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九大碗”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7


散   文




客 家


“九大碗”



广东/林丽华



1966年7月的一天,我还在上小学。一天中午,小伙伴阿娇正儿八经地叫我及其她几个小伙伴去她家里吃饭。见我们好奇,她挺一本正经的样子,悄悄地说:是我爸让叫的,我妈要做61岁生日哩!
当地风俗都这样,61岁以后上寿,是大生日。阿娇的母亲想为自己的生日庆祝一番,但那个“破四旧”的年代,这些旧风俗早被废除了,没人敢摆酒,何况是生日这样的宴席,于是他爸就在家里偷偷地做一台菜。
他们家才3个人,要坐满一台,于是就叫我们小伙伴儿都去凑桌。
阿娇是她爸妈的养女。阿娇的亲妈生了八个孩子,七个女儿一个儿子,她想要多一个男孩,便不顾年岁大再怀一个,后因生她而丧命。阿娇亲爸面对一贫如洗的家,面对九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筹莫展,狠下心将这个“克”死亲娘的丫头送了人。
他的养父母给了她亲爹一颗咸菜作为补偿后,阿娇便成了养父母的孩子。
阿娇的养父母都是码头搬运工人,年过四十没有孩子,自然对阿娇非常庝爱,钱虽辛苦赚来,也舍得给阿娇买好吃的,经常是她的碗里猪肉鸡腿白米饭,我们的碗里番薯饭芋头饭,大家都很羡慕她。
我们望着这一台满满的香香的肉菜忍不住偷偷吞口水。阿娇的养父慈爱地、笑咪咪地问我们:小姑娘,这是什么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一回答:这是鸡、猪肉、鱼,阿娇养父直摇头。
我们觉得好笑,明明是对的,为什么摇头?他又指着装菜的碗问:这叫什么碗?我们互相望着,肚子咕噜噜饿的慌,连忙回答:海碗。他养父还是摇头。
我们有点懵。他幽默地说:这一台就是“九大碗”呀!有没有听过?我们恍然大悟:啊!这就是九大碗呀!
惠州一带都有这种风俗,家里宴客时,喜欢摆“九大碗”,就是摆个排场。家里凡遇嫁娶、祝寿、新居落成、迎接高朋等大事喜事,都会为客人准备丰盛的菜肴,这个丰盛菜肴就是当地著称的“九大碗”,隆重而不失礼。
惠州是个包容的城市,除原住民,还居住着客家人、闽南人、本地人(讲本地话人),不管哪里人,宴客都统一风尚:以“九大碗”为排场。
常见的“九大碗”有白切鸡、红焖猪肉、卤鸭(鹅)、蒸膏蟹、炒鱿鱼、冬菇、发菜、芋头扣肉、虾米肉丸、青菜等九菜一汤组成。
有钱人家则“好菜卷底”,较为贫穷人家则好菜下面还要垫青菜。装“九大碗”菜的碗并非碗而是当地人俗称的碗公,也有的客家话称“九斗碗”,形容碗之大。
“九大碗”带头菜是鸡,传说鸡掌管人间吉祥,鸡的谐音也是客家话“乖”的意思,所以“鸡”是“九大碗”永恒的主角。
宴客礼仪也颇为讲究,开宴时,主菜鸡由本桌长者先夹,只有长者夹过的菜大家才能动筷,吃完一个菜再轮下个菜,如此类推,违规夹菜者会被视为不懂规矩。能赴宴吃九大碗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九大碗”的主菜,山区沿海沿江各地各家稍有不同,但鸡、鸭(或鹅)、鱼、猪等几样主菜是不变的,其它次菜根据地方特色而搭配。
山区人宴客会配以山区的特色,次菜如酿猪肠、酿豆腐、酿油豆腐、蒜炒腊味、炸肉丸、番薯粉丝、豆角等菜铺底做配角;沿海人宴客则用海味较多,如鱿鱼、墨鱼、虾米、蚝豉、蟹、鲍鱼等做配角;沿江人宴客的客家本地鸡特别诱人。
最出名的有博罗石坝鸡、惠东梁化鸡、平潭走地鸡等,上桌的鸡肉嫩皮滑、粗刀大块、色泽诱人;红焖肉讲究香而不腻,一桌“九大碗”色香味俱佳,吃下来唇齿留香。
(吴伟荣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富人家宴客多有奢侈,爱面子讲“排场”。开席时,第一道上来的是鸡,在夹第一块鸡肉时,许多人宁愿自己不吃夹住鸡肉就往自己面前的手帕放,九个菜夹一遍,便有了一小包菜,带回与家人分享。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菜都是稀罕物,吃宴席的常规都这样,可以包菜回家,有的大户人家还给来者赠予荷叶或粄叶用于包菜,所以也没有人会感到包菜回家不好意思。
但若是“垫底”的菜肴,即主菜下面垫青菜的,大家就会不敢夹或不敢放肆的夹,本来没几块肉,垫底的都是青菜,大家眼睛会盯着那些不自觉的包菜人。
惠州人不但喜欢吃排场菜“九大碗”,他们还把“九大碗”带到海外,让外国人也喜欢吃中国的“九大碗”。
1869年6月端午节,惠阳人叶亚来被受封为马来西亚“甲必丹”,在欢庆会上,叶亚来摆了三百多台“九大碗”酒席招待来宾。
惠阳秋长周田村人叶挺将军从小就学会做客家菜,尤其擅长做“客家酿豆腐”。
客居德国期间,他开了一家小餐馆,专为中国留学生做客家菜。抗战时期,他用“九大碗”犒劳战功赫赫的将士,还招待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现在远在他乡的叶挺后人,回到家乡也会向乡亲们了解“九大碗”的习俗及背后的故事。
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父母每次去喝“九大碗”也会包菜回来给我们吃。记得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一天早上,母亲告诉我,她中午要去舅婆家吃“酒”,我及弟弟妹妹都高兴的跳起来,母亲已经好久不曾吃“酒”了,我们几姐弟盼着母亲包菜回来给我们吃。
上午放学后,我就等着母亲回来,家里天天吃番薯饭,这次我要换一下口味,因此我一口番薯饭也没吃,因为我觉得吃了番薯饭,喘气都有番薯味,我要饿干净肚子来享受美味大餐。
等到下午1点钟多,母亲还没回来,我饥肠辘辘,弟妹等不及都吃饱了,我仍不肯吃番薯饭,眼见上学时间到了,我只好饿着肚子去上学。母亲带着吃宴席包回来的“九大碗”菜急急赶回家,没见到我们,打开锅盖知道我没吃饭,心里就急了。
她在犹豫,要不要送饭到学校?不送去,她心疼我饿着肚子,送去,我不高兴,因为我不喜欢母亲到学校来找我,但她心疼我饿着肚子,为了让我这个倔强的孩子不挨饿,她还是决定到学校给我送饭。
在第一节下课的课间活动,我远远望到母亲拿个菜篮子在跟同学讲话,而且有好几个同学围着她,我估计她是在找我,可能是给我送饭来了,毕竟我早上到下午都没吃东西。
那时候我体谅不到母亲这种心疼女儿的难受和着急的心情,觉得母亲到学校来送饭就是让我没脸,让大家看见我多没面子啊!太丢人了!我非常生气,于是我有意躲起来不让她找到我。
无奈,母亲只好提着菜篮子悻悻地走了。现在想起来我心里都万分难受,甚至成为了我心头永远的痛。父母亲时常把我当成他们的骄傲,但是我却是这样来伤她的心。
现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九大碗”也成了家常菜,随便想吃哪样就可以吃哪样了。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许    彤


文/林丽华

笔名梨花,现任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海外文摘》签约作家、惠州市、惠城区“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出版个人专著六本,曾获“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当代小说奖”、广东省“第七届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奖”、广东省《作品》提名奖,连续七年荣获《中国散文年会》奖。2016年,家庭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散 文 

秋思三章(内蒙古/薛永莉)

三伯的园丁园(江苏/居井强)

流萤(江苏/朱国平)

客家“九大碗”(广东/林丽华)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诗歌  

今夜我是一只鸟(湖北/刘洋)

散文 

那年我是老师(江苏/仇育富)

鱼腥虾味(江苏/朱巧英)

神奇老戴(江苏/朱婧婧)

小说

中标(江苏/冷长波)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

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