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在电视上围观年轻人职场?

胖部 狐厂娱乐观察 2023-10-24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 侵权必究】


暑期档后期开始,更多现实题材剧集开始登陆小屏幕,包括《一路朝阳》《骄阳伴我》《装腔启示录》等职场剧,先后在市场上带动了关注。


有趣的是,相较于网播端的口碑热度情况,这些剧集在电视端播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取得了比网播更好的表现。


职场剧这种被认为是都市年轻人定制的类型,如何在电视端升温?是年轻人转移阵地开始消费“客厅经济”,还是父母辈热衷于了解子女生活?





职场剧,台播倒比网播强



一直以来,台播和网播都有其代表性的剧集类型。


台播剧领域,年代剧、家庭剧包括今年重现收视热的谍战剧,是霸屏电视多年的经典类型,但在网络端往往存在感不强。


网播剧的主流类型,当然要数古偶仙侠和都市爱情,但放在电视端,这类内容的收视数据表现平平。


以今年暑期档开播的古偶剧为例,在电视端上星播出的包括登陆央视八套的《莲花楼》《长风渡》和湖南卫视的《大宋少年志2》。


后者整体数据相对一般,但《长风渡》和《莲花楼》在网络端,可是分别实现平台站内热度破万;而在电视端,两部剧最高收视率刚刚破1,这个数据属于央八的平均水平,却已经是两部剧的高点,多数时候平均收视为0.6-0.7。


《莲花楼》


对比起来,今年暑期以来职场剧的表现正好相反。


在网播端,《一路朝阳》前期凭借口碑持续拉动站内热度,并连续拿下站内热度第一,但从8月29日起持续下滑;《装腔启示录》更新日的平台播放量,也仅有五六千万,口碑转化效果不算明显。


相比来说,这些剧的台播数据要好看不少。


其中,《一路朝阳》《骄阳伴我》先后登陆央视八套。有趣的是,《一路朝阳》前期口碑较好的前十集,收视率约为1.2;而后续部分却连续走高,根据视听大数据,最后13集平均拿下高达1.6的收视率,收视份额持续破6。



《装腔启示录》在湖南卫视每周五、六播出,首日以0.39的收视率拿下地方卫视第一,虽然不算出彩,但考虑到该剧并无流量加持,而且随后有多个播出日破0.5,数据已经很拿得出手。


包括有不少职场元素的《骄阳伴我》,网播首日空降各大热度榜单之后数据就逐渐走低;而在电视端,根据视听大数据,该剧却能在央八保持每日破1的表现,较网播来看观众的留存明显要高一些。



如果按照这种数据表现,似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职场剧是一种台播属性更强的电视剧。包括今年春季的《平凡之路》,前期职场戏份颇受好评的部分,视听大数据统计,收视率连续破1.4并拿下多个周冠。


聚焦年轻人的职场剧,台播倒比网播强,为什么?





谁在看职场剧?



伴随着近两年长视频内容升级,职场剧逐渐改变了观众“悬浮、低质”的印象,开始出现一些让打工人们共情的内容,并吸引一些讨论。比如春季的爆款爱情剧《爱情而已》,起初破圈的话题就是女主角遭遇职场PUA,后续热度才一路走高。


而《一路朝阳》《骄阳伴我》和《装腔启示录》等近期播出的职场剧,口碑反馈有一定的共性。


一方面,观众肯定了如今“编剧真的上过班”,几部剧也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唤醒了观众的共情。


但问题在于,这些剧集的职场线都难以给出一个属于打工人的“答案”。最终的结局,普遍是放大情感线,试图纾解职场焦虑,却因为两条线的人物、情节冲突,让观众很难满意。


《一路朝阳》在剧情滑入忘年恋之后一路走低,豆瓣评分从开分的7.7分降至如今的6.1分;《装腔启示录》给观众的共情,也在男主拿出鸽子蛋求婚时开始出现争议,两位主角的精英人设,让评论表示觉察“我们不一样”。


国产职场剧其实很少以世俗的成功作为主角的回报,大部分剧集通常会以爱情、友情、亲情、理想作为情感补充,或在职业价值被认可时戛然而止。


能够把情感和职场线都处理好的并不多,做到的基本就是口碑黑马,比如《我在他乡挺好的》等。


但也需要看到,这些黑马的数据也很难达到爆款级别。一方面,正如青春剧的受众不是青少年,年轻人愿意围观自己的生活或许也是少数,而没有主角光环的打工人们,在这些剧里也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另一方面,即使获得传播,许多年轻人或许也会止步于短视频卡段,并不会真的去看这部剧。


那么,为什么圈层用户更加多元的电视端,会有更多人围观年轻人的职场生活?


问题或许没有那么复杂。相较网播,电视受众对内容口碑的需求一直不高,反而是国民脸、低门槛、强戏剧化等元素,对受众的影响力要更强。


所以某种程度上,《一路朝阳》后期的情感冲突在电视端可能还是加分项;而近年来收视爆款职场剧《安家》和《理想之城》,无一例外都有着高话题性和强戏剧化叙事,后者还上演过低开高走的收视曲线。


在这种逻辑下,电视受众表现出差异也不足为奇。


而在台网融合的整体风向中,出现职场剧这样讲年轻人故事、却能够有不错台播表现的类型,也值得行业多做一些探索。





职场剧,向台网融合走去



近两年,行业经常提出台网融合的概念,并认为这一趋势越来越清晰。


主要观点一是从市场来看,双端受众的边界在模糊,一批90、95后的年轻人正在走入家庭,成为“客厅经济”增长的支柱;而视频平台受众也在泛化,开始出现更多年龄圈层的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


二是从内容看,类型消费也在跨圈层,年代剧《山海情》《人世间》的网播数据相当可观,而一些平台自制剧如《三体》《狂飙》等,台播表现也很不错。



这似乎也提供了一种解释,为什么聚焦年轻人生活的职场剧,会获得电视端的热度。


但也需要看到,目前网播内容(尤其是平台自制内容)在电视端取得好成绩,其实还是比较少见的,大部分内容都出现了水土不服,尤其是前文提到的古装剧。


很大程度上,电视观众仍然表现出审美的延续性。


主要视频平台这两年也有意开发台网融合方向的内容。比如今年《人生之路》《父辈的荣耀》《好事成双》等年代、家庭类型剧,先后实现收视连冠,反而还需要台播口碑去反哺网播热度。


能够打通台网审美的作品,仍然是少数,如《人世间》《狂飙》《他是谁》等剧,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即通过精品化的制作,对传统电视热门类型进行改造,口碑与体量并重进而拉动网播热度。


这套模式应该也适用于职场剧改造。


一方面,行业在制造共情、输出情绪价值方面持续进步,如《一路朝阳》等剧都表现出对年轻人的共情能力;另一方面,更好地与传统的电视类型做结合,输出更完整的戏剧性故事,比如《安家》或《理想之城》都很值得参考。


各平台近期片单里的职场剧,似乎也有意加强这些方面,比如以两代金融人讲述行业变迁的《城中之城》、聚焦财经媒体的《橙色光芒》,以及《我在他乡挺好的》系列第二部《故乡,别来无恙》等作品,在这些职场题材的内容中,能看到很多传统类型的杂糅。



当然在这些剧中,行业还需要进一步证明自我,比如能不能写好商战,能不能刻画好大女主等等。


而下一步,到底要如何结合口碑激活年轻人共情,打开网播市场,国产剧还要多下一些功夫。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周冬雨 “叛逆”地走
“雄竞”题材将雄起?
新导演批量上桌
国剧女二翻身记
《云之羽》,古偶“搅局者”
漫改剧,等待爆款
复盘|谁是暑期剧集幕后赢家?
不迎合的《奥本海默》,为什么爆了?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如需投稿后台回复【投稿】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