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门记忆】澳门昔日有田耕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3-03-03




祐汉以至马场区一带,车水马龙,人口密集。过去其实是一片菜地,很多人都居住在木屋之中,不少居民都以耕种维生。农民生活普遍很艰辛,担心收成之余,还可能会被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门百废待兴,昔日的马场成为贫者聚居之地,在旷地上种菜维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场木屋区,便由此形成。

不少居民童年在田里长大

过去农民生活艰辛,倚靠耕种自给自足。农民收成后一般会将菜售予菜栏,倘若收成不理想,菜栏不愿收的话,便要自行销售,由于无牌照,倘若澳葡政府警察发现会罚款并没收蔬菜,令农民担惊受怕。

 


睇天做人忧风雨

 

昔日农民面对不少辛酸事,既要担心被罚,更要“睇天做人”。农民普遍都居住在木屋区,每当遇到台风季节,最担心木屋受损。因为政府不允许居民擅自维修,倘若被摧毁,“农友”通常会连夜修补,并将木块油黑,避免被人发现。

昔日祐汉、马场区一带居民以耕种维生。
在这种环境下,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菜农子弟,生于斯、长于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学生放学后便立即落田帮忙,协助家人耕作,在田里度过了不少青葱岁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场木屋区仍有不少菜田。
随着社会发展,农地转型。50年前,开始有发展商向农民收地建楼,祐汉新邨就是澳门第一个项目。百丈高楼平地起,祐汉、马场一带已由木屋区,发展成为澳门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过去居民生活艰辛,倚靠耕种自给自足。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