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文瑞:略谈抗疫背景下的中医与传统

管理50人 2023-05-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正和岛 Author 刘文瑞、赵向阳

学者简介

刘文瑞,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目前的新冠肺炎治疗,由于西医明确无药,完全靠自身状态抗病,中医药乘机大放异彩,但同时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声音,值得辨析。


举一反三,从中医看传统,从传统说管理,从管理思社会,考验人们的眼光和脑力。最起码,有关中医药的声音,可作为真假学者的判断依据


中医一词,用“国医”可能更准确,与近代以来的国学一词更匹配。但随着时代演化,中医一词更普及,已经成为习惯,本文从俗。

 

一、中医与单方偏方

 

谈到中医有很多说法,常见的有“单方治大病”,“偏方有奇效”,“高手在民间”等。


笔者想提醒赞颂单方偏方的人:正经中医原理,是排斥单方偏方的


中医的底子,来自《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医理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和经络体系,是系统观和整体观。这同单方偏方是对立的(但重视验方,理由见下)。凡是把单方偏方与验方混淆到一起的,从中医理论看就有骗子嫌疑


中医的系统性是各种传统理论中最强的。当然,它的系统无法进行科学验证。经络理论体系非常严密,但就是无法做实体验证。中医的五脏六腑,必须由手足六阴六阳十二经络连接为整体,不然就是元素论而非系统论。


就中医原理来说,对单方偏方的态度,恰恰是测验中医的方式之一。而当今大部分人在这方面是混乱的糊涂的。中医药的经典方剂,通常拒绝单方,只有一个例外,就是独参汤(单一用人参),除此再无载入史册的单方。


当年笔者学医时,师傅曾经叮嘱,白虎汤可单用生石膏(张仲景原方为复方,为生石膏配之以知母、甘草、粳米。但教我的师傅曾特别强调,针对大热之症,白虎汤可变化为单一用生石膏,故印象极深)。


中医诊断都要讲望闻问切,用药都要讲君臣佐使。药方要按照中医理论的整体性配伍。君药是主治,臣药是辅助,佐药是帮衬(或增强药性,或中和药效,或制约毒性),使药是引子(按照五行生尅和经络关系导引)。一般情况下,单方不成立。


对于偏方,中医的态度就像孔子对鬼神,存而不论。


当今单方偏方的兴起,与面向民间的征集和现代医学的验证有关。因为民间流传的东西往往缺乏严格的配伍,而现代技术验药,越单越偏越好操作。


谈中医离不开针灸。针灸确实有用,但不能拔高,更不能说神。针灸建立在经络理论上。不懂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就不可说针灸。阿是穴是例外(相当于方剂中的验方)。验方最终会纳入配伍体系,阿是穴最终会纳入经络体系。

 

二、中医与科学验证

 

有人说中医是玄学,有人说不是,变成口水仗。


中医是完全不能科学实证,但又是完全来自经验理性的学说。从经验角度说,中医不是玄学;但从不能实证的角度说,中医又是玄学。关键是如何定义玄学。


在实验科学立场上,说其玄学很正常。但要注意它的经验性而非超验性。很简单,中医无法用实验科学来验证,但它的所有学说都建立在古人经验基础上。阴阳五行,尤其是五行的相生相尅关系,全是古人经验。当然,今人可以看不起这种经验,但不能否认它是经验。正因如此,中医承认验方。


不能用现代科学验证中医,不等于不能验证。而古人的验证恰恰是在非科学基础上进行的。尤其要区分的是,非科学、不科学,不等于反科学。古人的经验不是臆想。科学要有边界概念,超出科学的部分不能看作臆想或妄想。


有些人所谓的科学是科学主义,而非科学本身。科学加上主义,就变成了信仰;信仰无边界,就会盲从;盲从而不讲理,就会迷茫;迷茫而无头脑,就会癫狂。科学是可质疑、有边界、符合理性的,而科学主义是不许质疑、没有边界、只讲站队不讲理性的。


科学主义,就是打着科学旗号的真迷信。科学主义恰恰是“五四运动”以来影响中国人科学观念的东西,即排斥科学精神中的怀疑和追问,迷信科学结论,否定科学边界,把对科学的尊重变成无条件崇拜。对中医的批评有不少来自科学主义。


关于传统学说,只能说阴阳五行没有科学依据,不能说完全没依据。如果不考虑后来与近代西方科学的对接,仅仅从理念看,古希腊和古中国可以媲美。但考虑催生近代科学的前景,则古希腊胜出。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科学与玄学之争,实际就是争这个。


上面所言,没有涉及中医知识,但基本把中医的框架和性质说清楚了。它来自经验,不是实验。它不科学,但不反科学,只是同科学主义对立而不相容。


对科学主义的批评,北大吴国盛的著作比较到位。我就不赘述了。


笔者个人以自己对中医的认知和经验认为,中医不能与西医融合,中西医结合是失败的。中医的现代化,至今未找到路径(这是个争论话题,在此不做深入讨论。有兴趣而且打算探讨者,可以先看看章太炎的医学著述作为基础)。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巫医不分时代,单方偏方更接近于巫;而一旦进展到验方阶段,则成为医的素材。

 

三、中医治病的方式

 

中医方剂(俗称汤头,背诵《汤头歌诀》是中医的入门功夫)不用死方子,必须根据每个具体人的脉象症候望闻问切加减调整。凡是用一个方子面对大众的,都是西医化的中医,都没有辨证施治(附带指出一点,凡是用辨证施治这个词的,一定要注意“辨”字和“辩”字、“证”字和“症”字的不同。没有这种字义的精准辨析,就无法进行讨论)。


举例来说,中医与西医的差别,是师徒传授和班级教学的差别。中医面对的是具体的人,西医面对的是共同的病。


由此推论,中药除了汤剂之外的成药,也必须变化使用。现在那种一种成药应对许多病人(同一病症)的做法,是西医方式而不是中医方式。大夫即便开出一个最简单的“四君子汤”,也要通过诊断针对具体病人情况调整药方配伍,甚至要对某些药物加以特殊炮制。


中医药治病是有不足的,这种不足来自于经验的有限性。真中医从来不神化自己。这一点,暗合现代社会科学的有限理性思想。


好中医绝不保证疗效,也不自吹神医。都是先说不懂,再说不治。判断网上谈中医的帖子是否靠谱,首先看是不是神吹。而现代医学先说不治这一点,同传统国医精神相通。手术前的签字就是如此。传统中医书籍,都是先说不治,再说不神,非常谨慎。


要识别假中医并不复杂。实际上前人在前科学阶段已经有足够的警惕。例如,曾国藩就有三不信:不信佛,不信医,不信风水。对医,曾国藩的话很有意思。他在家书中说,乡间良医十之三,庸医十之七。良医误诊十之三,庸医误诊十之七。所以,求医不如自己注意饮食起居。(见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谕纪泽:“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良医则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医则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余在乡在外,凡目所见者,皆庸医也。余深恐其害人,故近三年来,决计不服医生所开之方药,亦不令尔服乡医所开之方药。”)尤其要注意的是,曾国藩是在未接触近代西医的时候如此判断的。推崇中医者,不可回避曾国藩这种态度。

 

四、中医药典籍的价值

 

当今说中医药的,有很多不靠谱,没读过最基本的中医药典籍就信口开河。即便读了的,也不用脑子想想它的价值所在。


关于中医药典籍,社会上误解极多。《黄帝内经》的意义,首先不在医学而在哲学;《本草纲目》的意义,首先不在药物学而在类型学。把握这两句,就可接近其本质。而它们的哲学和类型学,固然不是科学,但在前科学阶段是最接近理性的。


图源:IC photo


这里就需要特别强调“理解之同情”了。有历史学训练和没有历史学训练,往往在这里出现差别。那种嘲笑司马迁的知识存量还不如当今一个中学生的,讽刺李时珍的药物功效按照当代科学属于胡说八道的,其失误在于缺乏理解之同情。


不管这些典籍在今天看起来多么落伍,多么荒唐,它们属于历史认知,而且由此形成文化积淀,这种积淀至今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和行为。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中医世家,他自己也有中医著作。起初,章太炎认可中医的理论体系,后来在西学影响下,他对中医理论产生怀疑,批评过《黄帝内经》的“傅会灾祥”,只赞扬中医的务实风格,尤其推崇张仲景,并倡导中西医结合。


但他并未能彻底颠覆阴阳平衡与五脏六腑生尅关系的中医学说,实现西医与中医的对接。恰恰相反,在章太炎的研究中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思维造成的定势。作为一位由革命家走向学问家的文化名人,看看他的研究成果就能发现,在激烈的革命之中,传统造成了路径依赖,文化决定着行为模式。在与传统作最彻底的决裂之努力中,传统会无意识地支配当下。


当今在企业、在社会,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正是为了掌握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奥秘,变无意识为有意识,而不是简单模仿或者复制古人。说到底,我们要走向未来,而不是回归汉唐。


如何看待中医,同如何对待传统息息相关。能否在无意识行为中提炼出有意识,把不知变为知之,进而激励、调整、管控人的行为,可以从对中医的认知中得到启示。


一个企业家,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可能是良医国手;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则更像江湖游医。某一战略成功后还能知道自己的局限,有可能靠近张仲景;偶尔成功便自吹自擂,则更可能靠近张悟本。

 

五、几句题外话

 

现在对中医的赞扬,有很多不靠谱。例如,中医是否便宜?网上有说因为中医不赚钱而被排斥,这种说法根据何在?实际上当今中国看病,无论中西,最贵的是药物器材检查费,医生诊费则几乎可以忽略。


至于中西药哪个便宜,要看具体情况。用治疗牙疼的甲硝唑为例,甲硝唑很便宜,但一旦有中药复方,加上人工牛黄,就贵得离谱。推荐中成药的,恐怕需要核算一下。中成药与西药哪个更赚钱,需要专家去算账,而不是自说自话。


目前的局势是,赞扬中医的,不靠谱;批判中医的,也不靠谱。不是借助政治正确打击对方,就是不顾情境强词夺理。


面对骗人坑人者,我们应当提醒的是:中医由于很难科学验证,所以江湖骗子居多;西医由于来自分析技术,所以拙劣工匠居多。我们只能自求多福,增加自己的辨识能力。


疗效的衡量十分复杂,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医西医都有安慰剂,都存在治疗与自愈的关系。以中兽医为例,根据本人多年前的经验,按照《元亨疗马集》治疗大家畜(牛马等)的肠胃病,有效的比率还是不错的。所以,说中医完全是安慰剂的观点也有偏差,因为马牛没有自我意识,怎么可能有安慰效应呢?另外,家畜不治也能自愈和治疗后的痊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看得出来的,饲养员的认可是根本。总之,中医的疗效判断,不能一概否定。


来源:正和岛

编辑:上海大学  薛奕曦

点击下面链接 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17位管理学家谈“突发疫情下的政府治理”

19位管理学家为中小企业度难关支招

十六位管理学家谈“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