项目,所以相比同行公司活的相对自在一些。
但光线还是没忍住向主旋律伸手,2021年主控的项目中除了《你的婚礼》《以年为单位的恋爱》这样它擅长的中小制作,还投了一部大片《革命者》,结果票房惨败。中小制作也并不是每一部都好卖,《阳光姐妹淘》《五个扑水的少年》《明天会好的》票房都没有破亿。
其他如新丽传媒、华策影业、恒业影业、嘉映影业、儒意影视,以及香港的银都机构、英皇、安乐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资本寒冬及疫情的影响,在行业内的存在感大大降低。
平台进击
相对地,那些背靠大平台的互联网影业的地位和话语权在不断提高。
过去,像阿里影业(包括淘票票)、猫眼微影(曾由美团推出,后被光线入资控股)、腾讯影业、爱奇艺影业这些公司都是跟着那些传统的电影公司参投项目,试试水,喝点汤。慢慢积累了经验和资源后,就能独立地投资并运作项目。
这些平台型公司或由于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或在网络宣发上有话语权,或有为自家视频网站提供版权产品的动力,所以推出的项目越来越多,掌控感越来越强。
猫眼微影和阿里影业各自拥有线上购票平台猫眼和淘票票,两家合计占去了绝大多数份额,可以说处于垄断的位置,所以,它们在电影宣发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参与的电影越来越多。不止宣发,它们还参投电影,已经变成了售票+宣发+投资三大业务并行的多元化影视公司。
2021年票房过亿的43部国产片中,猫眼微影参投了20部,参与发行了21部,占了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这其中,包括《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我和的的父辈》《怒火·重案》《中国医生》《刺杀小说家》《误杀2》等几乎所有热门电影。猫眼微影作为第一大出品方还主控了《扬名立万》,该片大卖9.23亿,成了年度爆款。
阿里拥有阿里影业、淘票票、优酷电影三个影业厂牌,还有视频网站优酷。
2021年票房过亿的43部国产片中,阿里影业参投了13部,淘票票参投了10部,优酷电影参投了1部,项目不重合的情况下,合计参投电影23部,参与发行了21部,也是囊括了《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探3》等所有票房炸弹。
视频平台下,合一影业、优酷电影归到阿里影业后,存在感较强的剩下腾讯旗下的腾讯影业,爱奇艺旗下的爱奇艺影业,B站旗下的哔哩哔哩影业,以及抖音旗下的抖音文化。
另外,代表新浪微博的北京微梦创科,网易旗下的网易影业等也在参投电影。
这其中,腾讯影业、爱奇艺影业属于较早进入的一批,其他都是后来者。
腾讯影业的优势是背靠腾讯,有钱有资源。腾讯旗下有阅文集团,有大量的IP储备。阅文集团旗下有新丽传媒、阅文影视,新丽传媒属于影视行业的老牌公司,曾被阅文收购。
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这三家公司既独立又协同,比如腾讯影业主控的《1921》新丽传媒和阅文影视都有参投,新丽传媒主控的《秘密访客》腾讯影业、阅文影视也都有参投。
2021年腾讯影业作为主要出品方投资的电影有五部票房过亿,分别是《怒火·重案》《1921》《我要我们在一起》《秘密访客》《许愿神龙》,其中,《怒火·重案》《1921》《许愿神龙》它都是前两大出品方之一,且每部都主控发行。
新丽传媒主控了《秘密访客》,参投了《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父辈》《穿过寒冬拥抱你》《1921》《峰爆》《燃野少年的天空》。阅文影视表现相对偏弱,2021年参投了《1921》《秘密访客》《燃野少年的天空》三部票房过亿的电影。
爱奇艺影业2021年参投了四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分别是《误杀2》《扫黑·决战》《门锁》《秘密访客》,其中《扫黑·决战》由它主控。爱奇艺影业在跟投了几年后,现在在大力推进其系列原创电影项目,《扫黑·决战》就是其中之一。
哔哩哔哩影业目前还是以跟投为主,且题材选择上偏向于符合其平台气质的动画,2021年参投的票房过亿的电影包括《白蛇2》《新神榜:哪吒重生》《燃野少年的天空》。
字节跳动在电影行业属于势头很劲的后起之秀,旗下有抖音文化、北京字跳网络、北京微播视界三家公司参与过电影投资,其中于2020年注册成立的抖音文化是主力。
2021年,抖音文化参投了13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其中包括《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悬崖之上》《刺杀小说家》等大项目,不过,在这些大项目中它占的投资份额都很小。反而在一些中小制作中,它已经处在主要位置,比如《盛夏未来》《以年为单位的恋爱》抖音文化都是第三大出品方。
北京字跳网络和北京微播视界各参投了一部电影,分别是《唐人街探案3》和《熊出没·狂野大陆》,占的投资份额都不大。
北京微梦创科是新浪微博背后公司,而微博是电影营销的其中一大阵地。2020年北京微梦创科首次出现在了《赤狐书生》的出品方名单中。2021年开始放量,参与投资了《误杀2》《穿过寒冬拥抱你》《反贪风暴5》《关于我妈的一切》《铁道英雄》,参与发行了《我的姐姐》。
新浪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新浪影视文化出现在了《我和我的父辈》的联合出品方名单中。
财富转移
说完了传统电影公司和互联网电影公司,其实还有一类公司,在电影行业的分量越来越重,就是那些名导、名监制、明星演员背后的公司。
在当前中国的电影行业,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并不是哪家影视公司,而是以导演为主的核心主创。
因为中国的绝大多数电影,都要依赖导演和明星演员,还远没到能像好莱坞那样,比如迪士尼的一部大片,找哪个导演来拍,找哪个演员来演都可以,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在中国,即便是像《唐探》这样成熟的IP,出品方万达影视也没法完全掌控,离开了陈思诚,结果不可想象。
所以,中国能带来高票房的商业片导演非常吃香,财富自然大量向他们转移。华谊曾经花重金绑定冯小刚的美拉公司,欢喜传媒发股份签约徐峥、宁浩、王家卫、陈可辛、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只为拿到他们影片、网剧的投资权,这些都是案例。
在好导演稀缺的情况下,几乎所有成名的导演,都不满足于只是拿导演费,他们自己拍的影片,往往都会以劳务或者现金的方式参与投资,最终分享票房收益。
比如韩寒,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获得成功后,从第二部《乘风破浪》开始,他就自己注册公司主控自己的电影。
再比如文牧野,第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大火后,从第二部《奇迹·笨小孩》开始他自己的公司梦将军(上海)影业就变成了第二大出品方。
有些导演还会投资别的导演的电影,立志做大做强自己的公司,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厂牌。比如宁浩的坏猴子影业,韩寒的亭东影业,管虎的七印象,吴京的北京登峰国际,陈思诚的北京壹同传奇影视,邓超的橙子映像都已经是估值很高的电影投资公司。
这样的趋势前些年其实就开始了,并不新鲜,只是如今发展的更加极致罢了。
2021年,据不完全统计,票房过亿的43部国产片中,有20家名导、明星、名监制、名编剧的公司现身出品方名单中,核心主创分享电影票房的现象非常普遍。
吴京的北京登峰国际是《长津湖》第七大出品方,是《我和我的父辈》第四大出品方。
贾玲的北京大碗娱乐是《你好,李焕英》第六大出品方。
陈思诚的北京壹同传奇影视是《唐人街探案3》第二大出品方,是《误杀2》第三大出品方,是《中国医生》第十大出品方。
《我和我的父辈》主要创作者都参与了该片的分账,前几大出品方上海三次元影业、上海拾谷影业、北京登峰国际、重庆青怡影视、北京真乐道文化、北京烤拉文化分别是黄建新、张一白、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的公司。
郭帆的郭帆(北京)影业,路阳的北京自由酷鲸,饶晓志的深圳市一怡以艺文化这三家“好基友”的公司互相参投各自拍的电影,他们都投资了《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曾经,路阳的北京自由酷鲸也参投过郭帆的《流浪地球》。
作为名监制的黄建新的上海三次元影业参投了《我和我的父辈》《1921》《合法伴侣》。
又当监制又当导演的张一白的上海拾谷影业参投了《我和我的父辈》《穿过寒冬拥抱你》,主控出品了《燃野少年的天空》。
韩寒的公司上海亭东影业2021年没有推出自己的新作,但参投了《扬名立万》《阳光劫匪》两部电影。
管虎的七印象参投了《革命者》《爱情神话》《燃野少年的天空》。
徐峥的真乐道参投了《我和我的父辈》《爱情神话》。
《怒火·重案》背后有古天乐的天下一公司和甄子丹的超级子弹影业参投,《追虎擒龙》背后有王晶的星王朝参投。
当然,投资电影有风险,并不是每一部都保赚。但整体上看,作为成名导演,其作品的成功率要高很多。以吴京为例,他几年来参投的自己导演及主演的电影共九部,合计票房240亿,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
以前,大家认为一线演员是行业内最赚钱的,现在看,还要加上一线导演。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
如需投稿后台回复【投稿】
或投稿邮箱:
【ruolingli@sohu-inc.com】
更多行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