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地产创新时代下,各职能何处去?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商业地产蛮“卷”的。


这是个让人无奈的话题。商业地产很卷,尤其是在上海成都等等这类城市,卷的层面从项目就开始,很多时候不是小伙伴不努力,而是同样的项目太多太饱和,最终走入零和博弈的状态;再比如Marketing、成都几乎旺季随便一个周末,都有数不清的由各个项目和品牌做的市集、活动、展览,满天飞的邀请函,谁都想去做调性做影响力,但最终真正的问题或许是“客人不够用”,来回都是一帮人。


当然,最终还“卷”到了行业人才,努力刷简历经历,在各个项目曾经如何如何,来位自己的专业能力背书和补全...当然也更不缺各种操盘手和项目总。


可是,真的有这么多项目,有这么多的客群来消化这些行业资源吗?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商业地产也不卷。


招商很难,难在于你拿着没有差异化,没有更精准定位的项目来去面对市场,最终能比的只有商业条件,谁给的补贴更多条件更好;但往往有不少偏向潮流方向,偏向展示和独特生活方式定位的品牌,反而又找不到非常匹配的项目,看着项目很多,想落却落不下去;


同样虽然商业地产人才很卷,但遇到创新型定位的项目时,你能找到大量传统商业出身的人,但真正能理解逻辑,能走出套路且有实操经验的人少之又少,即便合适的人往往又不是打工心态;


所以这就是当下的行业现状:又好招人又难招人,又难招商又好招商;本质上,这其实是商业地产“新旧产能”转换下必然状况。


01



回归到个人,行业的变化往往顾不上具体的个人。


受益于四十年的高速城市化,在过去大多数时间里,商业地产所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从0到1”的问题,没有Mall来做Mall,没有重奢就做重奢,在这个过程中更看重的是速度效率与执行力,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去做出一个99%招商率的购物中心,于是这样的时代属于万达,也属于那些无数敢打敢拼,执行力强的项目总们。


这个思路到现在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依然有太多地方需要“从0到1”,送Mall下乡,一二线城市做完了可以去近郊,远郊,还有三四五六线城市,会越来越标准化,规模化,效率化;但与此过程同时发生的是,毕竟不是所有开发商,都是龙湖万达央企港资,目的也不单纯为规模,而是为了资产增值、为政府公关、为自营品牌...当然更为了生存,挖出新赛道走自己的路。


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为规模,为指标,更成了为创新而战。也包括传统的Mall,当他们看到“以点带面”的创新,能为大体量商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时,也会努力的思考如何创新。


这也对具体各个职能,对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关乎新人群洞察,内容与消费创新。虽然这样的要求有点像“又管早恋又要早点嫁人”,但这不就是市场吗?总是需要顺应趋势走在前方,才能有足够的敏锐,有更多的选择权。


02


再具体一点,各个职能在讲究创新的市场下,该往何处去?这不是建议,更不是指导,更像是对现状的总结。


首当其冲的其实就是在招商端。招商是深受内卷最严重的一个端口,明显市场从甲方市场变成了乙方市场,缺的不是项目,而是真正有市场能力也有内容价值的新品牌,它们更懂消费,更懂它们的客群在想什么,对顾客更有获取的能力...在这个过程里,传统招商很可能是慢半拍的。


无疑,招商如果只是站在招商行为上的招商也很难走下去,在传统资源范围内的品牌往往不差项目,要资源要渠道要条件,越来越卷,而这个时候关注的焦点反而应该是发现、理解与支持那些新的品牌,和它们背后的消费特征与客群。


这首先需要招商有主动的敏锐与好奇心,至少心智不能闭合,不能永远都在传统品牌里打转。招商往简单讲只是需要把商场填满;但也可以理解为,招商是购物中心,这个“品牌美术馆”的策展人,你需要去发掘新的“年轻艺术家”,来为自己的美术馆树立定位,充实和调整内容,需要去了解年轻的生活方式,潮流取向,到底什么样的品牌和产品在新人群眼里是更好玩的,然后进行接触和选择。


然后其实是理解。理解并不是一定要对每个品牌的各种细节信息了如指掌,而是要足够包容,理解品牌的运营模式,品牌的性格、价值观和它真正在为什么人群服务,解决了什么样的诉求,甚至也包括要理解业务,分析运营的细项,能给到品牌支持。


这个时候,品牌会对你有认同感,同样也会延展到对项目的感受,对团队,对项目的专业度和持续性都能有足够的信任,而不是相互对抗,相互攻击;让品牌感受到招商是自己人,可以信任,并且相互帮助。


03


然后是企划端,在创新型项目里,企划可能是最重要的角色。


传统商业项目的企划更多处于后端,如何去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带动客流,带动营业额和传播量,这个无可厚非,是企划的分内工作;但事实上,更有效率的传播其实从产品阶段就开始的“自传播”,即去创作出好的传播内容,让卷到不行的媒体和KOL资源来主动传播。


当然这也对传统企划端提出新要求。比如企划能力的前置,向前延申到产品和招商端口就开始介入,用企划思维来参与产品策划,来描定什么样的产品是更有传播力的,也更容易形成事件;这也要求了企划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懂设计、懂招商,也需要像招商端口一般,对目标客群真正热爱的品牌与生活方式了如指掌,至少品味和审美在线。


而对企划来说,创新项目所更需要的一种能力,其实是独立的内容输出能力。尤其是对于创新项目,你很难让别人真正的理解你,更很难让顾问单位,乙方来真正的知道你想要什么,因为越细分越特色越垂直就会越孤独,最理解的自己的只能是自己,只有自己先主动输出,才有他人的解读,才有更准确的对于项目输出口径的把控,让项目的价值观与共识能够始终如一。


这些也对企划有近乎无穷的要求。需要企划有执行力,比如去营造一个市集,都这么多的市集为什么你的不一样,为什么你的可以更加出片出圈,为什么品牌都愿意和你一起玩,不仅需要包容更需要先进行呈现让别人看在眼里;而对于内容的输出,则需要更多的洞察和经验,不仅仅是机械的跟热点跟节庆,洞察到触动消费与社会的议题,小到推送获得更多的转发与赞,如何起标题让人忍不住点开和转发,大到去制造声浪,一次次的凸显自己的存在,去占据客群的心智。


企划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企划是项目的文化主理人,企划自己就应该是这个项目的KOL。并且如果企划做的好,其实效率很高很省钱,省掉那些没必要且无意义的传播成本。


04


研策端,更着眼与未来趋势与整体运营逻辑洞察。


这是一个不需要太解释的一个观点。相比招商、企划等等,研策的价值在于有更宏观和前瞻的视角,也有更多的精力来去对项目未来进行思考和洞察的角色。


研策需要批判思维,当然是建立在洞察的基础上。项目人多不一定好,要看是什么样的客群客质,是不是真正有消费力的,是不是真正可持续的,是不是对项目和品牌有正向作用的;同样,招满也不一定好,有些品牌回光返照,早就该走只是因为招商指标一直活下来,反而拖累项目整体定位,对这些,研策需要真实的反馈。


研策就是如此,需要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充满冷静,也需要在无路可走时坚持方向,其实要比招商更要敏锐和洞察,也要更有勇气来指出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PPT纺织工。


研策有时候就是要当一个讨人厌的角色,但也不是当杠精见人就怼,而是在足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足够的市场认知下,来说到底怎么做,才能让项目更好更健康。


05


项目总,成为布道者,沟通者,一个不断对内对外讲故事的人。


项目总是创造创新项目逻辑,创造最大共识的原点。


不可否认,项目总就是要什么都懂,对一切的节点,指标,品牌和客群都要了如指掌,因为项目总是项目的原点,背负着所有的项目经营压力,当然也承担着项目所有的光芒,巨大的压力与巨大的机遇都基于这一点。


但很明显,行业对项目的需求也要求的更多。对于创新项目来说,摆脱项目周边客群的逻辑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认知定位逻辑,得到传播,得到覆盖区域的目的性到达,而这是项目本身就不只是商业维度的影响力,要更代表某种生活方式,社群认知,使其凝聚到实体的项目本身来,让客群来不仅仅是消费,而是“朝圣”,是“膜拜”。


那这么看来,项目总就应该是“布道者”,对内沟通团队,让大家不断的感受这种生活方式的内核,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对各项产品服务的要求标准,需要不断透露出的信息;同样项目总要做好足够的“对上沟通管理”,因为创新最大的阻力,一定会来自与内部,这个不需要解释;再当然,项目总需要一遍遍讲故事的人,因为项目总即项目的人格化化身,只有这也的角色才能给外界对于这个项目的足够信任。


而再这个商业、品牌、内容和文化相互关联的展演式商业时代,项目总所需要具备的,其实也要更多一步,不仅仅式对于项目商业状态的判断,还要有对项目内容取向的判断,虽然这个很难,也很考验知识面与感知力。比如同样是电音,EDM,Techno,House之间的区别,其实着背后也是电音Club模式的区别;同样是潮牌,不同的品牌主理人,国朝运动潮等等,不同的客群之间所代表的客单和客群,也是有巨大区别的。


这些其实都需要项目总本身,能够去清晰的分辨其中不同,让一个项目所有的要素合一,不出戏。


06


各端口要想做到这些很难吗?


其实不难,难在于你是否真的热爱,真的包容,真的愿意让自己改变。


热爱是创造力的来源,热爱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创造这种生活方式就可以变成一种乐趣和享受。并且不局限于自己的个人热爱,还能包容他人的热爱,因为商业地产本质也是一个公共空间,是无数热爱的集合,并不是私人客厅,这只是做品牌的思路。


难在于开放心智,迎接不确定,谁都需要安全感,但创新就是要打破路径,面对质疑和风险,更要去面对来自内部外部的指责和不理解,着反而比具体的事务,更加考验团队与个人。


当然最难的,往往更在于项目机遇与决策信任。这才是个更深刻的话题,个人只有先做好自己不是吗。这里也想再次分享这句话:


「勇于接受巨大挑战及赢得光荣胜利,即便遇到失败,也比人生没有享乐或受苦的那些可怜灵魂好许多,因为他们生活在灰色的暮光里,那里即没有胜利也没有战败。」


–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第 26 任总统)


Enjoy it.




       



成都商业研策人、爱好写字,

有空多聊聊。

我的微信:zoffwalker  视频号:小佐老师Zoff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