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类总目录
2023年分类总目录
(12.4)数字时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创新
韩 筠
论教谈学
(1-2.4)教好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逄锦聚
(5.4)构建多样性开放型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
高 松
(5.9)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赖绍聪
(7.4)对新医科的理解与认识
郭晓奎
(7.11)新农科通识课程教学理念与建设路径
——以“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为例
刘 迪 丛汶峰 张福锁
(7.18)课程质量提升:困境与超越
阚云超 张 琨 郝兆杰
(8.4)强化基本原理教育 着力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创新人才
蒋宗礼 李雨竹
(8.10)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与应用路径探索
刘 超 黄荣怀 王宏宇
(10.4)从教育出版的角度看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的重大课题与挑战
苏雨恒
(11.4)民法本科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
张玉东 房绍坤
(11.10)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管实验教学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构建
吴振磊 高 原
(12.11)回归经济学教学的初心
杨青龙
(12.17)大学的语言学专业建设与全人教育
张 黎 高一瑄
(12.22)ChatGPT:我们的得失?
李晓明
人才培养模式
(1-2.11)新时期电子信息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曾孝平 颜 芳 曾 浩
(1-2.19)论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话语能力与翻译能力
蔡基刚
(3.4)数字化协同法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展开
龙卫球 初殿清 吉冠浩
(3.12)推进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唐铁军 肖湘平
(4.4)基于扎根理论的新商科人才培养
霍宝锋 张逸婷 姚佩佩
(4.11)中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进路与人才培养制度改革
苏 强 赵 腾
(4.18)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动态、模式比较与建议
盛天翔 王翌秋
(5.18)机器学习教学改革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张乐飞 罗 勇 杜 博
(5.22)“赛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海廷
(6.4)基于AI赋能和产教融合提升程序设计能力的个性教学模式
苏小红 苗启广 陈文宇
(6.10)以“大思政”涵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刘江会 马亚华 郝 亮
(7.25)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数字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王 磊 苗春雨
(7.34)指向工科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元宇宙:技术路向与因应策略
侯浩翔 王 旦
(7.44)高质量中国电影人才培养的体系重构与模式创新
姚 争 冯建超
(8.17)基于科技小院的农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谢志坚 安志超 李亚娟
(8.22)人工智能时代本科动画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王春华
(10.8)我国化学拔尖人才培养的进展、问题与未来建设重点
——兼论化学“101计划”建设思路
张树永
(10.13)新文科与新课标视域下的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艳红
(10.19)基于茶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学生系统思维培养
高水练 杨江帆 林金科
(10.26)校企合作“一带一路”电力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王秀梅 胡 蝶 王 绚
(10.32)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协同育人方法探析
刘 畅 张力伟
(11.15)以“大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为师范生培养提质
——从学科教学角度探索U-S合作
黄爱梅
(11.24)“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
——以刑事诉讼法教学为主视角
谢 澍
(11.30)基于能力本位培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刘秀清 葛文庆 李 波
(12.27)实践与双创助力的KAPIV育人理论体系探究
孙康宁 李爱民 邢建平
(12.32)数智化环境下领军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陈 旭 雷 东 刘 蕾
(12.38)产教融合:高校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聂建强
专业与课程建设
(1-2.2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路径
郇庆治 曹得宝
(1-2.33)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阮 博 刘 曼
(1-2.39)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价值与路径研究
张新奎 李小旭
(1-2.44)我国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
袁 钢
(1-2.51)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
于婉莹
(1-2.58)时尚传播教育中的美育教学创新实践
——“创意视觉设计与实践”课程“行动工作营”案例
谢 平 王文岩 肖璐然
(1-2.64)关于临床医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吕 健
(1-2.70)研究生辅助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以“图书的学问与艺术”课程教学为例
吴 平
(3.18)以历史研究引领工商管理学科课程思政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科的探索
叶康涛 周 华
(3.24)“计算机学科前沿导论”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实施与实现
肖 静 杨 燕 龚 勋
(3.29)面向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写作”课程之创新与发展
金 立
(3.37)弘扬传统曲艺艺术 构建现代教学体系
周 泉 蒋 瑛
(3.42)融合与创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李海东
(4.25)人文地理学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实施效果的QCA评估研究
李 瑞 吴殿廷 王茂强
(4.34)高校课堂教学理念及语言学课程实施要点
周建姣
(4.41)虚拟仿真教学视域下工业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策略浅析
王永生 薛小群
(5.28)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认知与重构
田 里 隋普海 刘 亮
(5.35)诗词写作课程与大学生古典审美素养的提升
陶 然 陈 玄
(5.42)大工程视野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研究
宋朝省 罗远新 刘 飞
(5.48)“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王立勇
(5.53)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优化
——基于全国50份培养方案的分析
邵彦涛 王寓凡
(5.61)大中小学一体化背景下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侧重点及实现路径
——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
杨冬梅 戴秀丽
(6.15)“政治学原理”教与学之问: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叶娟丽
(6.21)“挑战式教学”视域下的“西方文艺理论”教学
李瑞春
(6.28)创新创业类混合式“金课”智慧型成绩评定系统建设研究
——以“创新创业管理”课程为例
程晓多
(7.52)科教融合 学研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吴丰华 吴振磊
(7.58)浙江大学“大学写作”课程自然模块的建设与实践
仝维鋆 张 伟 徐志康
(7.62)普林斯顿大学写作课的生成理念、框架与实践机理
孙立会 李 雪 李 芒
(8.27)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法理内涵与实践路径
徐 清
(8.36)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高校经济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韩 英 余 斌
(8.4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贺 苗
(8.48)新文科背景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与思考
白 薇 樊 荣
(8.53)《寻乌调查》对统计学专业教学的几点启示
罗良清 章贵军 王开科
(8.59)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侧重与教学实现
郭瑾莉 朱伟利
(10.39)立体化教学:思政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必然选择
曲建武 裴长盛
(10.45)财政学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发展路径探析
马 骁 李 超
(10.50)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守正创新
黄红春
(10.56)以学生团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实施与效果
——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为例
于桂兰 王弘钰 梁潇杰
(10.63)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优化与发展路径探索
李 哲 易志高 成春林
(11.38)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孙道功
(11.45)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及路径选择
刘遵峰 张春玲
(11.52)研究生思政课讲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实现路径
张 寒 高 洁
(11.59)数字劳动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议题、挑战与应对
刘泰洪
(12.46)论数字法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汪习根 刘 佳
(12.56)基于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探析
黄雯怡
(12.6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摄影教育模式的探索
曹昆萍 王志强
实验与实践教学
(1-2.80)高校实验人员能力构成与素质结构研究
江永亨 任艳频 范文慧
(1-2.85)基于“大智移云”的高质量会计实验教学平台研究
刘学文
(4.47)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指导教师介入的关键节点与方法
路 征 周 婷
(6.37)新文科GEPC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涂 俊 刘 帅 冯 欢
(6.48)法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展望
——以西南政法大学法科生全员统一集中实习模式为例
石经海 蔡思宇
(7.70)分布式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王承堂 马 辉
(8.65)国际化大地学综合野外实习课程建设与实践
王 博 胡文瑄 舒良树
(8.71)基于交叉融合理念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曹 蓉 奚家米 倪小勇
(8.76)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艺术设计专业“中期综合实践”教学探索
左 冕
(10.69)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吴文哲 季林丹 陈 坤
(11.65)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以“文化展示设计”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为例
赵 鹏 江 南
(12.69)新农科背景下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张远兰 孟国忠 农春仕
教学管理
(1-2.75)本科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严云洋 孙国红 乔 斌
(4.5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三维探究
赵志业 赵延安
(4.61)高等教育系统论视域下的产教融合“组合拳”
——江苏实践与思考
祖 强 许广举 魏永军
(6.57)数据治理赋能高校“四新”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实践阻塞与路径选择
李 博 周 萍
(8.82)“智能+”时代虚拟教研室新型组织体系构建路径探究
刘 慧 冯修猛
(10.75)新文科理念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姜晓萍 张伟科
(10.82)科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措、成效与保障
姚山季 经姗姗 陆伟东
(11.69)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漆勇政
(11.75)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质融合的国际经验
——以三所世界名校为例
吴 健 徐 佳
(11.81)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特征分析及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
何 健 廖佳文 徐 晨
研究•探索
(1-2.92)高校在地国际化内涵、动因及实践模式探析
李 正 曾梓润 焦 磊
(1-2.100)健康教育类在线课程的用户需求及评价挖掘分析
邰杨芳
(3.52)用能力素养模型连通CC2020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常 亮
(3.56)殊途同归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比较
吴红斌 赵 悦 李春青
(4.67)科学用好高等教育分类评价重要方法
张艳国
(4.76)测试效应对于提升工科课程学习效果的作用研究
龚 玲 王力娟
(4.84)思政课在线教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思考
王海威
(5.68)中国古代书院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其当代启示
明成满
(5.75)ChatGPT驱动的教学新业态及其效果探析
徐玉特
(5.82)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的迷思、困顿与觉醒
——基于一线教师的视角
李 虹
(6.63)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吴守蓉 刘韵祺
(6.71)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任智萍 张 晓
(6.76)基于要素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与应用
——以应用型高等艺术类大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为研究对象
杨 昕 孙 晶
(7.76)基于CIPP 模式的高校劳动教育能力评价研究
蔡瑞林 张根华
(7.84)技术伦理视角下ChatGPT 对学生培养的辩证影响研究
鲁云鹏 李春玲
(8.92)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模式:基于师德养成规律的探索
冯婉桢
(10.9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研究
路朝阳 梁小玉 李亚猛
(11.86)智库平台建设与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京大学经济学为例
孙宁华 郑江淮
(11.91)经典原文融入教育教学 讲好中国当代故事
赵 果
(12.7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重构
燕姣云 安俊丽 孙国红
教材建设
(3.80)地理信息系统教材建设研究
韦 娟 刘乃安 付卫红
(3.83)数字化时代中文课外阅读文本库的构建
姜丽萍 杨 曦
(4.92)谈黄廖本教材如何体现语言文字规范化
戚晓杰 钟 鼎
(5.91)《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吴殿廷
(6.83)新时代高校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指向
——基于南京大学教材建设经验的考察
施佳欢 秦安平 阎 燕
(7.92)电气类专业教材更新与交流机制的重构与实践
季振亚 胡秦然 马 刚
(12.79)立足学生主体性 提升写作教材的引领作用
金 鑫
(12.85)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发展需求、现状与对策
孙 燕 李晓锋
比较与借鉴
(1-2.114)中美高校舞蹈教育比较研究
——以中央民族大学和纽约大学为例
张一可
(1-2.121)嬗变、路径与启示:20 世纪哈佛大学院系设置的回顾与反思
洪瑞祥 段世飞
(3.89)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中文
——以我在耶鲁大学的中文教学为例
苏 炜
(6.90)以加拿大医学教育模式为参照思考我国医学生教育培养
李宬润
教学学术与教师发展
(3.66)高校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刍议
梁竹梅 张兴旭
(3.73)基于问题逻辑认知模式的成果导向教育研究
赵 宏 郭 蕴
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总体要求
(9.4)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繁荣发展
翁铁慧
(9.8)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纲领性文献
——对《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解读
张文显
(9.15)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马怀德
(9.20)论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理论
黄文艺
(9.25)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发展之路
王 健
改革完善法学院校体系
(9.34)完善法学院校管理指导体制 提升法学院校建设质量
付子堂
(9.39)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法学院校发展布局优化
叶 青 孙嘉伟
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
(9.46)优化法学学科体系
何志鹏
(9.55)健全法学教学体系
陈柏峰
(9.62)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周光权
(9.66)完善法学教材体系
胡 铭
(9.72)论加强新时代高水平法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梁迎修
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9.79)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汪习根
(9.84)以科学的学术评价引领法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冯 果
(9.90)深化法学对外交流合作
郭 雳 李媛媛
(9.96)附录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