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信息 | 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二号通知【新增部分受邀嘉宾名单及New Techno Humanities征文启事】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大门

(源自: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本文来源 | 当代外语研究 (ID:ddwyyj_sjtu)


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号通知


新增部分受邀嘉宾名单及

New Techno Humanities征文启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些亦真亦幻、似实又虚的诗句,既可视为浪漫情怀之语,也可归为科学幻想之作。科技与人文是理性与感性的化身,更是命运共同体。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和精彩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焦虑之中,其对立统一的“张力”场域,恰恰是人文学者的用武之地。选择“带着镣铐跳舞”,还是制作更多的“弗兰肯斯坦”是摆在科技和人文领域的重大课题。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改变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我是谁,到哪里去”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这一古老而现代命题的反思在“机器人类化、人类机器化”时代来临之际,“智能人”和“自然人”将如何“和平与和谐”相处?科学家和人文社会学者将携手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如何构建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任的科技人文评价体系?如何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科技人文融通研究?科技人文在“新文科”中体现怎样的角色?科技人文未来的发展之路在哪里?


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协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人文国际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Philosophy and Human Sciences,UNESCO)、亚洲新人文网联(Asia New Humanities Network)、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Associa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ranscultural Studies of CFL)、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国内外重要刊物主编、世界大学评估专家、人文学者将应邀参加此次盛会,首届科技人文“融通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将在会议期间展示中国大学生的风采。在此,我们征集相关主题论文并诚邀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参加此次学术会议。所征集的论文将择优发表。


【会议主题】:

科技、人文、评价、管理

【会议形式】:

大会发言、院士校长论坛、院长论坛、嘉宾对话、小组讨论

【会议时间】:

2019年10月10日-13日

【会议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大会语言】:

英文和中文(提供同传、交传服务)

 【主要议题】:

科技人文:探索科技的可持续影响力,尤其是人工智将如何革命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教育与科学研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科技伦理、科技社会、大数据与法制、科技治理、智能媒体、智能教育、智能语言、智能翻译。数字人文:探索人文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从大脑记忆到数字媒介的转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人文跨媒介研究。


医学人文:探索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包括医学伦理学、人工智能与医学人文、医学健康与人文精神等。

科技、文学和比较文学:科技与文学创作;科幻文学与视改编;世界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跨媒介研究;比较语言、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比较文明。


科技与文化多样性:科技与人类学、科技与文化遗产多样性、科技与管理文化多样性、科技与评价文化多样性、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


人文质量科学标准与世界大学评价:探索个体、学科、高校与机构对人文成果的科学评价,探讨质量评价标准多元化;世界大学排名评价与学科评估标准。

部分受邀嘉宾名单

部分境外嘉宾

John Crowley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处处长)

Luiz Oosterbee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

Simon Ho (香港恒生大学校长)

Klaus Muhlhahn(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

Jean-Michel Rabate(美国宾州大学英语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Theo D’haen(European Review主编,欧洲科学院院士)

Garry L. Hagberg(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主编)

Ann Gallagher (Nursing Ethics 主编,英国萨里大学教授)

David Theo Goldberg(加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

Tyrus Miller(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人文学院院长)

Harold P. Sjursen(纽约大学荣休教授,纽约大学理工分校教授)

Hsiung Ping-Chen(亚洲新人文联网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Lee Cheuk Yin(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雲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Tim Jensen(南丹麦大学教授)

Leonard Neidorf(南京大学教授)

Philip Buckley(麦吉尔大学教授)



部分境内嘉宾

张  荣(厦门大学校长)

陈众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西班牙皇家人文学院外籍院士)

徐真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长)

叶兴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查明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副校长)

石  坚(四川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朝戈金(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

王  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朱  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张福贵(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许  钧(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方维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郁振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何成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史安斌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尚必武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  军(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金  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郝田虎(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教授)

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

罗良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

王和平(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教学》主编)

杨  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

叶祝弟(《探索与争鸣》主编)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

梁  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邱雅芬(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生安锋(清华大学教授)

王敬慧(清华大学教授)

李瑞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凌建侯(北京大学教授)

郑燕虹(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范  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高  方(南京大学教授)

周  敏(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欧  荣(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耿纪永(同济大学教授)

都岚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朱一凡(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参会报名】:

报名时间: 

2019年8月31日前可通过邮件形式报名参会。报名成功后将收到电子版邀请函,纸质盖章邀请函可在会议当天签到处领取。

现场报到:

上海西华酒店(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1号)一楼签到处。


【会议日程】:

提交参会回执截止日期:2019年8月31日

提交摘要截至日期:2019年8月15日

提交会议论文全文截止日期:2019年8月31日

会议日期: 2019年10月10日-13日


【会议安排】:

10月10日: 13:00-20:00报到

10月11日: 全天会议

10月12日: 全天会议

10月13日:科技人文工作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摘要和论文】:

    请于2019年8月15日前提交200-250字论文摘要和150-200字个人简介(职称、工作单位、教育背景、研究领域、代表作品及一张近期照片)。


【征文要求】:

英文论文长度7000字左右,中文论文长度10000-15000字。行文要求清晰明白、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本次征文中英文均可。请于2019年8月31日前将论文全文发至会务邮箱。


来稿请附

1.首页。内容依次为: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以上所有内容的英文译文。如来稿为科研立项成果,请提供相关信息。

2.正文。内容依次为: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英文标题、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以及注释和引用作品。正文中不再出现作者的有关信息。

3. 论文采用MLA 格式的注释和引文规范,注释采用脚注形式,每页脚注不连续。

4. 请以“所在单位-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命名电子版文档,以Word格式发至会务邮箱。

会务费:900元/人,研究生450元/人。差旅费及住宿费自理。


付款方式:

网上支付:

http://www.jdcw.sjtu.edu.cn/payment/

或报到时现场缴费,会务组将于会后出具正式收款凭证。

关于住宿:建议参会代表于会议前1-2个月预定周边酒店,推荐预定西华商务酒店(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1号), 距离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步行时间约8分钟,房费约500元/天。如需会务组协助订房,请在参会回执中注明入住日期、退房日期。

会务联系人:

金云溪(13795282709)

陈钰如(18396535803)

会务邮箱:sylvia_only@163.com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校外协办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

亚洲新人文网联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2019年8月14日


对话与融通: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缴费流程

 

一、网上缴费

    为方便参会人员缴费,上海交通大学现开通“Humanities Transformation”缴费平台。2019年9月22日前网上缴费,报到当天(2019年10月10日)可以领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打发票。若2019年9月22日之后网上缴费或报到当天现场支付,则不能现场领取发票,我们将采用会后顺丰到付的方式邮寄。建议各位参会老师酌情提前网上缴费。网上缴费截止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缴费流程如下:1.登陆上海交通大学网上缴费平台并进行注册,网址:http://www.jdcw.sjtu.edu.cn/payment/建议使用IE浏览器,其他浏览器可能导致网页信息不全。


2.注册后请登陆,选择相应的会程,高校教师请选择“HumanitiesTransformation”;全日制学生请选择“Humanities Transformation(研究生)”,然后在“数量”一栏中输入缴费份数,“本次支付金额”一栏中输入金额,点击右下角的“支付”,如下图:



3.点击“支付”后出现如下界面:特别注意在此页面,需要修改缴费单位名称,此缴费单位名称将会作为发票抬头。如不修改,则默认为注册名字。发票一经开出,不退不换。

4. 填写好缴费单位名称后,点击“下一步”即进入相应银行的支付页面,完成付款即可。 二、现场支付若报到当天现场刷卡支付,无法现场领取发票。发票将在会后采取顺丰到付的方式邮寄。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9年8月14日 



Registration form

Given Name 

(as on your  passport)


 Surname 

 (as on your passport)


职称

Professional  title


单位地址

Institutional Address

(Department, University,  Address, City, Postal Code, Country)*


电话

Phone  Number


邮箱

Email  Address


论文题目与摘要200-250字)

Paper Title and Abstract  (200-250 words)


个人简介(150-200

Bio (150-200 words)


近期照片

High Resolution Headshot  (please attach)


备注

Other information you’d  like us to know


 


供稿:金云溪

责编:梦寒



相关内容回顾

会议信息 | 【7月10日更新】2019年外国文学(及相关)学术会议汇总(部分)
会议信息 | 科技·文学·艺术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双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号通知
会议信息 | 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
会议信息 |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ugene O'Neill
会议信息 | 海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认知诗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暑期逆袭,10场科研大课献给这时代有梦想、肯努力的你
期刊信息 | 《外语教学》2019年上半年(前三期)目录汇总
期刊信息 | 《外国文学》投稿须知与体例说明及2019年1-3期目录
期刊信息 |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须知与注释体例及2019年1-2期目录
期刊信息 |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指南及2019年1-3期目录
期刊信息 | 《俄罗斯文艺》投稿须知及2019年1-2期目录
快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去世!(文末附托尼·莫里森研究文献部分汇总)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