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乡的元宵节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5-10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故乡的元宵节



江苏|王晓迪

 

时间过的可真快!好像自己还是个懵懂少年,却已从警校毕业成为一名社区民警、缉毒警、刑警,如今是奋战在维稳一线的特警……粗略算来,我离开家乡求学、工作快二十年了。

这些年,看过西北小县城的元宵节,观过现在的工作地金湖的元宵节,赏过南京夫子庙的灯会……

可今年的元宵节我是在值班室度过的,一个别样的元宵节,备勤防止节日期间发生意外突发事件,保一方安宁,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依稀记得2014年元宵节恰逢西方情人节,我和同事在街上武装巡逻,忙到凌晨四点多才休息,听着窗外断断续续的爆竹声,我不禁回想这些年在外学习、工作的经历与所见所闻,也不禁将我的思绪拉到儿时在甘肃老家小山村度过的十余个元宵节。

我的家乡位于茫茫陇东高原之上的甘肃省静宁县。静宁古称陇西成纪,是羲皇故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全国李氏的起源地。据历史考古发现,这里有史前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成纪古城遗址、庙儿坪古文化遗址等大量遗存。

记得老家正月十五当日,最具浓重的节日氛围当属一年一度的社火游街表演。

社火又称“耍社火”,是一个民间节目综合性活动的统称,其中包括阵容强大的狮子队、舞龙队、锣鼓队、摇旗呐喊的拉拉队,着统一红色服装挂着腰鼓的大娘秧歌队,还有载在四轮拖拉机或小汽车上的高台(使用钢筋,布料,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如假山、树木、动物或者将四五岁儿童固定在钢筋造型内)。

看社火可要起得很早。

记得第一次到县城看社火是我五六岁时跟爷爷去的,提前联系了一个手扶拖拉机,到县城天还没亮。冻得几乎不能讲话,也丝毫不能阻挡我内心对县城的向往。

后来稍微大点是跟哥哥去的。

记得天还没亮,匆匆就茶水吃点油饼,快速爬到山顶花五元钱等班车到县城,到县城后已经天亮,但是街上还没有行人,就跟着哥哥们在街上闲逛。

渐渐地人就多了起来,来自县城各个乡镇的社火队在县政府门前集合向全县人民拜年,然后就是沿街道游行戏耍,叫“扯秋风”。

每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各家社火代表队会在各自的锣鼓声中,卯足劲耍起自家看门绝技来,一路被后面的人流推着向前走,我个头小挤在人群中就根本看不清耍的过程,等挤到跟前时已经耍完了。

一整天就这样被人流裹着、推着在县城逛了一圈,脚后跟被踩肿了都不知道,还乐此不疲。游行演出结束,各个社火队都坐着他们自己的专业演出拖拉机回去了,街上的行人也很快散去。

看完县城的社火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饥肠辘辘,仍舍不得两块五毛钱吃碗拉面,急忙到车站乘坐发往村里的汽车。

与其说乘倒不如说是挤,一个核准有十四、五人座位的班车,起码装三、四十人后司机才发车,一路在高原上颠簸,忍受着车厢里各种混杂的味道,就为看一眼城里的“社火”。

夕阳西下,拖着饿得发抖的双腿下山回家,忙着和大人一起过元宵节。

狼吞虎咽吃完美味的晚餐,天已经黑透,这时候爷爷跟父亲带着兄弟姐妹们端着香表盘(盛祭祀用的蜡烛、酒等的盘子)到院子中间开始跪下烧香磕头,我则在一旁放鞭炮,这叫祭天爷。

紧接着要到厨房烧香祭灶神,然后是院子四个方位烧香奠酒磕头,不知道是什么讲究,结束这一套复杂的仪式后就是最隆重的且有地方风俗的点灯盏了。

记得那灯盏有拳头般大小,是用荞麦面或者糜面加少许黑面制作的,灯盏四周是母亲或者村里手巧的婶婶们用剪纸刀剪的花边,上面有一凹陷的地方做盏心,里面可以盛一勺自家田里产的清油,也叫胡麻油,捻子是用胡麻杆缠绕一点新棉花制作的。

经爷爷准许后我们姊妹几人开始点灯,几十个灯盏便被很快点燃,端到当院的供台上供天上的月神赏用。

老年人会站在一旁根据火势及噼里啪啦的声响判断来年的庄稼收成好坏,小孩子们端着小油碗,及时地为灯盏补充燃油。如果没有风,几十尾灯焰静静地在乳样的月光中泊着,那种绝尘之境缥缈的美,真是文字难以表述。

趁灯盏的捻子未烧尽、油也未烧干,灯盏便被分别端到各个房屋中,每房每屋都是要有的,包括牛羊鸡狗、磨房、水窖、耕犁等,这让人觉得天地间的万物连同呼出的气都有一种灵性,似乎废弃的磨盘和即将开地的耕犁,它们也不时想扯着我的手跟我攀谈几句。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我奶奶、半山腰的三太太捏的面灯盏是惟妙惟肖,她们用剪刀能剪出各式各样的花鸟、生肖图雕等,出自她们手的灯盏俨然就是一件古老的艺术品。

逐渐远去的灯盏随着岁月的悄悄流逝,这门古老的制作手艺也随着亲人的老去、离世而逐渐淡化消逝了……

想起灯盏赶紧给母亲打了电话问家里今年有没有捏灯盏,母亲笑笑说自从我爷爷去世后多少年没有捏过了,我不禁泪湿眼底。

仿佛看见自己正趴在炕头前看着太太、奶奶、母亲、婶婶们在制作灯盏;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在灯盏点燃时围着院子的供台,欢快地嬉戏;仿佛又回到了高墙堡院内,在亲人们的吩咐下将灯盏端往厨房、磨房、牛圈、鸡舍……

此时,金湖这座小城安宁静谧,好盼望来年能在甘肃静宁老家过个元宵节,感受下乡村原始的宁静,倾听那远方村落的犬吠,重温点灯后对光神一般的虔诚,因为这些美好,是被奶奶和娘手捏的荞面灯盏烘托、照耀出来的……

 

                 2021.2.26 深夜

于金湖县巡特警大队值班室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杨  越

文/王晓迪

甘肃静宁人,毕业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同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江苏省公安厅中级警务实战教官、淮安市警察培训学校兼职教官,金湖县公安局警务实战(射击、格斗)训练教官。现为江苏金湖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封面文章

新春庙会记(江苏|沈伯素)

散文

长岭年味(河南|崔小玲)

不一样的十五(日本|洋美)

“闹”元宵(江苏|方挺)

故乡的元宵节(江苏|王晓迪)

  上期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封面文章

那些安坐在春天里的事物(四川|梁生龙)

散文

回家的路(日本|孟庆华)

一张疫情期间的出货单(湖北|周敏恒)

贺团(江苏|沈朋道)

小说

就地过年(北京|徐有三)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

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分享文章时给作者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