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门记忆】“神功戏”贺神诞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3-04-01


澳门记忆

澳门节庆特别多,不少庙宇仍保留着贺神诞的仪式,为庙内神明“庆生”。除了祭祀仪式和神像出巡,重头戏就是酬神的“神功戏”。


雀仔园福德祠土地诞的“神功戏”表演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雀仔园福德祠均上演“神功戏”。“神功戏”意即“为神造就功德”,藉戏曲表演娱神娱人,神人共乐,达至酬谢神恩和祈愿平安。


妈祖诞“神功戏”戏棚,上方安放妈祖像,意即邀请妈祖来看戏。
“神功戏”是往昔本地渔民及陆上居民信仰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生活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娱乐活动不多,“神功戏”可算是大型娱乐节目。

这个节目已成澳门华人传统习俗,沿袭至今,俗称“睇大戏”。目前澳门主要有7座庙宇的神诞有“神功戏”,包括沙梨头土地庙的土地诞、雀仔园福德祠的土地诞、氹仔北帝庙的北帝诞、妈阁庙前地的天后诞、路环谭公庙的谭公诞、大三巴哪吒庙的哪吒诞以及新桥莲溪庙的华光诞等。


德国画家希尔德布兰作品,刻画妈阁庙戏棚内景。绘画可见戏棚以竹搭建,正中为舞台,上有演员正在演出。
澳门人贺诞酬神的历史,早在17世纪时已经传到欧洲。1695年,意大利旅行家杰梅利(Giovanni Francesco Gemelli-Careri)游历欧洲和中国后,回国编写《环球旅行记》(Giro Del Mondo),当中记录了在澳门上演的一场大戏。

1863年,德国画家希尔德布兰(Eduard Hildebrandt)“巧遇”天后诞,并且绘画了妈阁戏棚,为后人留下最早的视觉图像。


搭棚工艺广泛用于建筑上

每次上演“神功戏”前,都会搭建临时戏棚。时至今日,搭戏棚传统依然保留下来,并成为“神功戏”文化的重要部分,“神功戏”和戏棚的文化相辅相成。搭棚工艺则广泛用于建筑上,以不同形式传承传统文化。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