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造物的自然” 探讨植物空间的营造

Zinialand 看见景观 2022-05-17



园艺 / 造景
居住园区植物营造的一些变化


城市的发展充满无限的可能,足够容纳无数人的想象。参与构建的设计师坦承内心,把愿景披在每一寸土地之上,所展现的植物景观自然各具特色。人们生活居住园区亦是如此,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有机变化,产生新的主题、新的形式、新的展示......


  从古到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民间院子更多是自然、原生态的景观环境,鲜少设计元素的介入。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拙政园,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浓缩在自然山水里。



  苔庭和白沙造就日式庭院,是一种对自然的情感寄托。足立美术馆的庭院包含枯山水园、池园、苔园等6个区域,让参观者在四季欣赏到不同的日式风情。庭院被群山环抱,借自然之景,同时每天由专属园艺师维护管理,追求更佳的观赏效果。(摄影:苏哲维)

对比来自各地的经典景观,当地的生活气息和人们的情感期许无一不融入到景观植物的设计肌理当中。如今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植物景观不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风格类型,生活的园区逐渐摒弃旧时单一的风格,一定程度上开始追求多样的自然主义居住园区。

这段时间里,我们设计建造了两个风格迥异的大区景观,重新审视景观设计成果,探讨植物设计风格的变化趋势。




自然主义

现代生活大区景观

近几年来,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当中,人们渴望从钢筋水泥中寻求自然的体验,这类原生态自然的造景能够聚焦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情感取向,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人们对原始自然环境情感的渴求与认同,实现人群与社区景观之间自然地互动


朗诗·南门绿郡 位于成都市天府三街与康华路交汇处,场地西侧规划设计运动公园,坐拥森林公园、运动公园和学校植物区等场所,自然环境优越。



基于丰厚的自然资源,项目组尝试延续环境绿色自然的风格,以人为中心,打造健康、温馨的情景化“绿色生活+”社区。南门绿郡整体景观空间较集中,从自然绿植平面中提出元素,通过空间化处理,以直白的折线形式运用到现代风格的景观营造中。



植物配置上社区主景增大软景配比,在植物的选用上,多栽植自然生态的成熟植物,构成丰饶的绿色骨架,通过对景观空间的拿捏来描绘生态自然的景观体验,强调多层次的景观体验效果。植物栽植方式以自然式为主与步道的硬直的铺装稍作不同,植物组团的曲线更加柔和,构成了空间丰富的层次感,营造游览原野的体验感,也是对自然生长方式的倡导。



对于居民而言,活动场所是邻里之间重要的交往空间,简单的休息空间便能够产生意外之遇的惊喜,这也构成南门绿郡方案落地的体系。可以说,南门绿郡的景观更为流畅,水景设置在入口、廊架等重要节点位置上,配上各色花乔作为点景,提升节点的昭示性,居民走进景观里,会不自觉地随着植物围合的流线前行,在设置的几个节点停留。



南门绿郡以聚集组团+点景种植池的植物栽种方式构成小节点的景观空间,将朴树、蓝花楹等骨架乔木或种植在可供休憩的平台上,或种植在水景之上。与周围繁荣的植物景观对比,这种删繁就简的植物搭配,自然而然地烘托出场地野性中的一丝优雅和玩味。居民能够在停留时不断遇见新的人、新的景色,有新的感受。


  植物造景之时,我们常常也在做对现场把控的反向设计,场地的实际变化与条件限制,让我们对现场植物效果进行调整,让绿植形态更加适应场地。


南门绿郡现已建成投入使用一年余了,在后期复盘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设计而言,视觉的美与舒适存在一定的阈值,而设计如何平衡植物自然生长与人为干预矫饰之间的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南门绿郡而言,在打造景观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设定一个阈值,之后便需要不断进行维持和平衡。成熟的植物放置在空间当中,处在一个恰到好处的观赏效果,而随着植物自然生长,便有可能阻挡阳光,影响底层住户的体验,因此也产生了较多的维护成本。


  项目组遇到了许多施工难点,诸如乔木选型工作不够充分,种植定点不够清晰,使得现场乔木效果不足。传统对垒式的栽植方式过密,后期维护效果差。





现代简约

从野趣自然到对称规整

如今大区的造景风格不断变化,新型材料被挖掘和应用,产生新的景观体验。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不再拘泥于原生态的自然营造,开始拥抱多元的设计文化。规整的序列场景,让植物空间更加强调秩序与理性,在管理成本的节约之后,未来的园区景观变得更加的可控。

  凡尔赛宫在人为控制下产生对称规整的美感


  诺华公司总部广场,整个园区打造成一个动态社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园区,主要采用针栎、桦树和角树作为设计素材,大理石小路呈“十”字展布,形成规整的布局结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抽象图案效果,艺术与园林结合——是设计师彼得沃克“极简主义”风格的体现。


以彼得沃克为代表的极简园林风格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一改传统的植物对垒栽植方式,规整的园林设计,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运用,赋予景观作品独特内敛的气质。极简风格的园林设计也一直流传下来,影响了无数设计师。


另一例子的居住大区造景风格,我们从现代简约的造景入手,实践规整的园林设计。新城·悦隽天骄 建筑整齐横向排布,植物种植区域均被分隔为矩形,留下三横一纵的景观空间,空间内场地无较大的高差关系,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基于悦隽天骄原始地貌和空间现状,项目组尝试运用彼得沃克极简的设计手法简洁明快的线条营造小型空间、做区域主景,利用植物的连贯性渲染体验的仪式感,形成开阔的中轴对称景观。



根据悦隽天骄对称式的景观空间布局,设计团队打开空间,设置多个小广场作集散空间。根据空间特性,植物配置也以点植、列植、群植等自由组合,整体仍然为规则式布置,最终营造开阔通达的视野,呈现出现代园林的对仗仪式感,与整个空间和谐搭配。



入口空间的绿地、水景与地面铺装相辅成趣,组成一个对称的结构空间。小广场配置蓝花楹做主景以点植和列植为主做渗透空间,呈现为规则式布置,让植物组合形成日常休闲漫步的小广场,具有穿行和停留的需求,提升居民在空间中更多的交往可能。



从入口沿中轴线往前,中庭细长,需要在现有场地的空间格局上,围绕住宅建筑和景观空间进行优化配置,提供一个遮阴、聚集的会客空间。项目团队在中心轴设立独景主景树,孤立的朴树伫立水景上,宛如场地的心脏,与岗亭呼应收纳吸引视线。



悦隽天骄邻里空间景观延续中轴景观规整开放的设计风格,区域内每种材料的选择均清晰明确。在菖蒲带围合下,蓝花楹点景树搭配下沉草地空间,不同质感的纹理与整体空间的美感产生反差,形成剧院式的景观空间体验。未来蓝花楹冠幅增长,延伸出简洁的林荫空间,成为居民嬉戏停留的区域。



针对这次大区的设计,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将自然生长与设计预留的空间相结合,呈现的是与大区趣味相联系的是“共同成长”的概念,社区能够随城市的发展而生长的运动过程,成为居民记录幸福生活的记忆点。然而,由于园区内的植物选型偏幼,现阶段空间主景生长并不成熟,相对自然的组团栽植方式来说会存在枯燥与乏味之感。




造物的自然

大区才是景观的未来


自然与人工的命题,始终是设计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讨论。设计艺术带有造物的性质,人类来于自然,又用双手通过造物实践创建出一个人造物的自然,便存在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之分。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有了了解,产生认知,获得新的力量,从而推进人化自然的建设。


无论是南门绿郡,或是悦隽天骄,都是致澜在探索路程的一次尝试,我们在风格迥异的两条路上探索植物所营造的氛围。在我们看来,每一次实践都让设计者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于规整与自然的讨论,在我们看来都有不同的出发点,每一次大区的设计让设计者花费更多的思考,相比示范区,小面积的精致与浓缩点,我们做了很多。然而对于大区的设计,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精神需求和艺术审美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编辑:李亮、曾均建、许冬梅、邓颁、杨双涛、梁志晓



注:文章来自 致澜景观(ID:ZhilanDesign),仅用于交流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