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由之门打开时,人们却向反方向跑去!”
“俄国人啊,就是以自己的死亡去求生存!”(果戈里)
有一本叫《二手时间》的书,窄条竖腰封上有一句话在我看来却是如闪电袭来:“当自由之门打开时,人们却向反方向跑去!”
这本书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全书分为两部分,过去的苏联人……今天的俄罗斯人……。本书副标题是“红色人类的终结”,阿列克谢耶维奇,写尽了苏联解体后俄国人的人生百态。如今,关于“伟大帝国”的思想复活,“未来并没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阿列克谢耶维奇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
在诺奖颁奖礼上,阿列克谢耶维奇强调说,“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
国家意志与崇高理想,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荡涤着他们的灵魂。无数人在忘我的“追梦”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将国家和集体视为自己的生命和一切。最终“无法摆脱伟大的历史,无法和那段历史告别”。
历史是由无数真实的、编造的、发生的、幻想的、自己的、别人的故事和人生组成。
阿列克谢耶维奇让不同的人们讲述自己和他人的故事。每个人口中的历史都只有一个版本,听他们讲述同一个消失的时代,听那些闲言碎语,是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
太阳底下无新事,如果你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现在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二手的时间,在那个浩浩荡荡的大时代里早已有过先声。人性在历史之中反复轮回翻转,而我们在此刻回望,如处荒原遥看远方群星,也应感到无限悲壮。
苏联的解体,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呼啸而过,在每一个经历者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每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都是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时间”和“二手时间”汇聚而 成。所以,才能从个体的记忆与伤痛里去寻找和挖掘那些不曾被世人所知,或是被认为掩藏的故事和真相。
历史终将向前,愿我们可以从那些沮丧、灰暗的故事里看见希望与力量。
本书译者、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对《二手时间》的评价,切中肯綮: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近四分之一世纪了,俄罗斯仍然在迷茫中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在西方世界对戈尔巴乔夫时代一片盛赞之时,多数俄罗斯人却似乎宁愿选择遗忘……
《二手时间》的厚重有力还表现在它处处所在的警示性,比如有历经劫难的苏联人,提出了一个令无数人心有戚戚焉的告诫:“只要恢复集中营,就不愁找不到看守”。
在这本书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写道:他们执行了暴力,然后会说自己是在执行命令,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无辜的。
作者把这本书称为"苏东历史巨变的百科全书"。他以一双人道主义的眼睛聚焦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身上。历史会为每一代人烙上了深刻的印迹。每一段时代都以自己的使命来塑造属于它的人类。
前苏联用“真理”与“伟大”培养出了一种特殊的人类——“苏维埃人”。这类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很幸福。这类人可以为了理想——大义灭亲;这类人可以为了国家——与死神为友……这类人好像只是活过,但没有真正的生活过——他们没有自己……他们生活在腾空的“伟大”里,他们向往革命,崇拜英雄,直至迷信。那个时代没有小人物的立足之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唯一,他们看不到另一种可能。这种唯一是国家这个大怪兽的目的。如今的我们将其看作“奴性”,而他们视为“信仰”——毕生的信仰。没有“信仰”,他们没办法生活。当“信仰”被践踏时,崩塌时,他们痛不欲生,他们选择与他们的那个时代一起消亡。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另一种可能。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本书是人类对一段历史的救赎与回望。没有评判,只是讲述。在复调的写作中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出现,这些复调声音也照见了人性的复调。也是对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1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的讲述。聚焦苏联解体后,再现转型时代普通人带血的历史。书中相似的场景,同样的故事不仅在苏联反复发生。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人,我们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希望有更多人读到阿列克谢耶维奇。豆瓣2016年度高分图书榜榜首。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注:可在规格中选购作者《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一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