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失落的一代”,人们容易想到美国的“文化现象”——经历越战、水门事件后,无数美国人的“美国梦”被幻灭。于是,他们以失落取代信心,以垮掉对抗“伟光的现实”。然而,比起美国失落的一代,中国也有“失落的一代”。
1968-1980年,一场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中国,不仅左右了1700万知识青年的命运,这群知青的命运更变相催生了辉煌又短暂的80年代,深刻影响中国今日之走向。但是,这场运动无论是来由、目的、结果,在今天,都在父辈心中被封存、被遗忘。甚至,很多年轻人还认为是某些人别有用心地夸大、加工了现实。然而,这场运动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绕不开的里程碑,更是一代人了解历史、一个国家反思“曾经走过的路”的关键。然而,由于“史料不易还原”、“话题讳莫如深”、“评价基于立场”等原因,市面上一直欠缺一部真正全方位、多角度还原这场“运动”的作品。为此,诚荐这本《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 1968-1980》,并附上3大推荐理由:
梁启超说,史家第一件道德,莫过于真实 。然而,市面上有关运动的陈述始终缺少公信力——而本书最大的特点即为真实。书中收集了大量知青们不愿讲、甚至永远不会讲的一手访谈;市面鲜见的一些海外学者的抽样调查;散落各地、甚至早已尘封大陆内部文件,还专门研究了中国台湾杂志中所有相关文章,最终获得一种纵观视角。
对上山下乡运动,网上往往评价两级。然而,任何特定事件都不能只窥一隅,而应全面把握,审慎量度。好比,运动起源如今难以理解,但回归当年语境,却是种种谋划、权衡下最理性的决定。而书中,不仅囊括了不同目标人群对该运动的评价,更从经济、人口、政治、意识形态等维度厘清了这场运动的动机、手法,以及运动前后的种种印记,堪称史料最充分、论述最广泛、分析最深入的权威之作。
◎法国汉学权威,“知青学研究第一人”30年大成之作本书作者为法国著名汉学家潘鸣啸先生。潘鸣啸先生在中国知名度不算高,然而,他却做到了中国最知名学者也难比肩之事——花去学术生涯中最黄金的三十年,持续研究地球另一端,看起来与自己切身利益毫不相关的人——知青们的命运,而这些研究成果,悉数记录本书之中。曾有读者说,本书虽然足够权威,却绝非为运动盖棺定论,如非要找出作者记下了什么不容置疑的东西,那就是一代付出了最大热情的国人,被失落了的记忆。
在“知青精神”再度被讨论提及的当下,我们无疑需要更全面地找回这段记忆、更透彻地理解其全貌.....因种种原因,本书多渠道停售,而我们深知本书价值,多方收集整理了少数最后库存,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回望八十年代”三书):
▍延伸阅读
张抗抗:那些“失落的一代”,同时也是“思考的一代”
汪曾祺:多数知青从“好日子”里被甩出来,明白许多他们原来不明白的事
史上最有文化的杀手,非他莫属
“老百姓的那点伎俩不过如此”
这也太敢写了
“如不招秦晖,我就一个也不招了”
走,野哥带你看江湖
秦晖:有一位朋友现在经常骂我,但是他有一个说法我是同意的
许小年:读书就要读经典,这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
许倬云:我们都在这个时代之下有惊慌失措之感
他的书,看书名令人望而生畏,读完却直呼“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