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钓鱼奇遇记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8-31

点击上方蓝字 记得关注我们哦!



海外钓鱼奇遇记



河南 | 韩广金




01

在异国他乡的一处湖边,我认识了抛竿钓鱼的老于。

老于六十出头,浙江人,与老伴一起,飘洋过海,来照看刚满两岁的孙子。谢顶少发的头上,是一顶自制竹编草帽,鼻梁上一副近视眼镜,黝黑的脸膛,微瘦的身躯,慈眉善目,精神矍铄。

钓鱼,是老于的爱好。每逢午饭后,老于便骑一辆吱呀作响的旧自行车,肩挎鱼杆及鱼饵等渔具,来到湖边,选好钓点,出竿放线,挂饵抛钩。不大功夫,只见手中鱼漂上下抖动,老于沉着面对,不慌不忙,不像初钓新手一见鱼漂抖动猛然起竿,多半鱼儿惊吓弃饵逃循。

而老于双眼微眯,盯住鱼漂上下起伏的深浅,水上两目鱼漂沉入水中后,稳而赶竿,看到鱼线崩紧,鱼竿抖动弯曲,准有鱼上钩,一条欢蹦活跳的鱼在极不情愿被钩唇挂腮后奋力挣扎着离开水面,两眼眯成一条缝的老于,嘴角中挂满微笑,快速拉到岸边,握住鱼头,取下鱼钩,把一条“成果”收入鱼桶。

三五钓友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老杨是湖北人,退休后随女儿生活,上午照看外孙,下午老伴照看,自己到湖边垂钓;

老赵是苏北人,退休前是一乡村中学校长,三年前退休来跟儿子照看孙子,老伴身体好,可以有较多空闲时间从事钓鱼爱好;

老吴是河北人,儿子是这里一家知名企业的高管,年薪丰厚……

聊家庭,聊儿女,聊爱好,聊钓鱼,聊异国他乡风土人情,正聊兴浓,两个胸前挂有工作证件的水政管理人员一黑一瘦来检查钓鱼者的身份及其鱼饵,连说带比划我一句没听懂。

旁边一位东北老乡主动当起翻译,说是按照规定,不能用蚯蚓作鱼饵,以防挖蚯蚓破坏了生态平衡,也不能用面包或鱼食作鱼饵,因为这样会污染湖水,这里的湖水净化后是饮用水,钓鱼只能在有关部门划定的区域用假饵(假鱼、假虾、假蚯蚓),这次是警告,下次违犯者将会受罚。

几个钓友在似乎明白后点头目送检查人员离开。

老于说,这规定有点不近人情,挖个蚯蚓能破坏生态平衡?

老赵接过话题:入乡随俗,这里毕竟不是中国。老吴说,下雨时垃圾都往湖里流,要比多少面包鱼食污染严重得多。

东北老乡说,他在去年用蚯蚓在这钓鱼,被检查人员逮住后,抄去了自己的入境后办理的身份证号,一个月后收到罚款的单据。不听规劝者,初次轻罚,再犯重罚,没有托人说情之说。

02

位于赤道附近的沿海国家,都有一个显著的气候特点,那就是一会艳阳高照,热浪炽烤皮肤,一会乌云密布,暴雨如注。

一日,大阳当头照,这里的光线似乎特别強,阳光是从头顶直射下来,无风,只有热浪流动,仿佛整个天地间犹如巨大蒸笼,户外如不防护,皮肤灼伤是常亊。热,不是单纯的热,而是一种燥闷的热,让入有种窒息感的热。

须臾,天空远处乌云乍现,继尔传来隆隆雷声,一道闪电划过,“咔嚓”一声巨雷炸响,一场暴雨倾盆而下。

雨后,田间沟渠雨水肆溢,地下的蚯蚓纷纷从泥泞中钻出,爬向地势稍高的田埂路边,而相当一部分被雨水冲入沟渠,流向河湖。此时,正是鱼儿在沟渠入河口等待捕捉美食蚯蚓的最佳选择,也是垂钓者抛钩钓鱼的绝好良机。

垂钓经验丰富的老于,绝对不会错过这一机会,匆匆吃过午饭,带来钓鱼装备,推起那辆旧自行车,沿路边拣起正在爬行的蚯蚓,来到一沟渠入河口的最佳钓点,熟练地取岀鱼竿,精准挂上蚯蚓,准确抛入湖边,瞬间,鱼漂被咬入水,老于不慌不忙,稳稳提竿收线,一条拼命挣扎的黄色鲶鱼抖动着胡须,摇摆着尾巴浮上水面。

老于的钓竿弯成了倒U字形,且发出吱呀作响的声音。凭直觉,这鱼足有七八斤重;凭感觉,鱼竿承载即到极限。

这把钓鱼竿,是老于从一家经营多年的渔具店花了近千块钱买到的,伴随了老于整整十个年头,经这把鱼竿钓起的鲤鱼、鲫鱼、刀鱼、罗非鱼、鳗鱼、皇帝鱼、魔鬼鱼等数十种,重量足有上万斤,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业余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老于不忍心这条劲头十足的鲶鱼弄断心爱的鱼竿,钓友老吴帮忙拿起抄手靠近鲶鱼。只见鲶鱼猛然回头击水,老于手头忽然震抖,脚下一滑,“噗通”一声,老于滑入湍急的河水中。

老吴见钓友老于落水,急忙把抄手伸向老于,使老于能抓住抄手拉他上岸。怎奈鲶鱼带着鱼钩,鱼钩带着鱼线,鱼线带着鱼竿,鱼竿带着老于,在激流中冲向河水深处……

老吴慌了手脚,向远处呼喊救人,老于呛了几口河水,扑腾了几米远,好在不远处有一拦截浮漂坝(主要是用来拦截河中垃圾),老于才没被冲去更远,上岸后好久还是一幅惊恐状态。

03

有人说,得空下棋,闲来钓鱼。老于能够坚持多年午后钓鱼的习惯,无论是在浙江老家,还是在异国他乡从未间断。

说到这,我想起前些日子老于给我讲,他就是因为在这钓鱼,竟被抓进了警察局。

事情是这样的:某日午后,下着蒙蒙细雨,这是一个难得的凉快天,老于像往常一样来到湖边一钓点,抽竿、挂饵、抛钩,动作娴熟;漂下沉,稳提竿,沉甸甸但动静不大,经验丰富的老于尽管没拉出水面,就知道这次上钩的是只乌龟。

经常钓鱼的人都知道,头竿钓乌龟,不是好兆头。

果不其然,“heⅠIo!”两个警察在给打招呼,一年龄大的黑脸警察用英语向老于叽都呱啦一阵,老于一头茫然,凭直觉是在执法检查,一年龄较小的警察看老于没有听懂,用生硬不熟的中文翻译着:你,怎么来到这里?是乘机,还是座船?你的证件?

老于一听检查证件,脑海中迅速回想起前几天几个钓友议论,水政管理稽查人员抄了钓鱼者证件号码,把罚单寄回家的事情,心想,决不能为孩子添麻烦招来罚单,说啥也不能告知他们自己的证件号码。越是追问,老于越是不敢说,再三追问,老于便信口说道,我有证件,但没有带,也记不住号码。 

“你现在住在哪里?” 警察步步紧逼,“家里有人吗?现在随你去查看证件。”

老于随手往远方一指:“我在那边住,记不住叫什么地方,家里沒有人。” 

警察一听,误认为老于是偷渡非法入境的,两个警察交谈几句,随即掏出手铐,把老于押上警车。

年轻一点的警察问道:“脚踏车是你的吗?”老于回答:“一破车子,是。”

年龄大点的黑脸警察打了个电话,十多分钟后,又来了一辆警车,专门装上那辆破自行车及鱼竿,两辆警车一前一后,冒着越下越大的雨水,驶向远方……

坐在警车上的老于,戴着手铐,左右两旁两个警察挟持,如同犯人,顿感失去自由,心想,不就是钓个鱼吗,自己也没犯多大罪,还两辆警车,太有点小题大作了吧?!

“请问这是把我带到哪里去?”老于问年轻一点的警察。

“警察局。” 大约半小时后,车停了,铁门打开后,不知车上的警察与铁门里的警察交谈了什么,就将老于从车上“请”下,另一辆警车来到后,卸下自行车和鱼竿,而铁门里的警察又给老于戴上手铐,警车上的警察打开了原来的手铐开车而去,铁门里警察引导老于向门内一间房门走去。

老于思忖,这是把自己交接给警察局了啊。

天,慢慢黑了下来;雨,渐渐停了下来。老于的老伴看到儿子已下班回来,忙把孙子交给儿子看管,到厨房做饭。饭做好后,仍不见老于回来,老伴心犯嘀咕,以前老于钓鱼,大都是天黑前收工,有时赶在儿子下班前到家,今天这是怎么啦?

又等了一会,老伴从窗户往楼下张望,仍不见综影。儿子知道老于钓鱼时从不拿手机,这么晚不回来也沒法联系,只好慢慢再等吧。

 俗话说,着急莫过人等人。小孙子饿了闹着要吃饭,老伴用一盘子为老于留些饭菜放在一旁,只好匆匆吃过饭,到经常钓鱼的地方寻找老于。

老于进了警察局后,警察把旧自行车及鱼竿钓具用胶带封存好单独保管,把老于身上搜个遍,让他换上拖鞋,引领到一监舍,打开铁门,去掉手铐,推了进去。

平生从未见过监舍是什么样的老于,这会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一间七八平米的房间,空空如也,地上有一平台,比其它地面高岀二三十厘米,略似“榻榻米”的高度,就是“犯人”的睡床。说是睡床,其实就是每人一短毛毯,既无铺的,也无枕的,只有较为平坦的水泥地。

在睡床上有两三个人裹着毯子躺着,有三四个人倚着墙根蹲着。对着房门是一堵约不足一米的矮墙,矮墙后有-水管,这里既是“犯人”饮水处,又是解决大小便问题的方便处,小便还好说,大便时整个监舍的人都会深受其害,便后用水冲冲屁股再冲冲大便完事。

房顶上有一昏暗灯泡,整个房间没有插座开关之类,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入到监舍想要自杀都很困难。 老于还没适应监舍的环境,只听门外喊了一声,监舍的“犯人”全部站起,面朝墙壁,双手捺在头部上方墙壁上,老于看别人这样做,自己不敢倒外。舍门打开,进来三四个警察,对每个人巡示一遍,离开后关上舍门,大家才放松下来。

看来这坐牢也是有规矩的。

老于和另外一个华人模样的樊谈,那人问老于:“你因为犯什么事被抓来?”

“钓鱼!”老于毫不隐讳。

“钓鱼也会被抓?”那人诧异。

“你是因为啥事进来的?”老于问那人。

那人犹豫半天,不情愿地吐出几字“不想说”。

别人不愿说的事,就别再问了。

 舍门有一小窗口,“咣当”一声打开了,招呼舍内人员前来领饭,每人一盒米饭,上有青菜之类,还有一块鸡肉,另有一个苹果。用餐之后将饭盒放回小窗口等管理人员收回。

饭后,听到监舍外用生硬的中文喊叫“于在水”,老于指下自己,确定是在“提审”自己,便由警察打开监舍铁门,随既给戴上手铐,引领至一摆满仪器的房间,由一肥胖的女人向老于发问,老于一句没听懂,一会又来一年青人,会讲中文,询问老于的类似于基本情况的问题,老于如实作答,并在仪器上留下双手十指指纹,尔后送问监舍。

老于的老伴与儿子一起来到钓鱼的地方,询问有无见到老于,一边看守工地的一中国民工告知,下午警察带走一钓鱼的老头。

老于儿子骑车赶往附近警察工作点询问有关情况,警察电话联系警察局得知,“于在水”在中心警察局接受调查,让其带上老于的签证证件去领人。

几经周折,夜半时分,老于儿子在警察局与工作人员交流,焦急等待的老于被提出监舍,戴上手铐,工作人员从库房中找出那辆旧自行车和鱼竿渔具交给老于,儿子帮其办完手续,老于的手铐被打开,然后把鱼竿渔具又装配到自行车上,与儿子一起离开了警察局。



刚出门,老于问儿子“罚款多少?”“没有罚款。”

“啊?咋没罚?”“警察是检查你签证证件,不关你钓鱼的事。”

“唉,我到现在还以为不让用蚯蚓钓鱼被抓罚款哩!”

“警察给你要证件,就好好配合,啥事也没有,你倒好,说没证件,问啥也说不清楚,这回是当偷渡入境被抓去审问的,他们一看有证件就没事了。”

“噢……”老于终于弄明白了。

 第二天午后,老于准时岀现在钓鱼的位置,有钓友问昨天听说你被抓了,老于“嘿嘿”一笑,说道:误会了!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张亦怡
实习编辑:金海霞

文/韩广金

河南商丘人,网络签约作家。喜爱文学,作品散见《商丘日报》《中国食品报》及《经济与文化》杂志等。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封面文章

跳伞往事(江苏|李新)

诗歌

迟归的人啊(湖北|萧仲莲)

散文

海外钓鱼奇遇记(河南|韩广今)

布鞋(云南|周春丽)

小说

 转正(河南|乔燕章) 


  上期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封面文章

撩我魂魄美人蕉(江西|李诗彪)

散 文

蝉•人生(江苏|丁青柏

星星闪亮(江苏|奚真

小 说

老范的小店(江苏|钱重碧)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

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我就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