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在哪里?你绝对想不到!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7


金伟忻在线:

文化散文


孔子望海

一座千年文化奇山




 

一个人的一次虚心“问官”,一次畅意情怀地望海,被载入史册,被铭记大山,由此演变成一段经典的历史“掌故”。这样的文人雅事就发生在连云港的孔望山,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则是春秋时代的郯子与孔子。

在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里,记载了鲁昭公十七年秋(公元525年),郯子前往鲁国朝见鲁昭公的一次高层会晤,给我们再现了鲁昭公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场景。

郯国是春秋乱世中位于黄海边上的一个东夷小国,一度也是鲁国的附属国,鲁国还把公主嫁给了郯国国君,两国的关系自然是相当融洽的。鲁昭公在宴请郯子时向他询问说:“少皞氏用鸟名作为官名,这是什么缘故?”

“他是我的祖先,我知道。”郯子侃侃而谈。

鲁昭公提到的少皞氏,名鸷,己姓,相传是黄帝的长子,他出生于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北),建都于曲阜,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周武王统治时期实行“分封制”,少皞氏的后裔便被分封到炎地,称炎国(炎,古音读tan)。

郯子解释说:“从前黄帝氏用云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云字命名。炎帝氏用火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火字命名。共工氏用水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水字命名。太皞氏用龙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龙来命名。”

“我的高祖少皞挚即位的时候,凤鸟正好来到,所以就从鸟开始记事,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鸟来命名。”

郯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凤鸟氏,就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官。玄鸟氏,就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伯赵氏,是掌管夏至、冬至的官。青鸟氏,是掌管立春、立夏的官。丹鸟氏,是掌管立秋、立冬的官。祝鸠氏,就是司徒;鴡鸠氏,就是司马;鸤鸠氏,就是司空;爽鸠氏,就是司寇;鹘鸠氏,就是司事。这五鸠,是鸠聚百姓的。五雉是五种管理手工业的官,是改善器物用具、统一尺度容量、让百姓得到平均的。九扈是九种管理农业的官,是制止百姓不让他们放纵的。自从颛顼以来,不能记述远古的事情,就从近古开始记述,做百姓的长官而用百姓的事情来命名,那已经是不能照过去办理了。”

郯国“鸟”官的建制设计,周密严谨,层级分明,内蕴着深广的治国理念。满座宾客听到郯子这一番旁征博引,无不为其渊博的学识所折服。

此时,年方27岁的孔子正在鲁国做个小官,志向远大的他听说这件事后,迫不及待地前往郯子的住处,向他请教“少皞之国”的官制建置等方面的学问。见到这位博学闻名的年轻学子如此虚心好学,郯子也很受感动,于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长了见识的孔子不禁对人感慨:“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孔子问官于郯”,也是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的由来。

一次晤叙,一次求教,成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佳话,自然是源于郯子博学孝贤的盛名和圣人孔子不耻下问的胸怀。

郯子是郯国的一国之君,更是名扬四方的孝子。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故事,展现的就是这位郯子至孝的感人形象。

孔子对待郯子的崇敬和胸怀天下的执念,并未因各自的离别而释怀。《论语》中记载,孔子认为东夷不同于南、北、西“三方”,有“仁贵之化”,注重礼仪,他坦言要带弟子子路到东夷居住。

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了郯国。在郯国游学之余,孔子专门登上了郯城东南三十里的一座山峰,去畅意观海。

他,需要一次心灵放逐,需要一次情绪宣泄,需要与壮阔的海洋无语对视,那是他推行大道的希望所在。

在《论语》的一段对话中,我们感知到了孔子志在天下苍生却壮志难酬的悲凉与无奈:“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这是孔子发出的感慨:既然大道不能行于世间,我想乘着木筏漂到海外去。正如后人在《论语正义》中所解读的那样:孔子“浮海居九夷,仍为行道。夫子忧道之切,未尝一日忘诸怀矣”。

孔子周游列国的身影渐行渐远,带走的却是胸中难以涤荡的无奈与块垒。

郯国人读懂了圣人,记下了这一重要的历史“瞬间”。他们将其所登山峰称之为“孔望山”,峰顶石楼为“望海楼”。

明代海州刺史张峰在考证孔望山的由来时写道:“孔子问官于郯子,曾经登山望海,世传其崇山峻岭为孔望山。”

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就因为孔子的一次畅意登临,引入了绵延后世的文脉之源,由此滋养了中国文化史册上一座盛名远播的千年奇山。

春秋时期,郯国的疆域有多广呢?相传北抵琅琊,南至长江,东临黄海,西接徐州,只是后来沦落了。

如果以此审视,今天连云港的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都在郯国境内,而孔望山正在其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望山东临大海,南面和北面是陆地,东西长800米,南北宽300米,海拔高度123米。这里树木丛生,风光独特,景色怡人。自孔子登临之后,此山蜚声四起,代际回响,绵延不绝。

文人墨客们来了,他们步着圣人的后尘,纷纷将自己的游历感悟镌刻在这里的山石之上,以期与圣人一样不朽。

无数的宗教信徒们来了,他们要把顶礼膜拜的佛主和羽化不老的神仙雕刻在这里开示众生,祈求现世的福寿安康。

于是在这里形成了文化传播史上前所未有的“叠加效应”。

及至东汉时期,孔望山又一次“石破天惊”。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摩崖石刻造像群”的选址又被选定在这里。

这组摩崖石刻造像群,位于孔望山南麓西端的断崖上,分布在东西长18米,上下高约8米的范围内。造像群像有三种:浮雕造像、小龛内的线刻画像和附属于浮雕造像的台座和灯碗。

总体看,造像群由饮宴图、迭罗汉图,还有佛教的涅槃图、舍身施虎图及佛像、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构成整个画面。

浮雕造像共有89尊,其中道教的汉装人物像4尊,分别为老子及其供养人、关令尹喜和黄帝。

属佛教人物造像共85尊,主要为佛经故事,核心是位于造像中央偏下部的“涅盘图”,共由46尊人物图像组成,中心人物是高浮雕的释迦牟尼仰身卧像。其中,最大的高1.54米,最小的仅10厘米。

在专家的眼中,这些造像的雕凿技法也具有鲜明的汉画像石的特色。凹雕、凸线雕、浅浮雕、高浮雕、通体浮雕、阴线刻等雕凿技法,都在造像中得到充分运用和发挥。

1980年,经权威人士鉴定,确认这是东汉时期佛教内容的造像,它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年。专家认为,孔望山摩崖石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处佛教摩崖造像。

除了造像群这一宗教遗迹外,在造像群东南侧不远处有一汉代高大石象,它体型雄健,神态温善。石象左腹刻脚带脚铃,手持长钩的象奴。石象四足下,均刻出仰莲一朵。

再往南较远处,便是汉代的石蟾蜍。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1984年丁义珍先生在考古调查中发现,孔望山东主峰顶两处有东汉至魏晋的道教遗存。一处为“石承露盘”,另一处为“杯盘刻石”,后者位于前者北偏东约15米处。利用“承露盘”收集和餐饮仙露是当时方士和道教常用的求仙之术。

遥望历史,如果说这组摩崖石像群的造像时间是在汉代,那么它恰巧与东汉楚王刘英的喜好有了一种自然的“暗合”。

史书记载,东汉楚王刘英“喜黄老(道教),学为浮屠(佛教),斋戒祭祀”,可谓是佛道兼容,虔诚之至。他的王府就在邳县一带,离孔望山也仅有百余里之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遥想当年,上至楚王下到百姓,竞相祈求长生不老和羽化成仙之道,又该是何等的盛行景象?!

一项如此浩大的文化工程,如果没有朝廷和当地官府的支持,仅靠僧侣自建与民间财力的资助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是谁启动了这一宏大工程,先后经历了多长时间?

如此浩繁的工程为何没有史料记载,是人为避讳,还是天灾烟灭?

繁复的人物造像范本源之何处?

这些栩栩如生的摩崖石刻群像为哪些工匠之手?

那尊在中国艺术史上首次集写意与工笔为一体的庞大石像,是就地取材依石所雕,还是从别处迁移而至?

与这项宏大的文化工程相匹配,名山四周是否曾经建有恢弘的庙宇建筑群,它又因何故而毁灭?

这些佛教的经典是从何处传入的,是由陆上的“丝绸之路”,还是由海上的“丝绸之路”而来?

大海无语,大山静默。这些历经千年的谜底,至今依然待解

世事跌宕,沧海桑田。

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昔日波涛汹涌的大海早已远去,只有孔望山默然固守。

如今它的四周楼群林立,商铺满目,远处的各类工厂亦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生长。孔望山的静默与城市的喧嚣,形成了令人心忧的强烈反差。那些曾经栩栩如生的摩崖石刻群像的面容,在千年风雨的侵蚀中已日渐模糊。

它们会在不远的将来消融于一阵阵无形的酸雨之中吗?

我们又该如何创造性地保护好这些历经千年的艺术瑰宝,让它恒久地滋养一座快速生长的城市?

黄海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座山,有了孔子一次畅意情怀的游历,才激发出这片海岸世代崇文尚贤的内在自觉,为千年黄海文化的生长与传承,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是一座文化奇山,它连接起黄海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本文在播讲时略有删节)



总编辑:骆圣宏

特邀编辑:李建丽


文/金伟忻

1958年3月生。先后任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新华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江苏网总编辑、江苏省副刊协会会长、江苏省文化记协理事长。新华日报高级记者,曾荣获江苏省首批高校新闻院系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淮海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淮阴师院客座教授。办报、办网、撰写大型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是江苏新闻界的“三栖”人。先后发表新闻作品、文化散文、大型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评论等1600多篇,260多万字。荣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2018年1月,译林出版社出版作品集《江苏记忆》。主持中国江苏网改版转型,先后主持创建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国际在线、江苏文明网、江苏省纪委政风热线等20多个政务网站及频道。

 

播讲/邹建华

网名飞天,《人民作家》特邀主播,湖北省襄阳市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播音主持导师,朗诵协会、京剧艺术社、话剧社负责人。在喜马拉雅FM、荔枝Fm、懒人听书均有作品,有微信公众号“声动飞天”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金伟忻在线

孔子望海与一座千年文化奇山(江苏/金伟忻)

张晓惠在线

北上海(十二)旺财与当地姑娘的奇遇(盐城/张晓惠)

邰映红在线

布扎比游记(成都/邰映红)

陈航在线

挺身而出的小伢子——《陈家大屋》连载(六)(岳阳/陈航)

张亦怡在线

像风一样(福建/张亦怡)

徐向林在线

毒刺行动——《腹蛇行动》连载(02)(江苏/徐向林)

韦江荷在线

村庄挤不过如林的工厂(江苏/韦江荷)

上期回顾

张晓惠在线

北上海(十一)丹火红绽放的大丽菊(盐城/张晓惠)

邰映红在线

迪拜游记(成都/邰映红)

陈航在线

大屋的抗争——《陈家大屋》连载(五)(岳阳/陈航)

俞乃思在线

七爷轶事(芜湖/俞乃思)

张亦怡在线

那花也曾开满南墙(福建/张亦怡)

徐向林在线

小雅有约——《腹蛇行动》连载(01)(江苏/徐向林)

韦江荷在线

大丰,你在和谁赛跑(江苏/韦江荷)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说得过去的文学作品可以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我们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

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编辑:李建丽

微信:zhenxi13142199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