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姜昆的老底……
姜昆,出生于1950年,据百度百科介绍,他早年的经历是这样的:
尽管那个时代风起云涌,但能看出,姜昆似乎并不太热衷于政治,他只热衷于他自己的文艺爱好。
时代虽然能裹挟每一个人,但也不能排除个人在这种裹挟下的主观能动性。
上山下乡或者参军,是他们那一代人几乎躲不开的经历。姜昆,不算是逆来顺受,而是在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下,发现了也许能实现自己继续爱好文艺的乐观的一面,他参军到了黑龙江兵团。
在那里,他真的如鱼得水起来。
似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会一点与文艺挨边儿的东西,家家都有能拉胡琴唱样板戏的。
在偏远的黑龙江部队,人们更是拿姜昆当个宝。
那个年代,没有相声大赛的黑幕,没有领掌的副导演,我想,姜昆的出名,应该全靠自己的热情和努力。
马季是伯乐,他费了很大劲才把姜昆调进中央说唱团,而当时却没调相声世家的师胜杰,也许客观上也印证了姜昆在那个时候确实相当出色。
1979年,姜昆时年29岁,李文华52岁,六易其稿,他们创作演出了批判“四人帮”大搞形式主义的相声《如此照相》,并由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制作成《笑》相声专题节目录像,引起不小的轰动。(他的这段相声比微博自干五网上斗争早很多。)
这段相声是具有政治讽刺性的,初演后,他们听到了许多不同意见:有的认为作品有力地揭露了“四人帮”大搞形式主义的丑恶本质,说出了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有的认为“拿语录找包袱儿,不要命了?”“先别说是不是毒草,胆子可不小!”
而姜昆却毅然坚持演出下来,并成为自己的成名作。也正是这段相声,似乎让姜昆从自发到自觉去反应时代去反应现实生活了。正如张寿臣先生所言:相声不是政治,相声离不开政治。
中央广播说唱团,本身就是党政方针在说唱领域的一个宣传轻骑兵,传播,普及,寓教于乐,本身就是这个团体的应有工作。
此后,姜昆又上演了很多宣传党政方针的相声,宣传计划生育的《错走了这一步》《祖爷爷的烦恼》;反对滥砍滥伐的《严重警告》;歌颂新风尚的《我与乘客》《鼻子的故事》;宣传介绍北京人文风景的《游北海》;讽刺不良现象思潮的《想入非非》《哺乳诗》;提醒人们珍惜年华的《时间与青春》;讽刺官僚主义的《处长上课》;讽刺错误恋爱观的《如此要求》《爱的挫折》等等等等。那时,姜昆很好的完成了中央广播说唱团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也被全国观众认可。这当然有说唱团的地利条件,但也不能抹杀姜昆的努力。
时代的变化,一定会体现在文艺上。正如笔者在《相声现状之我见》中谈到的那样:https://m.weibo.cn/1463872011/4018978999454518
姜昆,在变化中也在努力。其与梁左合作不少至今仍颇有影响的相声,如《虎口遐想》《特大新闻》《电梯奇遇》《家庭喜剧》《捕风捉影》《着急》《是我不是我》等等(参见笔者《梁左相声赏析》)
https://m.weibo.cn/1463872011/3815169740095307
姜昆,从一开始的业余爱好到专业从事相声,始终不必讳言他的传统相声功底是不足的。但其借鉴传统《好字底》翻新的《夸家乡》,现代相声《是我不是我》,乃至传统群口相声《金刚腿》,他的节奏和人物的驾驭都是到位的,出色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艺研所的刘梓钰先生曾经公开对姜昆提出批评,指出其风格的僵化单一,并忧虑其随着年龄增长也许不足会更加突出,这样的批评是中肯的,善意的,也是真正文艺批评应有的。
实事求是的说,姜昆,本来就是以革命青年的靓丽形象与睿智深沉老工人形象的李文华搭档,而深入人心的。他风格的局限是与时代和作品有关的,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而他自己未能完全转变风格,也是他作为一个演员的遗憾。
尽管这样,他近年来在春晚上演出的《如此专家》《新虎口遐想》也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绝非一无是处。
不可否认,姜昆,是相声一个时代的巨星。1984年,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组织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相声演员评选,选出了10位深受观众欢迎的相声演员,合称“十大笑星”,这十大笑星是: 马季、姜昆、李文华、侯跃文、赵炎、唐杰忠、郝爱民、常宝华、石富宽、高英培。姜昆,榜上有名。
自从姜昆当了曲协领导,相声也因自身与时代审美趣味的关系,变得不那么可笑了以后,姜昆似乎莫名的被扣上“相声界反动势力”的帽子,在标榜非主流非著名的相声演员挑战权威的投机忽悠下,在北大相声外行孔和尚上纲上线的鼓噪下,姜昆的“反三俗”被坐实了“反动”。审美被审丑代替,这样的三俗难道不应该被抵制?
https://m.weibo.cn/1463872011/4029503367525327
在此,笔者并不想为姜昆那些配合形势歌功颂德空洞无味硬搁置人的相声做掩护(不是本文以上提到的那些相声),也不想为其走上曲协领导以后有些做法文过饰非,只想客观公正的回顾下姜昆的历史,对他绝不能全盘否定,乃至被一些人忽悠洗脑。
在洗脑之后,姜昆被对立为官僚媚上欺下的假想敌,从而引用某三俗演员的话,用他灌输的思维逻辑去片面的认识事物,从而沦为脑残,溺爱某三俗演员,抵制甚至谩骂姜昆。
姜昆,在相声史上与某三俗演员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啥他过气以后,我们不能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姜昆呢?
而溺爱甚至标榜自己就爱听三俗的听众,你们是否知道,你们的以传统相声卫道士面目出现,继而把自己打扮成主流极端叛逆者姿态的教主,曾经想通过中介攀附木匠打家具呢?是否又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过恶搞相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恶搞相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https://m.weibo.cn/1463872011/3657896501947013
顺便安利一下旧文:
https://m.weibo.cn/1463872011/4016452815788422
更多文章关注【门外谈】公众账号或微博搜索“启贺”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