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八十五岁的妈妈写篇作文

朱健 朱健zhujian 2021-03-02

一键关注朱健zhujian,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八十五岁的妈妈,深情地望着,远行的儿子。


    妈妈,八十五岁了。我也步入,花甲之年了。


    从小到大,只要我出门和远行,她都这样深情地望着我、目送着我。

 

    岁月无情。映入眼帘里的妈妈,从满头青丝,到花白;又从花白,到全白。她慢慢的老了。


     看着倚靠窗前的妈妈,我突然觉得 :

    "妈在,家在"。"有妈,就有爱"。

    这是一个读秒的,倒计时的,警世名言啊!

 

    这一刻,我全息搜索一生记录:

    发现:我没有一次,拥抱过妈妈;也没有一次,当面说过:"妈妈我爱你"。

    但我很爱妈妈,真的很爱妈妈。


    此刻,我突然觉得,我当面说不出口的:"我爱你,妈妈",没写过关于妈妈的作文。

    现在,可以写啊。那怕只是,记忆中的片段。

    她,一定会惊讶地喜悦。


    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珍惜同在蓝天下,母子面对面的好时光。


    作为花甲的儿子,为了不留遗憾,要专门为耄耋母亲写一篇作文,而且是用他们的青春、芳华写出的作文。

八十五岁的妈妈,头发全白了,人也老了。


【 惊呆了!我只有心酸、泪崩 】


    打开,封尘六十八年前的老像册。寻找爸爸、妈妈过去的足迹。


    一张,又一张,带着尘埃、泛黄的老照片,将我带到了遥远的六十八年前,带到了他们芳华的年代。


    越看,我双眼越模糊。越看,泪水止不住的流淌。

  

    当看到爸爸,两张照片时,我惊呆了,心酸,痛楚,泪奔。

    这是我的,爸爸吗 ?!

    爸爸的人生,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一张,国立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才子。站在校门前,西装革履、风华正茂、青春无限,展望世界。

 

     一张,象 "叫花子"一样,盘着腿,席地而坐。军装,千疮百孔,衣领没了,扣子没了,袖子快掉了,全身脏歪歪、油兮兮。"光荣红旗手"的年轻军人。

站在"国立复旦大学"校门口的青年,是我的风华正茂爸爸。

穿着脏歪歪、油兮兮的破烂军装,象"叫花子"一样,盘脚坐在地上,获得"光荣红旗",是我的军人爸爸。


    老照片,我已经没法再看下去了。

    但我,还是要寻找爸爸、妈妈他们青春,寻找他们的芳华,寻找他们那一代人的的峥嵘岁月。

 

    寻求,为什么复旦大学新闻系才子,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去当兵?去新疆?

    寻求,一个江南苏州女孩,为什么会带着弟弟,満着父母,去当兵?去新疆?

 

    我知道王震将军,当时是新疆军区的司令员。

   

    68年前,新疆仍处在,落后的中世纪,仍是蛮荒、封闭的不毛之地。


    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投奔新疆?投奔王震将军?

    为什么,王震将军能带領军人,演绎出 "惊天地,泣鬼神",史诗般的绝唱。

    为什么,王震将军会成为时代的传奇,成为新疆几代人,心中的 "凯撒大帝"?    


    把它,记载下来。把它传承下去。

 

    作文,先从寻找妈妈的青春,寻找妈妈的芳华,开始写起吧!

新疆,当时仍处在落后的、封闭的中世纪。进出新疆,主要靠骆骆、马匹。


【 带着弟弟去参军 】


    1951年,新中国刚成立。 翻天覆地的变革,迅速激荡了全民族火热的心。

    保尔·科察金成了全民崇拜的英雄。卓亚、苏拉成为了青少年的偶像。

    "爹亲、娘亲不如解放军亲",是新时代的价值取向。人民解放军成了青少年最崇拜的英雄。

    参军,成了热血青少年,最神圣的目标。


    妈妈,苏州市人,1951年,十七岁。

    在学校里,不断有学长们戴上大红花,在师生们敲锣打鼓,激情欢送中参军入伍。此时,坐在三尺桌前的同学们,早已无心读书。每天议论和仰慕的,就是参军的学长们。


    一日,妈妈听同学说,解放军在上海征兵。妈妈激动万分,彻夜难眠。晚上,悄悄地告诉了弟弟,她想去当兵。

    十四岁的弟弟,听了姐姐想法,不仅非常赞成,还缠着姐姐,要一起去当兵。否则,就不替姐姐保密。为了瞒住外公、外婆,姐姐答应了弟弟的要求。


    姐弟俩,从苏州跑到了上海。在上海人民广场,西藏中路远东饭店,找到了征兵办。

上海,西藏中路,百年历史的远东饭店。


 征兵办的人员,看着姐弟俩。说你们太小,不适合。姐弟俩好说歹说,苦苦哀求。征兵办人员,被缠的没办法,叫来了军代表。


    军代表看着姐弟俩,耐心的解释。并且如实地说,这批兵源,是去遥远的新疆军区。这是最艰苦的部队,除了戈壁就是荒漠,部队连驻扎的房子都没有。

    姐弟俩表示,我们就是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


    军代表问,除了读书你们会什么?

    姐姐说,我是学校"评弹剧社"的,军代表露出了和顔。

    弟弟说,我是学校"无线电社团"的。

    军代表问,懂得无线电发报机吗?弟弟说,懂得,并能随便拆装。弟弟又讲了电子管应用,晶体管发展趋势。

    军代表听的云里雾里。但他知道,他碰到了一个电子神童。


    姐弟俩的执着,再加都有特长。军代表就收留了他们。

    青春期叛逆➕革命理想的青少年,是无敌的,也是无畏的,甚至是无情的。

 

    姐弟俩,以最革命的勇气, 瞒着家庭,瞒着亲人,坐着军用大卡车,一路颠簸,一路西去,奔向新疆。

    由于当时新疆,没有通火车,没有公路。军用大卡车,开了整整三十五天,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

迪化(现乌鲁木齐市),市中心的红山,西大桥。六十八年前,仍是荒凉之地。

迪化(现乌鲁木齐市),市中心南梁。六十八年前,仍处在,遥远、落后的中世纪。


    到了迪化,部队开始分配新兵。姐弟俩被分配到,军区后勤部钢铁厂筹备先遣队。

    姐弟俩一身戎装,开始了戎马生涯。


    先遣队长,老红军何光吉给战士们训勉。

    何队长说,这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司令是王震将军。王震将军要带领我们,用军人的双手,建一个新中国最大的钢铁厂。你们将来都是新中国钢铁建设的英雄。

    姐弟俩,听的万分激动和热血沸腾。王震将军是他们的头。他们是先遣队的队员,姐姐是先遣队唯一的一个女兵。

    这是何等的光荣,何等的荣幸!


    在老红军何光吉队长的带领下,300多名先遣队战士,向着迪化(今乌鲁木齐)西面的戈壁,头屯河畔进军了。

妈妈,是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第一名女兵。妈妈和她的女兵战友


【 将军,决战在钢厂 】


    王震将军,一生都是传奇。

    在红军,以农民为主的将領中,他是绝少的工人出身将领。在抗日战争中,王震的359旅,在南泥湾开荒大生产,成为共产党的骄傲。在解放战争中,他率军和平解放了,六分之一国土的新疆。


    毛主席对王震将军,这个湖南老乡和军中猛将,疼爱有加。给他起了个绰号"王胡子"。

毛主席与"王胡子"将军在交谈。


    "王胡子",不仅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更是新疆现代化、工业化的总设计师。

    新疆解放后,他马上意识到十万大军和起义部队,新的使命,就是保卫和建设六分之一国土。

    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以建设为中心。

 

    刚解放的新疆,处于中世纪。一切工业都是零。不能生产一根火柴,一个铁钉,一寸布,一粒糖。

 

    此时新疆。铁,是以"斤"为单位的奢侈商品。二块大洋一斤,从苏联买入。

六十八年前,新疆仍处于落后的、封闭的中世纪。


 "王胡子",看着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知道了孙中山先生,曾经有关于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梦想。

    将军,他要做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者,新中国建设的先锋模范。


    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奇想,在将军脑中产生。

 

    将军,要带领士兵,在新疆修建铁路,将亚洲和欧洲连接起来。

    将军,还要带领战士,在新疆建一个现代化的三万吨钢铁厂(当时全国钢产量15.8万吨)。

王震将军在规划新疆军区钢铁厂


    1950年6月4日。王震将军进京,面见毛主席,当面端出了他惊人的设想。


    毛主席听了将军的设想,非常兴奋。打趣说,"胡子,我让你来当卫戍司令,你不来,原来是你要做"铁路大王"和"钢铁元帅"。


    王将军认真的回答:"主席,进疆部队确实是咱红军的骨干,党最忠诚的卫士,绝对胜任北京卫戍部队。可眼前部队已分别驻扎南北疆,换防北京也不容易。  再说,新疆太大了。六分之一的国土。地上、地下全是宝。只要中央支持,我给新中国,先抱一个金娃娃。"


    毛主席风趣地说:"好,王胡子,成全你,先不当卫戍司令。我问你,世界上是先有铁路呢?还是先有钢铁?"

 

    工人出身的将军,马上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决心先建钢铁厂。

 

    将军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

    将军,他要亲自带兵,决战一个全新的战场!


    1951年1月,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筹备组成立。筹备组人员十分"豪华"。

 

    将军,亲自担任军区钢铁厂筹备组组长。

    被毛主席称赞的"不当将军做农民的",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将军,任副组长。

    被毛主席誉为 "兵工大王" ,八路军兵工厂厂长的黄沙,任副组长。

 

    新中国的钢铁战场,王胡子将军,率先打响了第一炮!

王震将军


【 将军,礼贤谦卑感动了上帝 】


    将军是个霹雳火,他已等不及新建钢铁厂。

    他听说上海有一个益华钢厂正闲置。马上亲笔书信,给上海市长陈毅将军。陈市长知道王胡子的脾气,惺惺相惜,表示送"王胡子"这个大礼。


    王将军收到了陈市长的大礼,得到了一个钢铁厂,万分感激陈市长。

    王将军非常仗义,在极度紧张的军费中拿出了100万元,硬是作为购买。

    将军说,陈市长的情,他領了,但要取之有道。


    王将军有了钢厂,他又将日本人建在河北宣化的一个69立方米的炼铁高炉,也要到了新疆军区。


    现在,将军钢铁厂、炼铁高炉都有了。喜悦中,他又发愁了。他手下的十万大军,没人会炼钢、炼铁啊!

 

    王将军又向陈市长提出了新要求。要益华钢铁厂500名技术人员、工人和家属,一起打包进新疆。 

    陈市长说,我钢铁厂都嫁给了新疆,这500名技术人员、工人和家属算送给你"王胡子"的嫁妆。


    王将军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又是一个用心、用情,做事的将军。

    在当时十五万,解放军部队和起义部队,缺吃少穿的情况下。王将军与苏联领事馆商量,紧急采购五百套皮大衣和皮䩞靴等防寒冬装,送给益华钢厂的工人和家属。

 

    为了尊重技术人员、工人和家属,王将军还开出了新疆军区最高的伙食标准,优待上海进新疆的工人和家属。规定,一天三餐中,其中一餐要有肉,早餐要有牛奶。


    同时,将军求贤若渴,四处寻找有学问的炼钢、炼铁专家。

    当他了解到,中国最有学问的炼钢专家,是留美专家,"贝式炼钢"的发明人余铭钰先生。炼铁专家,是留英的许道生先生。

    将军,亲自登门拜访,恳请加盟。

 

    余铭钰先生、许道生先生,被共产党将军的真诚所感动,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先后担任了新疆军区钢铁厂筹备组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余铭钰先生,一到新疆。王将军就将自己的"华沙牌"座驾,送给了余先生。

 

    一个,开国元勋。一个,打下江山的将军。

    礼贤下士,谦卑虚心。如此,尊重有学问、有技术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师傅。

 

只有,共产党"王胡子将军",能做到!

因为,他心中有人民,心中有新中国!

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


【将军,导演了一个史诗般的壮举 】


    王将军,是一个敢想敢干,敢做敢当的大将军。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谈不上,海运集装箱。

    当时,新疆也没有公路、铁路,更没有重型卡车。

 

    新疆是一个山高、路远,天寒、地冻。与世隔绝,处于十分落后、封闭、中世纪经济形态的不毛之地。

 

    货物运输,仍然沿着千年的古丝绸道路。依然靠原始的骆驼、马匹驮运。

新疆,当时仍处在落后中世纪,千年不变的骆骆运输货物。


    将军,异想天开,他要将在上海、在河北的,成千上万吨的炼铁高炉、炼钢设备、大型机械,运到新疆。

    这在人类历史、中外历史上都是没有的。

   

    周恩来总理说,此事只有"王胡子"敢想,但也只有"王胡子"能做到。

 

    将军,计划借国际大通道。利用苏联老大哥在远东铁路、欧亚铁路,将钢铁大型设备,绕行半个地球,搬到亚欧中心,搬到新疆。

  

    在周总理直接协调下。中国、苏联两国共同努力,统一部署。

    铁道部部长腾代远,为总指挥,国务院12部门、全国19个省市大力支持和帮助。

 

    伟大的壮举背后,一定有巨大的艰难。

    由于所经途中,公路、铁路不连贯、不对接。  

    将军命令:有铁路,用铁路;有公路,用公路;没铁路,没公路,就上军人。

 

    为保证道路畅通,大型设备运到到迪化(现乌鲁木齐)。

    军区工兵,作开路先锋。逢山劈路,逢河架桥。

工兵,劈山开路, 遇水架桥。


    由于,炼铁高炉、炼钢设备,都是超大型的,太庞大,没法直接运输。余铭钰总工程师,指导工人师傅一一切割、分解。

    公路、铁路交换时。所运的高炉、炼钢、炼铁设备,成千上万吨的大件,必须重新装卸,几上几下。

    从装上火车,再卸到汽车。又从汽车卸下,再重新装上火车。

 

    由于没有吊装设备,只有最原始的"吊葫芦"。

    全是军人和工人,用智慧、用人拉肩扛,完成了不可能的事。

没有吊装机,战士们人拉肩扛搬运大型设备。


    成千上万吨的高炉、炼钢、大型设备,在中国军人的护送下,翻雪山,越峻岭,走戈壁、穿沙漠。


     这史诗般的壮举路线是:


    从中国东海之滨的上海启程,一路北上,进入东北三省,驰入内蒙满州里,然后,出国境。

    出国境后,再继续北上,进入苏联的远东,然后向西,进入俄罗斯西伯利亚、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

    再然后,重新进入中国。从中国的最西部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向东穿行,广漠空旷的北疆。

 

    壮举,跨越了新疆千年骆驼运货的历史。

    壮举,行驰了亚洲、欧洲,大半个地球。

    壮举,穿越了千年无人区的沙漠、戈壁。

    壮举,经受了西伯利亚零下五十度考验。

    壮举,开创了工兵开路、架桥保驾护航。

    壮举,挺过了十个月的漫长艰辛的跋涉。

    壮举,克服了沿途没有加油、加水困难。

    壮举,牺牲了28名军人,摔毁32辆汽车。

 

    最后,悲壮的军人,带着疲惫,带着泪水,带着伤痛,带着长眠于他乡的战友的灵魂,带着钢铁设备。

    缓缓驰入 ,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欧亚大陆中心,迪化(乌鲁木齐)。


    王将军,带领中国军人,演绎了一个史诗般的壮举。


    这也只有,王胡子将军能做到!

    因为,他是一个传奇!

无边无际的戈壁、荒漠,没有加油、加水站。军人自带油罐车、加水车,一路支援。


【将军,保护了"抗日远征军"汽车兵】  


    在这个史诗般的壮举中,王将军又做了一件与众不同,功德无量的事。


   将军,获息。原国民党"抗日远征军",孙立人将军的汽车运输团,由浙江藉青年人组成。

    抗战时期,在印度由美军训练,技术高超。

    抗日战争时,成为炸不烂、打不垮,滇缅抗战运输线的 "铁骑",享誉中外。


    这些 "抗日远征军"汽车兵,将作为国民党残部,遣返原籍,劳动改造。


    将军,惜才如命,如获至宝。

    借着运输钢铁设备之际,将这批"抗日远征军"汽车兵,连人带车,一起揽到了,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


    将军,不以党派划分,对"抗日远征军"汽车兵的保护、使用。体现了共产党大将军的,风范和胸襟。


    将军,救人救命。在""抗日远征军"汽车兵,行将被遗返,劳动改造,危难之际。

大将军,伸出了援救之手,改变了他们受罪的命运。


这也只有"王胡子"将军,敢于直面担当。

原国民党"抗日远征军"的汽车兵,参加了伟大的史诗运输。


【 将军,发令钢铁战役打响 】


    军区先遣队长、老红军何光吉,带领300多名先遣队员,进驻了头屯河眫。

    茫茫戈壁,第一次有了人烟,有了生命,有了歌声,有了青春,有了军人。


    先遣队到了没几天,后续部队就跟排浪式的,一波接一波的进驻。几百顶军用帐篷,整整齐齐,一排接一排的扎了起来。


    1951年9月,先遣队按照要求,布置"钢铁战役誓师大会"。大会,搭了一个简易台子。

    誓师大会主席台上,王震司令和首长们。台下,整整齐齐,列队的军人。

    王震司令员,讲了很多话,妈妈都没有记住。

 

    但将军,最后振臂高呼:我们要打大仗了,是钢铁大战役!人民必胜!战士必胜!

    近万名战士,不停的呼喊:必胜!必胜!乌拉!乌拉!

    山动了,地摇了,天晃了。

 

    妈妈,被如此气壮山河的场面,振憾了!

    沉睡千年的戈壁惊醒了,钢铁大决战开始了!


    大决战打响后,妈妈立刻投入到,军人的顽强战斗之中。

上千名战士,平整土地,建设钢铁厂。


    水,是生存、生产必须的。但戈壁滩上,没有水。

   为解决用水困难,部队组织战士们,从河中砸冰、捞出冰块,然后运送到部队驻地,将冰融化为水。

 

    没有管道,没有运输设备。

    数千名战士,就组成绵延不断,一个接一个的人链。

    人链,接力传送,从河中挖出的冰块。

    人链,传送生命的顽强!和军人的毅力!

 

    当我看到这幅老照片时,我己经没法用,语言来形容: 伟大的场面,伟大的军人!

 

    有这样伟大的军人,在这世界上,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吗?!

为解决用水,数千名战士,组成绵延起伏的人链,接力传递冰块。

战士们在冰冻的河里,砸冰、取冰。


【 将军,有颗善良的心 】


    妈妈的主要工作,是接收、搬运、分配,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建设物资。


    每天,有卸不完的车,卸不完的货。货多,人紧。


    一天,队长严肃、神秘的说。给你四十个"反革命",要管好,别出事。


    王将军是一个特殊的人。他对敌,疾恶如仇。可他心底深处,又特别柔软、善良。

 

    建国初,内地开始了镇反。无数反革命被枪毙了。将军给内地领导说,有些反革命,你们别毙了,给我好了,我那里缺人。


    这四十个"反革命",就是他从刀下救出的,送到了钢铁建设战场。


    妈妈觉得,这四十个"反革命"与众不同,礼貌、斯文、老实、听话。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货车一到,只要妈妈一吹哨子,他们就上工了。重的东西,从来不让妈妈扛。

 

    后来,妈妈才知道,这四十个"反革命"。他们是托派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反苏先锋。

    妈妈也第一次听到。这些,稀奇古怪的政治罪名。


   六十多年过去了,全世界,谁能解释清楚,什么是托派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反苏先锋?

    今天,苏联都没有了。反苏先锋,何以存在?

 

    将军,在那个"草菅人命"的特殊历史时段,敢逆势作为,勇于担当,善良义举。不是任何一个領导敢想的,更不要谈敢做了!


   这四十个"托派、阶级异己分子、反苏先锋",和他们的后代。


    永远铭记将军!历史,永远铭记将军!


  将军,钢铁的心里,有一颗同情、善良的心!

1985年,我陪同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


【 军中之花 】


    妈妈有一项工作,是油料管理。把从苏联买来的汽油,分发给各部队。当时,没有液压系统。只能用嘴,吸汽油桶里的胶皮管子。

 

    一日,她嘴里正含着㬵皮管子,在吸汽油。回头一看,是将军和陪伴的首长。

 

    将军见是一个小女兵,非常和蔼可亲的问,什么时候当兵,从哪里入伍的。

    将军听了妈妈回答,灰谐的说,是苏州的江南之花啊!

  

    将军象慈父一样,上下打量着孩子。侧过头,对陪同的首长说,给我们的"军中之花",多配一套军衣。  

 

    为了建设钢铁厂,军区规定,所有干部和战士每年少领一套军服。并且,军装不做领子和口袋,省下的钱,筹集为钢铁基金。

    在军区干部大会上,王将军带头脱下了自己的军衣和军帽,捐献给了钢铁基金。

 

    此时,妈妈突然不好意思,觉得穿在身上的军棉衣已经太脏了、太丢人了。

 

    妈妈的军棉衣,沾满了石灰、土灰、煤灰、砖灰,浸满了汽油,加上汗蹟,都板结在一起,像一个硬盔甲。


  (当我看见爸爸照片中,油蹪兮兮的军棉衣时,就能像想出妈妈浸满汽油、沾满油污的军棉衣盔甲)。


    现在, 一个十七岁的城市大姑娘,可能会一天三换衣,彰显美丽和漂亮。

    当时,一个十七岁的女战士。一年只有一套军棉衣,日夜辛劳,没法换洗。油蹟兮兮,像盔甲服套在身上。


    妈妈曾经说,当兵的头几年,部队没有发过一分钱。她也不知道钱长的什么样子。所以,她根本没有买换洗衣服的钱,也没有买换洗衣服的想法。

 

    这是,不同时代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标准。她那个时代,军人们追求的是"工作第一"。

     所以,妈妈是最艳丽光彩的 "军中之花"!


    在全军节衣缩食的情况下。将军,用父亲般的慈爱,关爱、呵护着一名普通的"军中之花"。

 

    这是将军的大爱!这是共产党的将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实写照!

妈妈保留的,部队军用水壶和军用缸子。

充满了自信、阳光、芳华的一代年轻军人。


【 复旦学子,参加志愿军 】


    复旦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学府之一,它已有113年的历史。它培养了无数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它是中华民族精英的摇篮。


    爸爸1949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成为新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志愿军成了全国人民"最可爱的人"。


    复旦大学充满了极大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浪潮,学生们不分年级、不分男女,涌跃报名参军卫国。


    爸爸,作为复旦新闻系的学子,投笔从戎,成了解放军华东空军第五总队,空军预备飞行员。

 

    解放军华东空军航校,座落在杭州笕桥。

    1930年国民党中央航校诞生在此。这里曾是中华民族空军的摇篮,培养了一千七百多名飞行员。抗日英雄高志航就是航校优秀生,他曾以一架飞机,击落日军六架飞机,载入英雄史册。


    爸爸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苏联教官非常喜欢。航校也为即将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优秀空军飞行员而庆喜。

 

    但,一条政治规定出台了: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军人,不能当空军飞行员。

    爸爸,是资本家的儿子,出身属于是剥削阶级。他不能当空军飞行员。

 

    爸爸的人生,第一受到了政治打击。而且是,判了 "政治死刑"! 

    航校挽惜,教官稀嘘。

    爸爸,欲哭无泪。

 

    爸爸,从小优秀,一直是被人羡慕的高材生。

    但是,在政治规定面前,你再优秀,也是废品。你有,吃天的本事,也"屁"都不是。

 

    领导对爸爸说:"出身没法选择,但革命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可以转做空军地勤;二是继续你的专业,去做军报做记者"。


    爸爸,考虑继续从事新闻专业,去做军报记者。

爸爸,成为一名空军预备飞行员,帽徽是解放军空军。


【复旦学子,跟随将军飞到了新疆】


    此时,新疆军区请求华东军区,支援100名学生兵。

    宣传口号是:艰苦,是好男儿成长基石!


    背负"剥削阶级家庭"十字架的爸爸,向党表红心,决心到最艰苦的新疆,去接受党的考验。

    爸爸,又主动放弃了军报记者工作。


    爸爸和五位华东空军航校的同学,立即被新疆军区选中,马上送往北京,一边在钢铁学院培训,一边在首钢实习。


    1951年底,爸爸和一起培训的伍貽彤同学,接到通知,首长要带他俩先去新疆,加快钢铁厂建设和投产准备。


    汽车将他俩,拉到了北京南苑机场。上飞机一看,两个年轻军人,傻眼了,惊呆了。

    原来,首长是大名鼎鼎,威震四海的王震司令员。王震司令员,象大叔一样,和蔼可亲,很快爸爸就不紧张了。


    飞机是"伊尔"小飞机,一共乘有十个人。能与将军同机,这应该是,两个年轻军人最高的待遇了。


    飞机从北京经停太原、西安、兰州。四天时间里,爸爸和将军混熟了。

    将军也知道了爸爸的家庭、学历、经历。

 

    将军告诉爸爸,军区钢铁厂要加快建设,准备提前投产。总工程师余铭钰,要求配几个秀才当助手,就选上了你这个复旦秀才。

 

    将军勉励爸爸说,你是新疆军区第一个复旦秀才。好好锻炼,快点进步。

    华东军区,没让你开飞机,将来,我让你造飞机。


    将军,如此直白,如此激励,如此暖心的话,一下击穿了,背负政治包袱的爸爸的心。

 

    将军的话,成为爸爸毕生工作的动力。将军也成为爸爸一生的恩人和导师。王震司令员,带着爸爸和伍贻彤同学乘飞机去新疆。


【复旦学子,与老战士成为兄弟】


    爸爸,到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已经是隆冬了。

    看到眼前军人们的情景,他才真正知道,为什么说,新疆军区的军人是,最艰苦的!


    住:零下三十度,大部分的战士,仍然住在帐篷里。

    吃:清水煮土豆、冻萝卜,玉米面、高梁面。

    穿:全年一套棉军装,一套单军装。还都是没有衣领和口袋。

    用:没有一分钱工资,没有一分钱津贴。  

    干:在滴水成冰,天寒地冻的日子。战士们,仍十分艰苦的劳动。

 

    盘苦开天地,古今中外,没有一支执政的军队,如此自觉、如此自愿、甚至如此自虐,甘心奉献一切。


    这些老战士,身上流淌着红军、八路军359旅的血脉。许多人是战斗英雄,革命的功臣。


    爸爸在感叹命运,同是一起打下天下的解放军。

    进了城市的队伍,变成了新中国的"管理者"、"领导者"。

    进了新疆的队伍,变成了新中国的"垦荒者"、"劳动者"。

    爸爸,更加敬佩、尊重眼前的老战士。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了江山,却没有升官发财,甚至没有享一天福。

    又开始自找苦,自找难。变成了吃苦的"垦荒者"、受难的"开拓者" 的。

 

    他们才是真正最无私、最可爱的军人!最应敬佩的共产党人!

 

    爸爸,决心将知识、文化、技术,教授给这些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的老战士。

帮助他们转型,成为合格的建设新中国的军人。


    爸爸,开始了一个行动。

    部队当时没有书店,更没有炼钢、炼铁方面的书籍。

    爸爸,晚上拿着马灯,自己翻译英文、俄文书籍,编成教材。


    爸爸,白天与在老战士一起建厂劳动,晚上开办了军人夜校。


    从扫盲识字,学写家信,到矿石成分,焦炭的比例,铁的元素,钢的成分等,甚至世界地理、中外见闻,什么都教。


    老战士们,在夜校学习非常刻苦、认真。一个"老八路",夜校没考上5分,还哭了起来。


    爸爸说,这些老战士朴实、勇敢、吃苦、坚㓞。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复旦大学、空军航校,学不到的人生财富。


    这些战斗英雄,老革命,对这个富家子弟,资本家的儿子,对这个学生兵,刮目相看了。接纳和喜欢这个有学问的年青战士了。

 

    在艰苦环境中,在创业路上,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成了亲密战友,成了一生的兄弟。

爸爸指导战友检测高炉风机


【复旦学子,脱胎换骨的改造 】


    爸爸,被任命为炼铁值班长兼技术员。

    为了争取钢铁厂早日投产。战士们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下,昼夜不停,抢工期。


    这对每一个人的体力、心理和毅力,都是一个极限的挑战。


    爸爸背着政治包袱,即要技术指导,又要想在艰苦的劳动中,好好表现。去证明自己。


    高炉的炉体,是炼铁的关键。

    炉体,需要特型钢板。没有弯弧管机,只能用大铁锤,将钢板一块一块地敲出来。


    这是一个硬碰硬的重体力活。每锤下去,眼冒金星,震得虎口巨痛。


    爸爸说,这些钢板,锤打了整整六天。最后锤的他五脏六肺都快震出来。

    日后,他落下一个病。只要有"呯"、"呯"的锤打声,他的身体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

 

    高炉,有巨大的内壁,需要贴耐火砖。爸爸与战士们一起,钻进空气污浊、稀薄的炉里。

    七天时间里,只有吃饭、睡觉才钻出高炉。他们硬是将耐火砖,一块块彻满了内壁。


    爸爸说,在高炉建设的寒冬。他就睡在露天工地。他每天都在挑战,承受苦难的新极限。

 

    他肉体和神经知觉,已经完全麻木了。

   不知道,什么叫苦难,什么叫劳累,什么叫寒冷。


    他觉得,他已被炼狱为真正的劳动者了。他的灵魂深处,也经受了苦难的考验。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照片上,他已脏的象"叫花子"一样的原因了)


    爸爸,经受住了艰苦的考验。

    他获得了"建设勋章"、"五一劳动奖章"、"青年标兵"。

 

    一个,资本家的儿子,一个,复旦学子。

    主动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去过苦日子,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人,从苦难到幸福,是追求。

    人,从优越到苦难,是炼狱。

 

    爸爸,接受了肉体和心灵的炼狱。

    这是,脱胎换骨、灵魂深处的炼狱!

爸爸,一个复旦大学才子,已被脱胎换骨,炼狱成为"光荣红旗手"!

爸爸,荣获"建设勋章"、"五一劳动奖章"、"青年标兵"。


【将军,流下了胜利的热泪】


    1952年4月30日,是值得记住的日子。

    这一天,新疆结束了,几千年不能生产钢铁的历史。在军人们的奋斗下,冶炼出了的第一炉铁。

    爸爸也有幸,成为冶炼第一炉铁的值班长。


    当飞溅着的火花,带着铁水奔流而出时。

    整个工厂彿腾了,军人们、老工人、技术人员,爆发出了雷鸣般的的掌声和欢呼声。


    王震将军,也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同大家一齐欢呼。

    铁水,映红了将军的脸。

 

    将军,流下了胜利的热泪。

    将军知道,这是战士们用汗水、泪水、艰辛、生命,换来的胜利!是新中国 "钢铁战役" 的胜利!

 

    为了纪念"钢铁战役"的胜利,纪念牺牲的战友,纪念军人的壮举。

    将军,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命名了这个由军人创建的钢铁厂。

    从此,地球上有了一个"八一钢铁厂"!

 

    用"八一"军旗,命名军人的钢铁厂,是极为神圣的!是军人的最高荣誉!是军人的"DNA"镶嵌凝结!

    古今中外,开天辟地,绝无仅有。

    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新中国的军人!


    从此,在中国的版图里,在祖国最西部的新疆,有了一个年产3万吨钢的 "八一钢铁厂"。

    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 (全国钢产量为15.8万吨)。

 

    毛主席称赞将军说,"王胡子建的八一钢铁厂,是十八罗汉"。

 

    将军,又创造了一个神话!

    将军:浴血杀敌,是英雄;南泥湾生产,是模范;新中国建设,是先锋。

   将军,是中华民族绝少的英雄豪杰!

战士们用汗水、泪水、艰辛、生命换来,铁水奔流。

新疆,开天辟地的第一炉钢水,是军人的筋骨炼成。

从此,在中国版图,有了一座由军人们,建成的"八一钢铁厂"。


【 后记 】


    寻找爸爸、妈妈青春的足迹。还没走几步,他们那一代人,便一一涌入眼帘。


    有打下江山的老革命,有命运坎坷的国民党老兵,有稀嘘人生的"右派",有勤恳朴实的老工人,有献身边疆的青年。


    虽然,他们已是耄耋老人,夕阳黄昏,有的已在天堂。


    但他们,都是传奇,都是英雄,都是时代的"金子"。


    多么希望,更多的晚辈,能拿起笔,记载前辈,记载父母。记载他们曾经的青春、传奇、坚韧和执着。


    我们的民族曾是,一个有家谱传承的民族。

    可现在,谁还去记祖宗十八代。连自己的父母,都已懒得记载。


    每一个父母,貌似平凡,但都有精彩,都有曲折,都有故事。只是我们漠视了,熟视无睹了。


    抽点时间,写下父母的故事,那怕是片断,也是尽孝,也是传承,也是家谱。

因为它带着体温、带着亲情。


    这一切,胜过父母过世后,指望组织写的"八股"式悼文。


    拿出,相隔六十年。爸爸在复旦大学校门口的两张照片。见证人生。

    拿出,相隔六十年。爸爸与妈妈同在一起的两张纪念照。见证岁月。

六十年前,爸爸在复旦大学校门口。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六十年后,爸爸应邀参加,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柱撑黄昏,徽笑夕阳。

六十年前,爸爸妈妈在部队结婚。没有婚礼、婚纱、鲜花。只有纯洁、朴素、简约。

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六十年。


    感叹:

    时光竟走得这么匆忙。

    一转眼之间人就老了!


    感叹:

    一瞬间,发现人生太短暂。

    刚懂得珍惜人生便结束了!




谢谢阅读,欢迎订阅,欢迎转发,请给我留言!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