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 "包裹世界的魔术师" 克里斯托与让娜-克劳德巴黎展览现场!

蓬皮杜中心 蓬皮杜中心 2022-04-21

“克里斯托与让娜-克劳德: 巴黎!”

 2020年7月1日-10月19日 



一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艺术眷侣 

一次邂逅

一件件包裹与实验 

一场场无休止的交涉

Christo 与 Jeanne-Claude

这对大地魔术师的传奇故事

并未因二人的消逝而停止。


今天,让我们一起近距离“窥探”

二人旅居巴黎期间的经历,

以及他们因包裹新桥所带来的轰动吧!



我们所有的临时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它们居无定所,转瞬即逝,无休止地运动着,这些作品虽然在一生中只能看到一次,但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烙印。这种特质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也让我们意识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而这也正是生活的美好之处。


——克里斯托 (Christo)


正在包裹保罗·西格罗斯(Paul Niclausse)雕塑作品《春天》的克里斯托,于特罗卡德罗(Trocadero)广场,巴黎,1964年 来自于罗伊·利希滕斯坦基金会为纪念Harry Shunk与János Kender的捐赠 ©Christo 1964 图片©Centre Pompidou, MNAM-CCI Bibliothèque Kandinsky, Fonds Shunk et Kender /Dist. RMNGrand Palais



展览亮点

展览预览视频 


作为2021年9月将实现的作品——《包裹凯旋门》的序曲,本次展览“克里斯托与让娜-克劳德:巴黎!”带领我们共同回顾了克里斯托 (Christo) 与让娜-克劳德 (Jeanne-Claude) 夫妇在1958年至1964年间旅居巴黎的经历。7年的巴黎旅居生活在克里斯托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创作并不仅仅停留于绘画表面,从捆扎包裹日常用品,到以户外空间的物体或公共建筑为创作对象,艺术家一直在不断探索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在巴黎实施的众多项目也赋予了这座光之城极具纪念性的意义。


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此次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展示了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于1958年(亦是二人在巴黎相识的年份)至1964年两人永久定居纽约之前所创作的约80件作品。而第二部分则围绕作品《包裹的新桥,巴黎,1975-1985年》(The Pont-Neuf Wrapped, Paris, 1975-1985),通过约300件草图、拼贴画、照片、档案、研究、工程细节和一件模型,以档案的呈现方式,梳理了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实现的完整过程。






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同时,展览中会放映由阿尔伯特·梅斯勒斯(Albert Maysles)和大卫·梅斯勒斯(David Maysles)兄弟拍摄的电影:《克里斯托在巴黎》(Christo in Paris,1990)。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他们就不间断地拍摄了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多个项目的创作全过程。这部电影记录了两位艺术家对于作品《包裹的新桥》历时十年的创作过程,亦向我们讲述了二人近60年的携手创作为20-21世纪艺术史留下的浓重的一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前往

6楼的 2号展厅去看展吧!



1958 - 1964年

巴黎时期



1935年6月13日,克里斯托(克里斯托·弗拉基米罗夫·贾瓦契夫,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和让娜-克劳德(让娜-克劳德·玛丽·德纳,Jeanne-Claude Marie Denat)分别出生于保加利亚加布罗沃和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56年,克里斯托离开保加利亚,前往布拉格。次年,他成功逃离苏联势力下的东欧,辗转维也纳和日内瓦,于1958年3月到达巴黎。在这里,他邂逅了与他同龄、时年23岁的让娜-克劳德。


克里斯托于通向其工作室的楼梯间内,Saint-Senoch街道,巴黎17区,1962年 ©Christo 1962 ©Enzo Sellerio - Olivia et Antonio Sellerio ayants-droit de Enzo Selleri


尽管克里斯托早年接受的是索菲亚国立美术学院的传统美术教育,但他在巴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专注于对表面、肌理、物体包裹的探索、潜心研究雕塑与空间的关系、思考雕塑如何“占据”空间。随后,他开始与让娜-克劳德共同创作了当今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巨型临时项目。


《包裹让娜-克劳德肖像》,1963年 塑料(聚乙烯)、拉线,78.5x51.1x5.1厘米,以贾瓦契夫(Javacheff)为署名、固定于涂色木板上的油画 Collec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anDiego; Gift of David C.Copley Foudation, 2013.50 ©Christo 1963 图片©Christian Baur, Basel

左:《包裹》,1960年 布、细线、拉线等不同物品,固定于木板上绷紧的黄麻纤维画布上,70x60x22厘米, Collection Guichard ©Christo 1960 图片©Didier Guichard 右:《包裹》,1962年 布,聚乙烯,细线等不同物品,83x62x25厘米 艺术家自藏 ©Centre Pompidou ©Christo 1962 图片©Philippe Migeat


初到巴黎的克里斯托,曾迫于生计为上流社会家庭创作油画肖像画,并在大部分的作品上以真实姓氏贾瓦契夫(Javacheff)署名。


克里斯托,《Précilda de Guillebon画像》,1959年  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在其作为工作室的佣人房中,克里斯托开始了他称之为《存货》(Inventaire)的系列作品:铁盒、瓶子、箱子、以及后期的创作——被硬布包裹的铁桶(其中硬布被漆浆过、被绳子紧紧捆扎),此时的艺术家已开始以他的艺名"克里斯托"署名自己的作品了。克里斯托尤其关注对作品表面的处理,《包裹的表面》系列便是表面和肌理实验的成果:艺术家将纸张或布料进行揉搓、折叠致其凹凸不平,随后涂漆进行加固,再用颜料增强起伏对比。他说:"这并不是创造一件物体,而是创造物体的肌理。"


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克里斯托延续这一思路创作了并不为外界熟知的、也是在此次展览中首次呈现于众的《环形山》(Cratères)系列。这一系列作品的特点是其强烈的材质感:艺术家将沙土、灰尘、颜料和胶水混合一体,创造出一幅幅带着粗糙和裂缝质感的月球表面景观。《环形山》系列也是克里斯托对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在五十年代进行的材料实验的一种回应。


克里斯托,《环形山》系列,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克里斯托“包裹”系列的大部分代表作品均创作于1958年至60年代早期,取材也均来源于日常物品。他在创作时通常会先将布料揉皱并涂漆,让它保持在这一原始状态,然后再将其用绳索简单地捆扎起来。后来,天然布料逐渐在其创作中被塑料布(聚乙烯)所替代,塑料的透明感和犹如雕塑般的硬度,使其成为克里斯托所用于包裹雕像和人体模特的首选材料。


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克里斯托的早期公共空间作品是以铁桶的堆叠或柱状排列构成的临时装置。大部分作品在艺术家于巴黎郊区让蒂伊(Gentilly)的工作室中创作完成。"我觉得汽油桶已经很像雕塑了",他说:"油渍、褪色、铁锈和凸起——我觉得它们非常迷人,非常美丽,因为它们是'真实'的。"


克里斯托,《包裹汽油桶》,1958-1959年 18个汽油桶,布、铁丝、油画、油漆、沙子 汽油桶尺寸:62x36.5厘米(2个),64x36.5厘米(1个),60x38厘米(1个) 艺术家自藏 ©Christo 1958 图片©Eeva-Inkeri


为了回应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构思用89个油桶建造一堵墙,封锁巴黎最狭窄的街道之一。1962年6月27日夜里,两人的第二件公共空间作品《临时铁桶墙-铁帘,维斯孔第街,巴黎》(Mur provisoire de tonneaux métalliques – Le Rideau de fer, rue Visconti, Paris, 1961-1962)悄然而现。





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左:《临时铁桶墙-铁帘,维斯孔第街,巴黎》,1962年6月17日 ©Christo 1962 图片©Jean-Dominique Lajoux 右:让娜-克劳德于Galerie J画廊展示的《集合墙》前,Galerie J,巴黎,1962年6月 ©Christo 1962 ©Raymond de Seynes [Archives Christo]


1964年9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启程赴美国定居。在这前一年,二人开始了离法前倒数第二个作品系列“橱窗”的创作。这个系列中的大部分作品的造型以药店橱窗为蓝本。通过包裹的行为,物品的本体被隐藏在视线之外的同时,保留了其轮廓。被掩盖的内景使橱窗的展示功能不复存在,观众因此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克里斯托与让娜-克劳德,《淡紫色商铺正门》,“橱窗”系列,1964年 木头,有机玻璃,搪瓷、金属、布、纸、电灯,235x220x35.5厘米 艺术家自藏 ©Christo 1964 图片© Wolfang Volz




1975-1985年

“包裹的新桥” 档案展示 


展览的第二部分围绕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始于1975年的重要城市景观项目《包裹的新桥》展开。"包裹的新桥,档案展"(The Pont-Neuf Wrapped Documentation Exhibition)由337件作品组成,包括36幅草图和拼贴画、1件模型、若干档案文件、工程文件和200张在两位艺术家身边工作了四十余年的沃尔夫冈·福尔茨(Wolfgang Volz)所拍摄的照片。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的每一个大型项目均会构成一个"档案展",这一形式旨在通过讲述项目从无到有的历程,保存有关这些临时作品的回忆,展现它们的规模和复杂性。





左:克里斯托与让娜-克劳德,《包裹的新桥,巴黎》设计稿,1976年 石墨矿、木炭条、粉笔、圆珠笔、布、线、纸板, 71x56厘米 由Wolfgang Volz拍摄,艺术家自藏 ©Christo 1976 图片©Philippe Migeat 右:《包裹的新桥,巴黎》档案照,图片© Wolfang Volz


1975年起,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从开始了《包裹的新桥》项目的构思工作,砂金色尼龙布完全覆盖了新桥的12孔桥洞的侧壁和拱顶、护墙、路缘石和人行道(行人可以在布上行走)、44盏路灯,以及连接西岱岛西端和瓦尔嘉朗广场的观景台墙壁。这件基于现实的临时作品,通过改变新桥的外观,突出了桥梁的建筑特点,更刷新了大众对其体量的认知,以及我们与桥、在桥上进行活动之间的关系。


档案照:为了使布面线条与桥拱贴合,登山运动员依附于吊在桥拱的布面上,测量缝在布面上的悬带可承受的压力 ©Christo 1985 图片©Wolfang Volz [Archives Christo]


"四个多世纪以来,新桥曾是许多艺术作品的表现主题",克里斯托解释道:"在被包裹了两个星期后,它完全成为了一件艺术作品"。追随雅克·卡洛(Jacques Callot)、透纳、雷诺阿、布拉塞、毕沙罗和毕加索的脚步,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为这座桥书写了新的篇章。如同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的所有临时作品一样,《包裹新桥,巴黎,1975-1985年》仅于1985年9月22日至10月2日期间短暂地存在过。为了实现这一项目,且不论与政客和沿岸居民长达十年的谈判,更是需要技术和人力上的巨大投入。两位艺术家仅通过出售克里斯托为项目创作的拼贴画、图纸、模型,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其它作品来筹集这些巨型作品的资金,从未接受过任何公共或私人的资金支持。


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1990年

阿尔伯特和大卫·梅斯勒斯的电影

《克里斯托在巴黎》


阿尔伯特和大卫·梅斯勒斯的电影《克里斯托在巴黎 1990》节选图, 16 mm胶片、彩色、有声,58分钟时长 ©Maysles Films, Inc.


阿尔伯特·梅斯勒斯(1926-2015年)和大卫·梅斯勒斯(1931-1987年)兄弟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陪同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不间断地拍摄了二人多个项目的创作全过程。本次展览中呈现了二人的主要作品之一《克里斯托在巴黎》(Christo in Paris)。电影完成于1990年,完整地记录了《包裹的新桥》的创作过程,并穿插有关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生平的叙述,带领观众近距离了解这对艺术眷侣非同寻常的人生。


1982年2月21日,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与约翰内斯·绍(Johannes Schau,项目经理)一道,在巴黎市政厅受到了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及其副手弗朗索瓦丝·德·帕纳菲厄(Françoise de Panafieu)的接见。会面期间,支持这一项目的希拉克强调,他要等到1983年春天的选举结束后才能正式批准项目的实施。梅斯勒斯兄弟记录下了这次会面。©Christo 1982 / Photo ©Wolfgang Volz



 重磅预告 

《包裹凯旋门》设计稿,展览“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 巴黎!”现场,蓬皮杜中心,巴黎,2020年 图片©expo_nostalgia_


在与法国国家古迹中心(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 –CMN)和蓬皮杜中心的紧密合作下,克里斯托为巴黎带来了新的临时作品——《包裹凯旋门》。受新冠疫情影响,三方一致决定将原定于2020年秋季呈现的《包裹凯旋门》推迟一年。这件作品将于2021年9月15日至10月22日期间呈现,仅存在16天。作品的制作将耗费25000平方米的银蓝色可回收聚丙烯布料和7000米长的红色绳索。

《包裹凯旋门》设计稿, 2018 – 2019 年 图片由Wolfgang Volz拍摄© Christo 2018 © Christo 2019


克里斯托通过出售项目的前期研究、草图、拼贴画、模型、五六十年代作品和其它主题的石版画,自行承担了《包裹凯旋门》的全部制作资金,没有得到任何公立机构或私人的资助。


在二人巴黎邂逅三年后的1961年,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开始构思和实现公共空间临时作品。1962-1963年间,克里斯托制作了一张从福煦大街(l'avenue Foch)望去被包裹的凯旋门的蒙太奇照片,后来又于1989年创作了一幅同主题拼贴画。他在2017年重新启动这个项目,在距离最初构思近60年后的今天,这个项目终将实现。

每天11时至21时开放

9月前暂停每周四的夜间延长开放

*每周二及5月1日闭馆

全价:14€

优惠价:11€


预约方式 :

前来参观临展、馆藏的观众必须提前在官网进行预约 

*购票网站 : billeterie.centrepompidou.fr

*或可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在我们的微信小程序上订票

地址 :Place Georges-Pompidou, 75004 Paris

入口 :面向rue Beaubourg、近rue Saint-Merri一侧。

地铁 :Rambuteau站(11号线),

           Hôtel de Ville站(1、11号线)、

           Châtelet站(1、4、7、11、14号线)

公交 :29, 38, 47, 75路

RER  :  Châtelet-Les Halles站(A、B、D线)


最新福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直接在我们的微信小程序

“蓬皮杜中心订票”直接购票!



蓬皮杜中心 | 建筑大揭秘

● 重磅厚礼 | 小程序 “蓬皮杜中心参观助手” 现已正式上线!


蓬皮杜中心位于法国巴黎,拥有数量最庞大的欧洲现当代艺术藏品,是全球最大的两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它更是巴黎文化之旅不容错过的景点,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将巴黎尽收眼底。


点击 阅读原文关注蓬皮杜中心官方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