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爱心理健康,从我做起(家长篇)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家长的高度关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爱的教育,从心开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及时做出调整,积极面对成长的挑战。

么家长该如何觉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孩子遇到心理失衡甚至是危机时,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如何行动呢?

◆首先从五个方面观察孩子的变化:

1.生理变化。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会吐等饮食问题;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入睡等睡眠问题;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2.情绪变化。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或内疚自责,无力与无助,强烈的无意义感。

3.行为变化。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却又没有缘由。

4.学业变化。发现孩子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听课,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

5.人际关系变化。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朋友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

一般来讲,孩子发生以上变化,并且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及时给予关心和关注,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心理失衡或危机?

◇当孩子遭遇现实挫折时,优先呵护孩子的自尊。很多时候,真正给孩子造成心理困扰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被他人责备、嘲笑而产生的羞耻感。如果大人为孩子的挫折现状感到羞耻,继而指责孩子,那么孩子承受的可能是家长的数倍,所以父母能够主动担起责任,维护孩子的自尊,显得尤为关键。

◇当问题出现时,别去质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一起探讨“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现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感受到孩子消极的情绪、看到孩子消极的行为时,很多家长的惯性做法是否定、责骂、忽视,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表达了,亲子之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隔墙。这时候需要家长放下作为长辈的面子,像朋友一样对孩子的做法感到好奇,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处境深深的接纳。

◇ 家长需要不时地深入自我觉察,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肯定太少,本质是对自己的不接纳。中国式家长会惯性使用权威,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得到的经验强行输入给孩子,甚至会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强加给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这时需要家长将重心放在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上,努力学会自我接纳,比如以一个平凡人的视角,适当向孩子示弱,不再事事要求孩子做到完美,而是更多地肯定孩子当下的成就与体验,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自我价值感,在一件件日常小事中,不断肯定孩子的价值,让孩子从事件和经历中,得到阳光而正向的回应。

◇身为家长,最困难的事情在于,透过孩子的问题,看见自己的局限,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放下对自己和孩子的要求和期待,用好的状态展现出对孩子的耐心和爱。如果发现孩子表达出了情绪的持续低落、强烈的痛苦感、轻生念头等,要及时给到孩子价值确认,必要的时候需要诚恳地与孩子沟通,看见孩子的价值,承认自己的局限,从而帮助孩子更客观、中肯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无法帮助孩子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写在最后,供您参考:

1.如今不少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大学生相比较于高中生,思维更活跃,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但同时也就可能产生了一些逆反心理。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反思家庭的亲子关系,如果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2.如果孩子可能正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时,怎么办?大学生从高中时期转型到大学生时期,从依恋父母转向同学和朋友,逐渐开始适应社会,而现实和理想总会存在差距,从而可能产生焦虑或抑郁的情绪。这个时期要格外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要觉得他们还很小,就是矫情或者想多了,或者觉得思维幼稚就不予以重视,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关心和支持。

3.进入大学生时期后,从单独的提升学业需求转变为就业方向、人际能力、提升外在等更多方面的需求,情绪较为敏感,开始有了比较的观念,可能会产生自卑等心理。这时候家长不要一直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样反而可能会打击他的自信,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帮助他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4.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在进入大学生时期后会变得更加爱美,有时路过镜子总会停下来看一看,或者每天早上都会开始为自己搭配衣服、整理妆容。不要一味地去阻止她,而是可以适当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认可,这样孩子也不会再花更多精力去斗智斗勇来实现自我满足。

5.在大学时期必然会面临升学和就业等问题,竞争意识已经产生了。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考试焦虑、就业迷茫等心理问题。家长可以尽量去弱化考试的概念,不要一直将成绩、升学、就业等字眼放在嘴边去督促他,甚至一味抱怨打击孩子自信心,这时候应该给予他足够的空间,进行协商和引导,促进孩子们的自我接纳,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尊重孩子的选择。

6.大学生大部分已经成年,会面临恋爱与性的问题。他们会产生想去探索的欲望,很容易产生对异性的好感,从而开始谈恋爱。一定不要避讳告诉他们生理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才能让他们拥有正确的恋爱观。

 

倡导正面教育的珍·尼尔森博士曾有句话在心理学领域流传甚广:一个孩童,自出生起,就该被满足的两个需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归属感,就是和父母建立的天然而强韧的链接,遭遇挫折或危机时,让孩童相信自己始终有退路。

*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就是得到周围环境善意的接纳,无条件被爱,让孩童心怀阳光,放心去成长。

如果,这两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孩童大概率会在被抛弃、被忽视的羞耻感中,容易出现厌学、叛逆、愤怒、无助、绝望等负面情绪。亲爱的家长们,孩子是我们生命中的小天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让我们相信自己的孩子,珍惜与他们相处的分秒时光,给他们温暖有力的支持与陪伴,陪孩子一起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助力加油!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心悦馆将一直陪伴各位有需要的师生

愿我们能为您的心灵筑起温柔的港湾


文字:兰歆(部分整理自网络)

图片:兰歆(部分来源于网络)

一审:滕湉

二审:蔡梅

三审:盛莉

责编:黄娅

(总第4278期)

更多推荐
喜报!我院获命名“贵州省职工教育培训(实训)示范基地”
【学工叮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