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期食品,买还是不买?

从浅 新零售商业评论 2022-05-06


作者:从浅,新零售商业评论编辑

临期食品是一门好生意吗?”

好文4122字 | 7分钟阅读


丹麦,哥本哈根。Amagerbrogade购物街上,有一家名为Wefood的超市,颇具传奇色彩——它的开业典礼不仅吸引了丹麦王妃和食品环境部门大臣到场参加,并且开业仅3周便在Facebook上吸引了3万多名粉丝,一些当地居民专门骑车绕道前往Wefood选购食物。


中国,上海。四川北路上的新海食品商城里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即便是在工作日,也时常能看到拖着简易小拖车在店里购物的消费者,甚至有人专门横穿整个上海市区来新海食品淘货。


虽然所在城市相距10000多公里,但新海食品与Wefood有着一个共同点——售卖临期食品。


Wefood是丹麦第一家临期食品超市,以折扣价售卖即将过期的产品。据悉,为了减少食物浪费,当地一家慈善机构与一些连锁超市、咖啡馆合作,由后者将临近保质期的食物送到Wefood售卖,收入被用于减少贫困国家饥饿人口的慈善事业。



新海食品则是上海一家老牌临期食品折扣店。“天猫超市卖38元一瓶的意大利橄榄油,只卖10元”“天猫超市14元一罐的德国黑啤,10元3罐”……优惠的价格、超高的性价比,使新海食品极受上海爷叔、阿姨们的欢迎。


近几年,如Wefood、新海这样的临期食品店铺突然在全球火爆了起来,与以往只把价格作为卖点的粗暴销售方式不同,它们开始倡导商品的低碳、环保,打出拒绝食物浪费的口号。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超市的消费者不再局限于爱买打折商品的老年群体,年轻人也成了临期食品的消费主力军。


消费理念符合流行趋势,消费群体也具备超强的购买力,表面看,临期食品具备了一门好生意必需的所有外在条件,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遍地开花 


玛拾特进口食品折扣店、德力士进口食品折扣店、百特进口食品折扣店……在上海,各类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到社区、菜市场等人流聚集区。


以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地区的某品牌折扣店为例,2公里内开了2家店,一家位于菜市场旁边,一家位于地铁站附近。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醒目的价格标签、拥挤的过道,据老板介绍,单店日均营业额能够轻松破万。


“饴食货仓”的创始人徐鹏曾公开介绍,饴食货仓自2016年开出第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以来,目前门店已有16家,营业额从50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3900多万元,预计今年还有30%左右的增长。徐鹏将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归结于稳定的顾客群和购买黏性


略显杂乱的店铺陈列、丰富的SKU,临期食品折扣店的这些硬件“标配”似乎很能满足消费者“淘货”的需求。以合肥银泰城某折扣店为例,14平方米的小店内容纳了300多个SKU,单日营业额能达到万元以上。


零售君的朋友小陈就经常光顾临期食品折扣店。他告诉零售君,逛折扣店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消费方式。“10块2瓶的依云水,喝的是牌子,带出去倍儿有面子。只要不过期,都没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保质期,他们或许更关注品牌和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保质期不重要,毕竟是吃进肚子的食物。然而,零售君发现,线下临期食品折扣店通常不会明确标明产品剩余保质期。


相比之下,临期食品特卖电商的做法更为到位。以“好食期”为例,其App上所陈列的商品,全都按照保质期剩余时间动态显示倒计时,并据此调整价格。举例来说:还剩6个月保质期的商品打6折,还剩3个月保质期的打3折……


除了明确列出每一件商品的生产日期,好食期还承诺消费者收到商品的生产日期与购买时显示的一致,否则消费者有权选择退货。



好食期创立于2016年,2018年获得阿里巴巴独家1.1亿元C轮融资。创始人雷勇在接受零售君的采访时强调:“好食期不同于市面上食品折扣店的低价模式,是一个日期越近越便宜的食品清仓电商平台。”


除了好食期,淘宝、天猫平台上陆续冒出了不少临期食品折扣店。以林涛负责运营的裸价临期特卖店铺为例,4年时间从2颗钻升级为四颗皇冠,林涛明显感觉到,临期食品市场正越来越被消费者关注,“生意越来越好做,90天复购率在63%左右。”



 灰色地带 


在雷勇看来,食品属于日期敏感型商品,对消费者而言,购买时必须心中有数,精确也意味着严谨和安全。


此前,上市不久的拼多多曾遭遇“临期奶事件”风波。一张“拼多多平台7.5元售卖原价888元贝因美红爱加奶粉”的图片在网络广为流传,引发舆论对拼多多出售假奶粉、过期奶粉的关注。


后经调查,此举是商家的引流手段,主要推广的产品是均价35元左右的贝因美临期奶粉,而同款临期商品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的售价为40元。


对于“临期奶事件”,拼多多新闻发言人井然表示,针对临期婴幼儿奶粉,拼多多将统一标注“临期”字样,实时提示到期时间,以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并在真正保质期到来之前先行下架。


他还呼吁淘宝、京东、天猫等平台,共同商议并制订新的行业处理标准,携手消除电商平台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在国内,临期食品一直处于灰色敏感地带。食品行业对“临期”二字讳莫如深,而在大众消费意识里,临期约等于过期,因此多数商家更愿意以折扣、尾货等字眼来掩盖食品临期的事实。


那么,临期食品标准定义是什么?按照百度百科,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如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销售的即是临期食品。



根据中国烟草行业协会数据,在中国共有500万家小超市、百货店、便利店。线下超市和电商平台为了减少库存,不会接收超过保质期限1/3的国产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限1/2的进口食品。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游供应商(涵盖品牌厂商、进口商、经销商)饱受临期食品如何清库存的困扰。


临期商品促销平台善食者联盟创始人邱喆曾对外表示:“食品不应该有临期品,临期品只是资源错配,没有找到适合它的人。”由此看来,信息匹配能够让临期食品变得有价值,而这也印证了临期食品市场是一条刚需赛道。



 驶入深水区 


遍地都是入局者,生意难做了。


2016年底,林小皓从生鲜赛道转做临期特卖商城“甩甩卖”。最初没有建立供应链时,他从线下折扣店进货放在微信公众号上卖,利用信息差将日均营业额做到4000元左右。


林小皓记得早前还有一些酒水类的供应商找到他们,免费给货,“出个运费钱就能把货拿走,纯赚利润。”


好景不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林小皓明显感觉到临期食品全品类的拿货价提高了。


“好的货会抬价,要抢,以前原价一折不到的货,现在要三折甚至更高。”竞争还表现在对货物的吃销能力上。“在你眼前有一万箱临期货,还有一个月到期,你敢不敢吃,你敢吃那你是不是一万箱都能销掉?”


雷勇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供应商更青睐于大型收货商。以好食期为例,好食期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有2种:第一,和食品集团签订战略性协议,锁定定价体系,凡是清仓食品,好食期全包;第二,小供应商凡是有货,好食期一次性打包买走。


一方面,市场竞争在加强,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顾客往往会是多家折扣店铺的粉丝,今天他家有我要的,我可能就去他家买了,明天你这儿有我需要的,我又会来你这儿买。”林涛管理的店铺目前拥有超过1600个SKU,在他看来,消费者对SKU丰富度的要求远高于对店铺的忠诚度。



而在线下,随着实体店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也异常激烈。经营者们正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与顾客之间的强关系链接。例如长宁区某食品折扣店的老板会主动引导用户扫码进社群,通过社群运营提高复购率。


很明显,临期食品市场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然而,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必然引发我们更深度的思考:临期食品生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除了足够低的价格、足够丰富的SKU外,临期食品更是一门精细化运营的生意,核心在于对供应链的把控,以及更高效的进销货匹配能力,唯有此,才能在临期食品市场跑得更远。



 未来机遇 


即便是在经济低迷时期,也并非所有企业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折扣店便是一例。


2016年8月,正当美国面临线下零售业的低谷期时,一家名为Dollar General的廉价折扣日用品社区连锁超市宣布,买下沃尔玛旗下 41 家社区超市(Walmart Express)。


Walmart Express是沃尔玛在2011年尝试的社区超市,像是紧凑版沃尔玛和折扣店的混合,然后这种业态只存在了5年时间就宣告结束,沃尔玛于2016年宣布关闭所有102家Walmart Express。


当时曾有媒体分析这桩让人有些惊讶的收购事件,认为沃尔玛社区超市开不下去的一大原因正是有诸多像Dollar General这样的折扣店已经密集布局社区,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


一项针对全球零售业的研究表明,折扣店将是未来十年发展最快的业态,它的复合增长率为5.6%——远远高于大卖场的2.5%,甚至也要高于便利店的5.5%。


成就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便是庞大的市场规模,虽然零售君没有找到直接数据,但以下两个统计数据或许能间接说明我国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


根据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2006年~2016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从4240.36亿元增长到22156.4亿元,预测到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


此外,我国每年还要进口大量海外食品。据统计,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人民币。



3年前,林小皓曾在合肥开了四五家实体店,因选址问题陆续关闭,唯独位于合肥银泰城的店铺在整体价格下调30%后,营业额上涨了四五倍。这让林小皓十分看好线下店模式。


今年9月,林小皓计划在上海、苏州、南京、合肥、北京等地陆续开出10多家甩甩卖线下店“东罗西搜”,未来,在全套流程跑通后,还将考虑加盟模式。



在选址方面,与多数开在社区、菜场、学校的折扣店不同,林小皓认为,哪里有便利店、星巴克,就应该往哪里开


在他看来,一方面社区里已经布满了各种零售业态,想冲进去分一杯羹比较难;另一方面,年轻白领对进口食品的品牌认知度更高,也更容易接受进口临期食品折扣点这种业态。


作为互联网企业,好食期得到了阿里的支持,坚持继续加强供应链,以及流量获取能力的建设。


以拾惠惠、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为代表的线下临期食品店,正在积极拥抱加盟模式,从一线城市不断下沉开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临期食品市场将出现越来越丰富的零售业态。


然而,这或许只是食品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如果真像邱喆所言,临期品只是错配资源后的结果,那么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当生产端能够实时匹配需求,并及时提供商品时,临期食品是否也就不复存在了?


* 文中林涛为化名




快来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临期食品?


欢迎在下方留言处告诉我们,留言点赞数过10的同学(统计周期为7天),零售君将送上优酷月卡一张~~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