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官微点赞!东城人大:以创新实践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今天,全国人大官方微信公众号在“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专栏中刊发了“东城人大:以创新实践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文章,全文如下: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党中央首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北京市委第六次人大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市各级人大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北京人大工作,在履行首都职责、做好首都工作、推进首都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区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重大部署、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工作,聚焦大国首都、千年古都、人民之都,聚焦新时代首都发展战略部署,主动贴近、紧紧跟进、精准发力,使人大工作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和民生改善,切实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01
把牢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定位书写正阳门下的“国之大者”首都功能核心区地位重要,特殊区位决定特殊使命与责任,是核心区的最大区情、最大实际。东城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立足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提出了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的战略目标,要求以“靖”字当头,以“政治保障力”统领“环境亲和力、文化影响力、区域生产力、社会凝聚力、队伍战斗力”全面提升。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区战略发展布局,坚持把握核心区功能定位,紧密结合东城区委第六次人大工作会议提出的“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大局担当作为,尽好人大之责,贡献人大之力”的要求,努力提升人大工作的政治效果。
2022年7月19日,东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七次主任会议,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2022年重大活动安保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区政府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进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站好“正阳门下、金水桥边”政治岗位,将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上。这充分体现了区人大常委会推动落实北京市委要求,把“城”的发展寓于“都”的功能之中,坚持以“都”为先、以“都”为最的政治意识。
规划建设首都核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20年8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听取相关工作情况列入常委会议题,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听取区政府关于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的报告,推动核心区控规的实施每一年都有突破、都有质变。
按照2022年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的既定安排,将于2022年下半年召开的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还将听取和审议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大会决议,这是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实践的具体举措,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完成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核心区控规高质量实施。
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监督的相关规定,结合东城区委关于“区政府每年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的要求,2022年6月24日,东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听取区政府关于东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在全市十六区中率先提出按年度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的具体举措。
结合《东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将分工方案中涉及的419项任务进行分解,梳理形成《各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部门关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清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书面或线上听取意见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就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2021年完成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梳理分析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有力推动东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序实施、取得实效。
02
聚焦新时代首都发展战略彰显核心区人大工作“首善定位”发展大局,即是人大履职重心。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首都北京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今后五年工作的战略指引和实践要求。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落实市党代会精神,自觉将人大工作放到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紧紧围绕市党代会确立的重大战略、重点任务,把人大法治保障、监督推动、决定支撑等方面的法定职责摆进去,主动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充分彰显人大的制度功效和职能作用。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北京市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提出要在紧要处落好“五子”,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正是首都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五子”联动,在紧要处落好“五子”的一个重要方面。东城区委常委会于2021年审议通过《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东城区将基本建设成为引领全国、服务全球的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2022年4月,东城区召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进一步对2022年工作任务作出部署。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在大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紧跟北京市委“推动‘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将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上。
2021年底召开的东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八个代表团、85名代表联名提出的涉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的14项议案并为一案,以“立足东城禀赋,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为题作为大会议案,并安排在2022年10月召开的东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对该项大会议案进行审议和专题询问并进行网络直播,通过及时有效监督更好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出发来谋划工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推动把“百姓盼的”和“政府干的”紧紧地连在一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早在2019年,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就围绕接诉即办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了解市民热线群众诉求较为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诉求解决率、满意率、结案率等情况,推动将接诉即办中的共性问题、高频问题作为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2021年9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作为国内第一部规范接诉即办工作的地方条例,这部首都“原创法”使接诉即办有了坚实法治保障。
为深入了解条例贯彻实施情况,2022年东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执法检查,在推动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中,坚持“听民意、为民用”,全程共组织调研座谈、学习交流、实地检查12次,实地视察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厅,听取全区18家单位贯彻实施条例情况汇报,书面调研了解全区17个街道、168个社区、50余家单位条例实施及接诉即办工作状况,面对面听取17位居民代表的意见,组织人大代表80余人次参加执法检查和调研座谈,归纳整理问题8类23项,提出意见建议19条,推动将立法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使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在推进本区执法检查的同时,东城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配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执法检查组,在东城区景山街道代表之家举行征求市民意见座谈会。
市民代表一致表示,深刻感受到立法成果带来的积极变化——市民热线的响应率和问题解决率提高了,问题涉及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街道和社区服务保障作用显著提升……市民代表还围绕派单、回访、主动治理、社会协同、诉求查询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精准派单细则、加强接线员专业培训、公示典型诉求清单、持续跟踪“每月一题”效果、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简化回访流程、提高热线反馈质效等意见建议。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和东城区相关部门还将对市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进一步推动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强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推动条例有效实施。
03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助推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盛夏时节,万物并秀。2022年7月25日至26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东城区盛大开启。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东城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近年来,东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崇文争先”,做实文化“敬”字文章,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力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手段新模式,努力践行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善用、活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交流窗口,在继承创新中守好文化根脉,让城市文化基因留得住、为人懂、可感知?东城区作为北京古建筑最为集中的老城区,以“会馆”为抓手,推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中法大学旧址、颜料会馆等一批文物活化利用示范标杆,而区人大常委会在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一直不遗余力。
2022年7月20日,东城区十七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颜料会馆举行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东城区政府关于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和活化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和文化、科技代表专业小组成员视察颜料会馆文物活化利用情况,并围绕挖掘文物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调动各方资源活化利用文物等提出意见建议。
在此之前,7月15日,东城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文化、科技代表专业小组部分成员以及区文物研究中心的相关同志一同走进东城区的另一处文物活化利用的“典范”——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三进院落古色古香,海棠绿意盎然。青砖、灰瓦、窗棂、砖雕……处处透着古韵,调研人员一行参观纪念馆展陈,听取设计及运行计划介绍,并重点调研文物活化利用情况。
历经22年文物复建、精心布展,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已于日前正式开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里,将成为红学文化打卡地,文物活化利用的新坐标,而随着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东城的举办,从论坛汲取的智慧成果,也将为东城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理论动力和实践活力。
在参加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东城代表团讨论时,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文化是东城的特色和优势,要坚持“崇文争先”,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生产力。多年来,东城区坚持立足区域文化资源丰富优势和产业特色,努力做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工作。
2022年6月21日,东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科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对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并要求区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坚持贯彻文化科技融合的相关规划,充分发挥“科技为文化赋能”作用,全面推动东城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作出更大贡献。
东城区政府将根据人大监督意见,进一步推动《东城区促进科技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东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的落实,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场景落地,促进商业化运营,进一步推动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始终以坚定的步伐聚焦主线、服务大局,把全力助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作为履职重心,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职能优势和工作优势,紧跟新时代人大工作部署要求,扎根实践新沃土,破解发展新课题,奋力谱写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全国人大
原文作者:麻晓星、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