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生屡遭巨骗,司警强调无证据显示学生资料遭批量泄露

澳門日報 2021-08-04



近期电话骗案频发

本澳多名大学生中招

损失数百万

司警呼吁大学生警惕电骗

勿轻易信服指示威吓

……


个资未批量泄露 警觉性低易失财


司警吁大学生警惕电骗

近期电话骗案频发,有多名本澳大学生遭电话诈骗,蒙受巨额损失。司法警察局指出,经综合分析近期的电话诈骗案件特征,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本澳大学生的个人资料遭批量泄露。近日接连有大学生遭到诈骗,与大学生警觉性不足、有服从心理等因素有关。司警局将进一步加强防骗宣传工作,呼吁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如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须提高警惕,切勿随便按陌生人指示透露个人信息及汇款,以免堕入骗局。

几年前本澳出现以假冒政府机关人员行骗的电话诈骗案,有不少市民受骗,当中包括学生。司警局高度关注情况,在2017年已经全面强化应对电话诈骗的工作,包括成立反诈骗联动机制、设立8800 · 7777防诈骗查询热线、不断完善紧急止付机制,也跟邻近地区警务部门加强情报交流,针对新手法作出预警,并广泛的宣传防骗。

轻易信服指示威吓
司警局指出,根据局方资料显示,电话诈骗案件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经持续的防骗宣传,市民的防骗意识普遍提高。根据相关案件资料,骗徒往往是渔翁撒网式、随机地致电被害人,不少市民曾接过诈骗电话,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本澳大学生的个人资料遭批量泄露而成为诈骗团伙的下手目标。
近期涉及大学生的电话骗案频发,主要原因是其涉世未深、警觉性不足;其在中学时期惯于服从家长和师长指示,在处理金钱方面没有太大的自由度,而升上大学后能较自主地管理金钱,但服从心理根深柢固,轻易信服“权威人士”的指示或屈于威吓,故让骗徒有机可乘。

2019年至今涉及大专院校学生且有损失的“假冒政府机关人员”电骗共有19宗,共20名学生受骗,当中14人为内地居民。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司警局早于两年前便与高等教育政府部门、各大专院校合作举办提防电话诈骗专题讲座,向学生宣教防骗知识;不定期派员进入校园教学楼大堂、餐厅等学生聚集地点宣传防骗;透过电子及网络媒体,以及学校、青年团体的网络向广大学生传递防骗信息。近期亦已开展提防电话诈骗宣传活动,并与高教局合作推出预防诈骗的电台广告和动画宣传片,多渠道、多元化宣传防骗。

司警局表示,近期被骗的多为于本澳就读大学的内地居民,可能与他们平日较少主动接触和了解本地的警务信息有关。司警局近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罪宣传策略,除了继续透过上述途径、方式进行防骗宣传外,亦主动联系各大专院校的学生会,通过学生组织直接向内地学生群体发送最新防骗信息,提高相关群体的警惕。因应部分被害学生听从骗徒指示,要求家长转汇大额款项至其账户,继而蒙受巨额损失,故司警局亦吁请校方多关注内地学生的情况,将防骗信息传递给学生及其家长,家、校、警三方合力防范电话诈骗。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