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悬疑剧的集体变奏

山今 狐厂娱乐观察 2023-05-14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 侵权必究】


带着“《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新作”、“范伟+秦昊+陈明昊主演”的光环,《漫长的季节》从发布海报开始就备受期待。
 
它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新意,且拿到了豆瓣9.2的高分,但市场反响却并不如预期中的热烈。
 
这不是独属于《漫长的季节》的问题。进入2.0时代、开始集体变奏的悬疑剧,还缺一个爆款。




慢热的“季节”


期待看一部《隐秘的角落》2.0的观众,或许不会对《漫长的季节》太满意。前者强事件、重悬疑,而后者强人物、轻悬疑,两者甚至完全站在了反面。


《隐秘的角落》第一集就交代了足够多的信息量,张东升秃顶、杀妻、轻飘飘地把岳父岳母推下山崖,而他犯罪的证据被三个未成年小孩掌握,事件离奇、人物极端、情节富有戏剧性。

但《漫长的季节》是慢热的。故事中,真正的悬疑案件是1997年的碎尸案,但每一集中关于凶案的信息量被并不多,王响、龚彪和马德胜的中年老生活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当观众迫切地想知道碎尸案的进展与真相时,故事上演的是老年三人组追查倒卖假车牌的黄牛贩子。


老年马德胜出场的舞蹈、三人夜晚蹲点、边下馆子边分析案情……这些对于人物的刻画生动、自然,但对案件却没那么重要。


即便时间线回到凶案发生的90年代,导演也将重心放在了凶案的外围
 
这背后的错位在于,碎尸案真正的核心人物是沈墨、王阳、傅卫军、沈墨的养父,或许还有负责这起案件的警察马德胜。

故事的核心却是王响,一个为了立功而自愿协助查案的编外人员。他的生活与困境、他的动机与行动推动着剧情发展。
 
8集演完,进度过半,《漫长的季节》仍然处于铺垫阶段。这是一个有些冒险的做法。前奏越长,高潮显得更震撼,或许所有人将在真相揭开的那一刻迎来他们的命运,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漫长的前奏,会让观众在奏响高潮前就失去了兴趣


同时,《隐秘的角落》是新的。在过去以刑侦、推理、探案为主流的悬疑剧市场上,它把家庭伦理剧与悬疑元素融合,一个小小的家庭内部也有罪恶与黑暗,也隐藏着人性的虚伪。

但《漫长的季节》却似曾相识。

尽管主创团队有意淡化东北的地域性,将故事放在明亮、温暖的秋天,但大背景仍然是国企改制与下岗潮,讲述的主题也离不开大时代对小人物的影响,这几乎已经成为近几年东北悬疑剧的“主旋律”。


而《漫长的季节》着力的“生活流悬疑”与“黑色幽默”,都不算新鲜。前者有《平原上的摩西》,后者有《立功·东北旧事》,范伟在其中的角色和本剧的王响也有着相似之处——为了立功而破案。

剧中90年代的碎尸案,在最近的悬疑剧热潮中,甚至有些同质化——碎尸、女性被害、90年代无途径破案、悬案、多年后仍有当事人在追凶……《他是谁》《尘封十三载》中都有着类似的案件。

这种对比也反映在热度与讨论度上。

《隐秘的角落》三天播完,很快便凭借二次创作在互联网上走红。而《漫长的季节》播出过半,豆瓣2.4万人看过,在云合霸屏榜上仅排第四,这个市场成绩并不算太亮眼。




“拉斯·冯·提尔拍《马大帅》”



辛爽显然是有野心的。他没有停留在《隐秘的角落》,也并不满足于再拍一部《隐秘的角落》。
 
从视听的呈现上看,辛爽显然比《隐秘的角落》时期更为成熟。
 
《漫长的季节》中共有三条时间线,但每次转场都没有字幕提示,年代之间的区别通过色调、剪辑、表演完成,凸显了导演的存在感。
 
王阳对沈墨一见钟情的1997年,画面是偏黄的暖色调,随后时间线无缝跳到凶案发生的1998年时,画面色调变冷,人物状态也发生了变化。这个镜头强调的不仅是时间转场,更带有“物是人非”之感。


此类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设计在《漫长的季节》中还有很多。
 
第一集结尾,镜头停格在了王阳的遗照,左下方是放不下儿子死亡、仍然活在过去的父亲。阳光照进来,背景音是火车的轰鸣声,那是王响曾经的铁饭碗与辉煌,也是时代的车轮从他身上压过的声音。


着重描绘人物,也是辛爽有意做出的改变。
 
《隐秘的角落》塑造的是极端富有戏剧性的人物,而《漫长的季节》描绘的却是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没有太大的权力和地位,没有高智商,也没有钞能力,嘴碎、爱面子、爱说教、还有点轴。


导演用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消解悲剧,老年组的戏多是轻松、幽默的,但我们仍然能从现在与过去的对比中,看出一丝悲凉
 
工厂劳模王响开起了出租车,老伴儿子都去世了;90年代的大学生、曾经有恃无恐的厂办二把手龚彪也开起了出租。

意气风发的刑警队长马德胜,成了跳拉丁舞都入围不了比赛的退休老人,给他拎包的手下如今升为局长;想捞工厂油水的保卫科科长邢三儿,老年得了尿毒症,靠倒卖假车牌赚点透析钱……时代和命运似乎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残酷。


中老年三人组的演技也都撑起了角色。
 
戴上假啤酒肚、化上毛孔的秦昊,与龚彪融为一体;陈明昊头上那顶稀疏、泛白的假发堪称点睛之笔。

范伟则精准地演出了王响在不同年代的状态,在和范德彪(《马大帅》)、商全亮(《立功·东北旧事》)有些相似的角色设定下,他仍然演出了差别。

辛爽曾说本剧的创作逻辑是一句略带玩笑的话——如果让拉斯·冯·提尔拍《马大帅》,会是怎样的效果?”

他想用生活化的视听语言,去处理故事中那些看似耸人听闻的犯罪案件。这也解释了《漫长的季节》的慢热。

导演有意用普通冲淡凶案的悬疑性,当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遇到了传闻中的碎尸奇案,他的反应和经历可能就是没那么富有戏剧性。
 
目前《漫长的季节》在豆瓣上拿到了9.2的高分,是今年国产剧的最高分。辛爽的尝试或许是大胆的、违背市场预期的,但用心的创作总能找到自己的观众,总有人会能听到“共鸣的响指”。

实际上,不止是《漫长的季节》,近期播出的很多部悬疑剧,都开始有意做“不一样的悬疑剧”。
 
《平原上的摩西》走生活流路线,被很多观众评价为“一部超长电影”;《立功·东北旧事》走喜剧路线,多线叙事加黑色幽默;《回响》着重描绘情感与婚姻生活;《他是谁》和《尘封十三载》,不约而同地在时间线上做文章,聚焦90年代的命案。
 
《漫长的季节》还在剧集主色调上做了调整,用暖色系的色调颠覆了悬疑剧灰冷、阴暗的“主旋律”。

 

这大概是所有类型片发展到2.0时代时,都会经历的变奏。单一的刑侦、推理、探案已经不再是创作者所追求的了,在悬疑的基础上融合更广泛的题材与元素,是一个类型能常青的重要原因。

尝试都是有价值的,但可惜的是,这批集体变奏的悬疑剧中,还未出现引领市场的爆款,大家似乎都在“不够悬疑”的争议中慢慢哑火。

如何在创新与市场中取得平衡,如何与更广大的观众取得共鸣,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运营粉丝是一个软硬兼施的过程”

女性剧开始抛弃大女主?

轧戏被骂,冤吗?

“卷王”张艺谋

罗云熙回到古偶舒适区了吗

内娱加速“换乘恋爱”,CP还能磕吗?

错位小花周雨彤

古偶仙侠迎来“全面审判时代”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如需投稿后台回复【投稿】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