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 | 越朴素,越高贵
越朴素,越高贵
---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简单而又朴素,
对于清水混凝土的理解,
不应该是繁琐,
更多的应该是简单而又自然,
不仅浇筑简单,装饰更加简单,
一次性成型不做二次装饰,省工省时,
同时又让建筑与众不同,
与自然的和谐接触,
让清水混凝土的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清水混凝土建筑以其精细的细部处理、
简洁而富有韵律的立面效果、
朴实自然的沉稳意蕴,
书写着具有东方禅意的空间诗篇。
清水混凝土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
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
清水混凝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
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
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
清水混凝土本身所拥有的
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
不仅对人的感官及精神产生影响,
而且可以表达出建筑情感。
因此建筑师们认为,
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
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
来越多的建筑师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
如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安藤忠雄等
都在他们的设计中大量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
悉尼那角如院、日本国家大剧院、
巴黎史前博物馆等世界知名的艺术类公建,
均采用这一建筑艺术。
清水混凝土的优点:
1.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不需要装饰,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
有利于环保:清水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
2.消除了诸多质量通病:
清水装饰混凝土避免了抹灰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的质量隐患,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等质量通病。
3.促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不可能有剔凿修补的空间,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迫使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使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降低工程总造价:清水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势必会延长工期,但因其最终不用抹灰、吊顶、装饰面层,从而减少了维保费用,最终降低了工程总造价。
在中国,清水混凝土尚处于发展阶段,
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
真正掌握此类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单位不多。
清水混凝土墙面最终的装饰效果,
60%取决于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40%取决于后期的透明保护喷涂施工,
因此,清水混凝土对建筑施工水平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技术常识 | 清水混凝土的保养:
要想表现清水混凝土建筑风格的最佳效果,最重要的仍是混凝土墙体的浇筑、保养及处理。众所周知,混凝土表面吸水率较大,如不作任何保护,历经风吹雨打,混凝土在自然界的环境下会遭受来自阳光、紫外线、酸雨、油气、油污等破坏,逐渐失去其本来面目,混凝土也会随着天长地久而日趋被中性化和破坏,其表面效果将日趋污浊,影响观瞻。因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透明保护性喷涂,不仅能解决保护混凝土的问题,使其更加耐久,而且可以起到防止污染、保持清洁,不会因为吸水而颜色变深,因而清水混凝土建筑在下雨中仍能保持颜色不变,而不象一些立交桥一样,一下雨就污浊不堪,因此它又被称为干性喷涂(Dry Coating)。
技术常识 | 施工工艺:
由于清水混凝土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因此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每次打水泥必须先打料块,对比前次色彩,通过仪器检测后才可继续打,必须震捣均匀,施工温度要求十分严格,适合在4-10月间施工。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要,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仔细;由于清水混凝土一次浇注完成,不可更改的特性,与墙体相连的门窗洞口和各种构件,埋件须提前准确设计与定位,与土建施工同时预埋铺设。由于没有外墙垫层和抹灰层,施工人员必须为门窗等构件的安装预留槽口,并且清水墙体上若安装雨水管,通风口等外露节点也须设计好与明缝等的交接。
技术常识 | 施工要领:
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关键有以下3点: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质量控制每块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配合比要严格一致;
新拌混凝土须具有极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绝对不允许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
原材料产地必须统一,所用水泥尽可能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砂、石的色泽和颗粒级配均匀。
以下部分来源:烩设计
ID:multidesign
混凝土是一种神奇的材料
当这种材料与文雅和现代主义的精确媲美时
混凝土又被公众重新重视
混凝土成为时尚杂志所熟悉的建筑材料
它被频繁地运用在商店、餐厅、朝拜圣地
甚至是一些郊外的房子
这种颠覆不是瞬息产生的
而是长期的积累
灰色的混凝土配黑色的楼梯
▼
凹凸的造型别具特色
▼
灰色的土和透明的玻璃相结合
▼
用混凝土造就楼外楼梯
▼
设计出一层一层的效果
▼
顶部造型设计
▼
全灰色也很有味道
▼
混凝土和玻璃真的是绝配
▼
在混凝土的墙上镶嵌一块大屏幕
▼
冷色系的卫生间
▼
万绿丛中一点灰
▼
站在厚重的混凝土上跳往远方
▼
随意捏造的墙体
▼
透过阳光感受艺术
▼
注:文章来自 新微设计(ID:land-2013),仅用于交流学习。
上期阅读-《在“现代设计”中寻求“古典营造” | 骨子里的中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