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陆路交通规划咨询文本回应有关公交、缆车、停车等问题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今日起公开咨询,交通事务局今早向交咨委介绍文本后,中午12时许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文本内容。文本指出,过去10年的政策实践经验显示,“公交优先”和“控车辆”两项政策符合澳门发展实际情况,基本维持了陆路交通的发展格局,居民及旅客公交分摊率以及社会对陆路交通出行的满意度得以提升,陆路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量整体亦有所下降。但过去10年轨道交通作用发挥有限,导致道路及巴士需承担较大的交通压力,本澳现时仍面临道路交通压力持续增加、繁忙时间交通挤塞以及巴士上车难等多方面问题,尚待进一步跟进解决。在开展新一阶段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工作时,先行理顺本澳陆路交通的现状特征、限制条件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方可为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参考周边地区城市的陆路交通运输发展、汲取相关规划和政策落实经验,亦将有助更好地制订本澳的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文本指出,随着本澳城市发展,人口预计将持续增长,预测至2030年,本澳居民出行量将增至243万人次/日,增长约17%。另一方面,跨境交通出行量约增至58万人次/日,增长约11%,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城市口岸交通等均面临挑战。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咨询文本提出,以满足步行需求为依据,以形成步行网络为原则,合理增设步行通道,进一步发挥本澳步行出行比例高的优势,提供更多的步行路径选择,减少绕行,使得步行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舒适,更具有吸引力。至2030年本澳步行网络密度超过1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计划开展规划及建设的步行通道及行人天桥约10公里,提升居民步行便捷性。一是建造松山、东北大马路步行通道松山行人隧道,长度约470米,连接罗理基博士大马路至士多鸟拜斯大马路,减少绕行距离约500米;东北大马路步行通道计划连接螺丝山公园至黑沙环公园,配合城市总体规划透过都市更新将慕拉士大马路工业区转换作商业区,在澳门半岛北部形成一条便捷、舒适的南北向步行主通道,可直接惠及人口约9.9万人(含黑沙环、望厦等部分区域),较沿地面步行,全程节约时间超过5分钟;后续亦将研究将东北大马路步行通道延伸至劳动节大马路,及连接轻轨东线车站。二是开展沙梨头北街行人天桥及路氹金光大道步行系统的研究。三是在新城A区、B区及路氹填海区等区域规划建设步行连接道,形成完整步行网络。四是规划构建串联口岸、景点、娱乐场及酒店的步行网络,向公众提供便捷、舒适、宜游的旅游休闲慢行系统。
按照《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未来主要通道规划示意图,在新城A区与B区的通道重叠一条科学馆与A区的跨海缆车线,但消息引发网民负评。交通事务局局长林衍新表示,今日交咨会上有旅游业界的交咨委员发言支持跨海缆车,冀为澳门带来新的网红点,亦可起到旅游分流作用。林衍新提到,跨海缆车初步想法是每次运载约50人,每小时运量为6,000人。
林衍新回应传媒提问时表示,第5通道(澳氹跨海)未有“兴建与否”的方向,暂未看到对交通的正面作用,因可能多花钱后,形成中区塞车黑点。第4条桥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他相信未来2至3年应建好。至于轻轨西线,林衍新表示是初步想法,未有详细规划,透过公开咨询听取市民意见。
咪表方面,林衍新表示,当局在智慧交通走得较前,下一阶段构思方便市民入咪表措施,如通过APP遥距可支付。与咪表公司现行合约至明年4月结束,正努力做相关工作。他又称,为达至公平使用路面咪表,即使遥距支付亦希望驾驶者根据可使用的小时数去入咪表。
林衍新表示,公交数量现阶段没有限制数量,他认为巴士数量1,000辆应是极限。现时巴士由小巴转中巴、中巴变大巴,即使本澳巴士客量回到2019年高峰,亦可做得比2019年好,故未见需要增加巴士数量。他又认为增加数量有头痛问题,如泊车问题,故当局会严加控制。的士方面,全澳约1,700辆的士,未预见有需要再增加。8年期出租车牌陆续到期,社会有声音再增加,当局持开放态度,但据了解目前的士业界较困难。发财巴数量一直减少,当局会再作检视,有需要会控制数量。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提出优化步行环境,关注到会否删减路边泊车位?林衍新称,交通局今年会在55个公共停车场的基础上,再增加接收五个公共停车场,届时可提供逾2,000个私家车位供市民使用。若在公共停车场附近的步行环境较恶劣,不排除会采取措施,以优化步行环境,如植树及扩宽行人路等。林衍新认为,倘约100米范围内有公共停车场,驾驶者应考虑泊车入停车场,因在路边泊车位与公共停车场的收费相同,应腾出空间植树及绿化等,以优化步行环境。是次报告中顾问公司重点建议优化本澳步行环境,未来10年陆路交通规划会朝这方面执行。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