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智的最大问题不是无知,而是以无知为荣

书讯 少数派文选 2022-05-19


反智的最大问题不是无知
而是以无知为荣
编:木叶

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光荣与梦想的国度,这里有最聪明的头脑,最繁荣的文化。然而,这个世界第一强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诸多阴影。反智主义即是其中之一。

在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的趋势正在增长并且令人不安。反智主义表现在轻视自然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转而投向娱乐,自以为是,无知以及刻意轻信。反智主义对人类曾经的灾难视而不见,大有重蹈他人覆辙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相反的各种不可抗力,包括视频文化对印刷文化的胜利,美国上升的教育水平和美国人在地理、自然科学、历史方面薄弱的基本常识相背离,以及反理性主义与反智主义的相融合。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美国有悠久的反知识分子传统。著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说:“在美国,有一种无知的邪教,而且一直存在。” 这种“邪教”就是“反智主义”。


了解和探讨反智主义的来龙去脉,对了解当下的中国,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此,李强好书伴读推荐阅读以下两本书:


《美国的反智主义》

解析反智主义本质
看到美国社会的另一面


“反智主义”这个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主义》中被定义的。本书描述了反精英、反理由和反科学的巨大基础如何被注入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本书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

作者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是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美国史教授,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霍夫施塔特其著作《美国的反智主义》,而于1964年获得普利策奖。

这本书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梳理。

它出版于1963年,然而,几十年后乃至21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对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教育的实用导向、对人文价值的轻视,以及层出不穷的民粹主义与暴力事件等等。

这一切现象都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美国社会不怎么光彩的另一面,避免陷入同样的困境。

《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解读反智主义的案例
避免陷入愚蠢的陷阱

达克效应告诉我们,越愚蠢的人,越是会高估自己,不觉得自己无知。现代网络世界催生一批一知半解的、愤怒的公民,他们公开指责智识的完善。这与美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思潮不谋而合。

本书作者是托马斯·尼科尔斯,他曾是美国政府的官方顾问,国际关系问题专家。现在在美国海战学院以及哈佛继续教育学院任教。

他写这本书的一个初衷,是认为美国现在陷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最终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那就是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本书为西方民主在信息时代能否稳固长存敲响了警钟:

“这是个危险的时代,有那么多人抗拒学习任何知识,连知识分子也在诋毁智识的成就,拒绝专家的建议。基础知识匮乏的民众越来越多,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接受基本的证据规则,拒绝学习如何进行逻辑论证。 ”

尼科尔斯在书中写道:“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无知,而在于以无知为荣。美国人已经到了一种境界:把无知当美德,尤其是对公共政策领域的无知。”

阅读此书就不难发现,这种把无知当美德的社会趋势,正在把美国拖向崩溃的边缘。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美国,有些地区则更加严重。




反智主义这种现象几乎在全世界都存在。例如最好战的人,往往最喜欢动不动就在键盘上喊打喊杀,但是他们往往对情况最不了解,甚至对实际战争情形也毫不清楚,然而,他们却是最有情绪和煽动性的。如不加辨识,懒于思考,普通民众很容易陷入他们编织的陷阱之中。

鉴于反智主义在全世界的盛行,认清反智主义的本质,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和世界,认识到逻辑与常识的重要性,从而避免陷入身边的反智主义陷阱。

为此,万象君诚挚推荐“反智主义专题”:《美国的反智主义》《专家之死》,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