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宣城水东老街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宣城水东老街





江苏|张全宁

 


地处皖南腹地的宣城水东老街古朴而沧桑。

走进老街,顿觉清净,明显感到不像别的老街那样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店幌五花八门,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这里明清建筑房屋墙体斑驳,有不少老住户和传统作坊。老屋、老人、老作坊,无不充满历史沧桑,让人在沧桑感中静下心来,细细感悟。

不同人家门上对联分别有白色、黄色、蓝色、红色四种颜色。

问一坐在黄色对联门前的老人,她说: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家里有人去世的第一年在门上贴白色对联,第二年贴黄色对联,第三年贴蓝色对联,第四年恢复红色对联。

老街上有些人家的门牌是红、蓝两块一道钉在门头,红色门牌是“反帝路”,蓝色门牌是“民主路”。红色的反帝路显然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响应号召的红卫兵造反时造出的。

 在一个铁匠铺前,老铁匠正在捶打小物件,我问道:“这里文化大革命前地名是民主路吗?”“不是,是自由街。”他一边忙碌着一边回答我,“这可能是延续民国时的地名”他看了看我说:民国时这里的地名是后街,对应前面的中街、上街。

水东老街,街中有巷。

在一个巷子里,地上的青石板有一道深深的车辙印痕,几个游客在围观。一个矮个中年男子说:这是我们这里的百年印痕,过去这条巷子旁边是菜市场,每天有独轮车在这里进进出出,天长日久就碾压出这道印痕。

东西方宗教并存于水东老街。老街入口处的宁东寺(又名三官殿)始建于唐代,是宣州现存最古老的寺庙。

而老街深处的水东圣母堂建于1880年,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集哥特式建筑和皖南徽派建筑元素为一体。

“十八踏”和“五道井”为老街最具特色的历史遗存。18个台阶下面是青石砌成的方形古井,并有20余米长的水池,井水清澈甘冽,终年不涸,居民至今还在此盥洗。

中午时分,一大户人家在门口吃饭,我举起照相机拍照。年长的老奶奶很热情,她年已九十

说到老街的老房子,她说:“过去地主家的房子更好看,文化大革命时被扒掉了。”老奶奶的儿子年近七十,他指着路边一个年龄跟他相仿的人说:“他就是地主家的儿子。”那人苦笑着走了。

老奶奶的儿子很健谈:“我们这些老住户都是清朝时迁过来的。那时,这里闹长毛后发生瘟疫,当地人都死光了。清政府就从湖北和安庆赶了一些人来开荒,我家祖籍在湖北。”

“这里在太平天国后发生过瘟疫?”后来,我查阅了一些史料证实确有此事。

据史载:长毛造反之时,安徽宣城等地百姓死伤无数,尸骨遍野,继而瘟疫泛滥,灾害频繁,致使人丁消亡,十不存一。人口急剧下降,大量熟地变成荒田。

为了解决苏皖赣抛荒严重,民政废弛的严重问题,同时为了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两江总督曾国藩采纳了幕僚薛福成的建议,向外招徕客民耕垦,优惠的移民垦荒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地人移居皖南各县。

移居客民以湖北人、河南人居多,他们只好响应“劝农局”的号召,一户数口人,几户乃至数十户一道,成群结队地到来,出现了“一担箩筐下江南”的景象。

一位慕名而来的游人说:他在网上查到水东老街在招商引资,有两家公司要投资30多亿来打造老街。

如果属实,这里恐怕又要像其他老街那样被大开发历史街区将被打造成商业街,房屋重新盖,原住民搬迁它处,引进外来商户,民俗将随之消失,历史沧桑感也将荡然无存,落入千街一面的商业模式为了促进吃喝玩乐物质消费而阻碍了现代人的精神感悟……

通过查询打电话到水东镇政府办和宣城市宣城区文旅集团询问水东老街是否招商引进了30亿资金要大开发,接电话的文旅集团的女同志说:“是在招商,但没有引进这么大资金。”

请他们:“招商请不要迁走原住民,老建筑要修旧如旧,不能拆了重建”。

她说:“原住民都在,老房子是在修旧如旧。引进了两家酒吧,正在开发研学旅游。今年中秋、国庆要在老街举办文化活动,欢迎来游玩。”

我说:“作为一个外地游客,建议你们尽量保留住老街充满历史沧桑的原貌,这也是水东老街的特色所在。”

希望如所望!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陈诗莹


文/张全宁

江苏南京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在文化部门从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26年,网名:青溪余音,有30多篇散文、杂文发表于《中国机电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副刊、《雨花》杂志等。另有多篇入选《全国中青年杂文选》《江苏杂文选》《南京新时期散文诗歌选》等书籍。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 晒秋(安徽|周吉富)

⊙ 恰逢一年银杏黄(江苏|李斌)

⊙ 宣城水东老街(江苏|张全宁)

⊙ 面向南山餐秀色(湖南|萧浪)

⊙ 奶奶和她的时代(江苏|苏小小)

⊙ 她的童年(日本|孟庆华)

上期目录(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生命的印记(山西|秦肖平)

⊙ 我们为什么喜爱旅行(江苏|邹秉南)

⊙ 口罩的记忆(黑龙江|王德明)

⊙ 亮在心头的红绿灯(江苏|曾志权)

⊙ 观《大汉风》(江苏|顾正宏)

⊙ 你在哪里(江苏|张丰)


投稿须知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