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介石晚年回忆生平三大错事:爱错一人、杀错一人、放错一人


提起蒋介石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蒋介石一直都是一个孤高自傲的人,很有野心的人,但蒋介石犯过不少的错误,晚年弥留之际的蒋介石,不停念叨着自己犯过的错误。
说是自己爱错了一个人,杀错了一个人同时也放错了一个人。
那么蒋介石所犯下的这三个错误都指的是谁呢?又为何会让他直到晚年都耿耿于怀?

放错同父兄弟
蒋介石一八八七年出生于浙江省,他的父亲蒋肇聪是当地非常著名的一个盐商,家里家产也很丰厚。
从小在这样富裕的家庭里长大,蒋介石本应该衣食无忧,享受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可是好景不长,父亲蒋肇聪在其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而自己的母亲王采玉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在其上面还有一个父亲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大哥,名叫蒋介卿。
蒋介卿足足比蒋介石大了12岁,在蒋介石孩童的记忆里,自己这个大哥对自己还不错,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印象都在父亲去世之后化为了泡影。
父亲蒋肇聪去世的时候,蒋介卿已经成年,而且又是家里的长子,于是便以此为由把家里的财产都划分到了自己的名下。
留给蒋介石母子的只是一所破旧的房子和一块荒芜的土地,母亲王采玉带着蒋介石一直过得非常辛苦。
蒋介石母子
可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之下,蒋介石却一直专心学业,想要有朝一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
后来他得到一个机会想要去日本留学长见识,母亲和舅舅倾其财力,帮助蒋介石完成了留学愿望。
蒋介石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为了凑学费,还求到了大哥蒋介卿的头上,可是蒋介卿却完全不顾念兄弟之情,还对蒋介石一顿羞辱。
蒋介石一直想着能够学有所成,干出一番事业,好让蒋介卿刮目相看,为他自己当年的口不择言买单。
蒋介石从日本学成归来之后,在国民党内部发展的顺风顺水,一路高升,甚至触及到了权力中心地带。
本想着终于可以和自己那个哥哥蒋介卿一较高下了,可殊不知对方竟是一个软骨头。
得知蒋介石的地位后,立马便寻上了蒋介石,打起了兄弟情深的牌,向蒋介石讨要职位。
蒋介石虽然曾经对自己这个大哥怀恨在心,可是转念一想,两个人毕竟是同族血亲,于是就心软出手帮助了蒋介卿,把英德县知事这个职位交给了他。
蒋介卿
英德县知事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职位。
可每年却也有不少的流水。本来蒋介石想的是让他坐在这个位置上,本本份份的做事情,混个日子就可以了。
可是,蒋介卿的野心却不是一般的大,上任才短短半年时间就利用职位之便私自贪污下了巨额钱财。

贪污罪行被揭露之后,职位被撤销,所贪污的钱财也是蒋介石帮他补上的。

蒋介卿后来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上认识了自己这个美丽大方的弟妹宋美龄。
蒋介卿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尽了赞美的好话,于是宋美龄念在他是蒋介石哥哥的份上就又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浙江海关都督。
宋美龄
这可是一个妥妥的美差,不仅工作非常轻松而且钱赚的还特别多。
本来蒋介石是反对蒋介卿出任这个职位的,但毕竟是自己的夫人安排的,所以蒋介石顾及夫人宋美龄的面子便默许了。
可谁知自己这个哥哥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仗着背后有蒋介石这个靠山。
蒋介卿到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全然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蒋介卿再次利用职位之便行起了贪污受贿之事,用贪污来的钱买豪宅,替妓女赎身。
不仅如此,蒋介卿仗着自己是蒋介石的哥哥,在平常工作当中对其他同事更是傲慢无礼,出言不逊。
蒋介卿的种种不当行为引起了浙江海关内部人员的诸多不满,但是大家顾及蒋介石的面子也都选择隐忍了下来。
可是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蒋介卿在浙江海关中的所作所为最后还是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中。
而蒋介石在知道了自己这个哥哥的混蛋行径之后,只是把他叫到了自己的面前,口头训斥了一番,辞去了他的职务而已,并没有对其进行任何的处罚。
蒋介石的这种做法让浙江海关内部的许多人感到不爽,他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包庇。
蒋介石
在这之后,大家明面上虽然不说,但心里早已经对蒋介石失望不已。
蒋介石在自己晚年期间每每想起蒋介卿的事情都后悔不已,后悔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给他机会,最后却让自己名声扫地。

爱错日本姑娘
众所周知,蒋介石一生当中一共有过四位妻子,而最为著名的当属第四位夫人宋美龄。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期间还有过一段怦然心动的爱情。
1905年,蒋介石想要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到国外见识一下场面,学习更多先进知识。
于是便产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给母亲王采玉之后。
母亲一方面为儿子的积极上进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对高昂的留学费用产生了忧虑。
蒋介石的留学属于个人行为,并不是那种学校的公派留学生,所以留学期间产生的一切费用都需要自行承担。
但是母亲王采玉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可她又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于是便把家里的房子,田地全都卖掉了,砸锅卖铁想尽一切办法支持儿子留学。
纵使母亲有这份心,可是,靠卖房子卖地所换来的钱还不及留学费用的一个零头。
蒋介石母子
走投无路之下,蒋介石就找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大哥蒋介卿,希望其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可是蒋介卿非但没有出手相助反而还嘲笑蒋介石:“你呀,就算去到了日本也没有什么用,还不如老老实实跟在我身边打杂,如果你表现良好的话,以后等我继承了家业还可以分给你一个店铺。”
蒋介卿的话让蒋介石又气又恼,这明摆着是对他赤裸裸的羞辱。
蒋介石也在那一刻彻底看清了蒋介卿的为人,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一定会学成归来让蒋介卿好好看看。
蒋介卿不帮自己,母亲又有心无力,蒋介石最后没办法只好找到了自己的舅舅,蒋介石本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可没想到舅舅在知道他的想法之后高举双手赞成,还把自己家的田地也都尽数卖了出去为他凑学费。
就这样,蒋介石拿着妈妈和舅舅辛苦凑来的学费,终于踏上了前往日本的留学之旅。
蒋介石来到日本之后,见识学习到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有志青年,自己后来的情敌戴季陶就是其中一个。
戴季陶
在异国他乡漫长的留学过程当中,蒋介石爱上了一个日本女人,名叫津渊美智子,她长的很漂亮,让正值少年时期的蒋介石心动不已。
蒋介石打算对其展开追求,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日本结拜的好兄弟戴季陶也同样爱上了这个日本女人。
虽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可是两个人都不愿放弃这样一个美丽漂亮的女子,于是就决定公平竞争。
蒋介石虽然长的不差,但是和戴季陶相比还是要略微逊色一点,而且在追求人的手段上也不如戴季陶纯熟。
最后毫无疑问,美智子和戴季陶走到了一起。
虽然这场三个人的感情纠葛,蒋介石最终没有留下姓名。
可是戴季陶毕竟是自己的兄弟,而且两个人是公平竞争,所以蒋介石并没有多加抱怨,或者仇恨对方。

戴季陶和美智子在一起不久后,他就返回了国内,当时的戴季陶并不知道美智子已经怀了他的孩子。

但是就算是知道估计戴季陶也不会带美智子回国,因为他早已经在国内成亲了。
美智子充其量只是他在日本孤独寂寞时所找的一个伴侣罢了,美智子在日本没有等到戴季陶。
戴季陶
于是就一个人默默生下了孩子,然后抱着孩子来到中国寻找戴季陶。
可是,来到中国后的美智子发现原来戴季陶早就已经有了家室,她既伤心又愤怒,直接把孩子扔给了戴季陶,自己则失望的回到了日本。
戴季陶自然是没有办法将这个孩子留在自己身边的,可是这毕竟是他的亲生骨肉,又不忍心将其抛弃。
所以最后戴季陶找到了蒋介石,让他代为养育自己的这个儿子。
蒋介石考虑到自己和戴季陶是结拜兄弟,而且他对美智子也旧情难忘,所以一时心软便收下了那个男婴,当年的那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蒋纬国。
蒋介石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将领退往台湾之后,蒋纬国组建了一支杀伤力极强的装甲部队。
蒋纬国在这支部队里的权力很大,威望也很高,就算是蒋介石自己的亲生儿子蒋经国也没有办法涉足甚至是插手。
虽然蒋纬国自小就在蒋介石身边长大,可毕竟亲疏有别,蒋介石非常担心蒋纬国的势头会越来越盛,甚至盖过了自己的亲儿子蒋经国。
蒋经国
而给自己留下如此心腹大患的正是蒋介石自己,如果不是因为蒋介石当时的一时心软,或许就不会面临这样的囧境。

杀错爱国将领
蒋介石杀错的这个人,则是当年西安事变中的主策划者之一杨虎城,这场事变是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同策划的。
可是因为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关系向来很好,而且张学良和自己的夫人宋美龄私交也不错。
蒋介石不好拿张学良撒气,只能把这件事归咎在杨虎城身上,因此一直对他怀恨在心,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张学良和蒋介石
可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蒋介石自己不愿意带头抗日,而这场事变的爆发顺应了民心,也得到了无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所以,蒋介石如果在这个时候处置杨虎城必然会引起众怒,对自己的统治也会很不利。
加上宋美龄和何应钦等人的不断劝谏,蒋介石这才按耐下了杀人报复的想法。
蒋介石虽然没有杀杨虎城,但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蒋介石以出国考察为由罢免了杨虎城在党内的所有职务,把杨虎城先是送到了美国,后又送往了英国。
杨虎城被流放在国外期间国内爆发了全面抗战,作为一名军人的他非常想回到祖国加入到抗日大军当中。
他多次向蒋介石申请,可是都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同意。
后来,杨虎城好不容易等到了宋子文的电话,以为这是蒋介石的意思,便开始欣然准备回国的事宜。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只是蒋介石的一个圈套而已,等待着他的将会是无穷无尽的囚禁生涯。
杨虎城乘坐专机抵达南昌之后,立刻就被蒋介石提前安排好的人手控制了起来,在这之后就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杨虎城
和杨虎城一起被囚禁起来的还有他的家人,而且囚禁时常多达十几年。
在这漫长的十几年当中一家人就只能在一个小房间内活动,只要走出房门就会遭到外面官兵的阻拦。
这种暗无天际的囚禁生活让杨虎城的妻子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最后选择了自尽。
1949年,就在解放战争即将彻底结束的时候,杨虎城和儿子却突然被秘密转移到了松林坡戴公祠。
松林坡戴公祠遗址
杨虎城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释放的消息,没想到却是自己和儿子命运的终结。
此时的国民党已经兵败如山倒,开始匆忙准备撤退事宜,可像蒋介石这样一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之人怎么可能会放过杨虎城?
于是,他打算在临走之前了结了杨虎城,杨虎城和儿子来到戴公祠之后没有一丝防备,就先后被尖刀刺死,父子二人就这样倒在了新中国成立之前。
杨虎城死亡的消息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散播开来,百姓开始不停的咒骂,指责蒋介石,说他不择手段,心狠手辣。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蒋介石却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气永远的失去了民心,蒋介石事后也对自己的这一冲动之举后悔不已。

但这世间毕竟没有后悔药,关于蒋介石的一生,深想一步,许多疑问便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
疑问一: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的威望和权力,其实远不及党内的汪精卫、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这些大佬。他是如何在派系林立中异军突起,成为国民党的一号人物的? 
疑问二:孙中山在世时,不断北伐(二次革命等),均屡遭惨败,最终含恨离世;然而蒋介石在成为国民党一把手后仅仅3年,就横扫中原,推翻了北洋政府。他是如何成功完成北伐使命的?是否真有过人的军事才华?
疑问三:众所周知,辽沈战役是国共内战的重大转折点,国军从开始的优势到最后的崩盘,究竟有些什么根本性原因?难道真的是由蒋介石错误的内战方针导致的吗? 
疑问四:曾执掌中国政权二十年的蒋介石,却因为军事失利而败退台湾,但在他身前身后,却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如果他当初没有在大陆失败,历史将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向?
为解开这些疑团,挖掘被掩埋的真相,我们急需一本史观更端正,所用史料更真实可信的好书,引领我们拨开重重迷雾,重新认识一个真正的蒋介石,厘清他和现代中国的历史关系。 
为此,诚荐“读懂蒋介石四书”金以林的《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陶涵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邓野的《民国的政治逻辑》《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
◎1.金以林 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打败国民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身高层的派系斗争。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为军委委员长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斗争,以及卷入其中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之间、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的种种利益较量。
◎2.邓野 著《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蒋介石如何游走于大国博弈的夹缝中。
一直以来,蒋介石多给人“消极抗日”印象。但时间拨回到1939年,蒋介石对于抗日,究竟作怎样的考虑?
事实上,蒋认为在当时的情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弱国,只有争取更多有力的盟友,将中日战争国际化,即“置国命于世界总决算”,才是解决困境的唯一出路。
蒋介石不仅做战略构想,还积极游说。出于对苏联的本能敌视,蒋曾先后向英美献“上策”,从旁煽动德国进攻苏联,同时他又希望日本的战火烧到苏联,苏日开战,以缓解中国的压力……
本书以严谨、引人入胜的论述,生动展示了弱国领袖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艰难地为自己腾挪出一片空间,读起来酣畅淋漓。但本书也绝不是要给蒋介石翻案,而是尽可能在更广的国际背景下,还原中国抗战史的复杂。
◎3.陶涵 著《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以一代政治家为线索,展现大时代下中美复杂博弈。
本书以蒋为线索,解释了那一时期中美(包括台湾地区)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深入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类著作。
客观:作者陶涵是哈佛大学学者,他以局外人的视角,超脱于中国历史之上,摆脱党派、政团之间的恩怨情仇和利益需要,用其广阔深远的国际关系视角,叙述蒋的一生与定位。
细致:蒋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艰难转身的每一瞬间,西安事变是否真的改变了历史?抗日问题,他究竟有怎样的抉择?作者以有温度的笔墨,再现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颠覆:本书全面呈现矛盾复杂的蒋,除了其政治作为以外,还展现了他的人性与人情。如何年少风流,如何偶尔伤感。作者通过种种冲突,还原最真实的蒋。
◎4.邓野 著《民国的政治逻辑》: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民国跳不出的政治逻辑
民国,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一个乱世,是一个打打杀杀的时代,各方势力都在激烈地博弈。那么,这段历史的内在理路是什么?纷乱的政治局面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动着它前进?历来一直众说纷纭。
史学家邓野在《民国的政治逻辑》中给出了他的回答,他认为:“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一个当事人难以超越的时代逻辑。因此,民国的种种政治博弈,本身就是武力的产物。只有思想理论却毫无武装的第三方,仅仅是一个花瓶。
最可悲的是,最向往新政府的第三方人士,在当时两大党眼中连数都算不上。很多人为之可惜的和平机会,实际上,根本连机会都没有出现过。这一切都有其思想上的根源。
回首那段转型的历史,走进民国思想的世界,不只是照镜子,不只是寻找历史的不足,更是一场心灵上的震撼和深刻、鲜明的启迪。只要我们的现代转型尚未完成,就仍值得继续反思。
说起中国近代史,蒋介石当然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了解蒋介石,是了解近代中国的一个关键人物,也是了解当下台湾的一个节点性质的人物。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浏览页面购买。还可在规格中选关联推荐(含绝版书、独家书)

▍延伸阅读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全面理解台湾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台湾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段缩影

唐德刚如何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

假如当年台湾失守,蒋介石宋美龄准备逃往哪里,谁也没猜到

大揭秘!蒋介石一生的四大疑团

史迪威眼中的蒋介石

当下台湾问题,短期内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

颠覆定见,最大限度逼近历史真相|力荐这本台湾学者的中国通史杰作

战后台湾那些事,真相全在这里

《蒋公的面子》十周年: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对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