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始终领着观众走

启贺 门外谈 2021-06-18




提起厉慧良,毁誉参半。有人说他目空一切,有人说他人品不佳,甚至说就是他挤兑杨宝森。厉慧良作为一个旧社会走过来的艺人,确实存在不足,但绝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十恶不赦。而据我所知,杨宝森先生是厉先生请来加盟天津市京剧团的,并双挂头牌(其在公开讲座中对于杨宝森非常认可赞赏)。而杨、厉隔阂是祸起一个女人从中挑拨的,绝不是厉先生方面的责任。

本文不想纠缠于其为人,只想客观的介绍一下这位武生大师。

厉慧良生于江苏南通海门,父厉彦芝是京剧琴师、教师,早年曾在天津演出,母韩凤奎、姨母韩凤英都是京剧演员。兄妹七人都在父亲开办的厉家童伶班,演出于长江、上海一带,颇有影响。厉慧良初学老生后改武生,厉慧良家学渊源,天赋甚佳,他于1930年师从刘晓香在上海练功,1933年从张福通学戏,后又向潘奎祥、赵瑞春、李桂春、产保福、关盛明、沈玉秋、郭三增、敖伯言、罗孝可、钱宝森等学艺,博采众长,在上海等地演出时被誉为“神童”。厉慧良曾为《通天犀》投师刘奎官,为《艳阳楼》问艺唐韵笙,传为梨园佳话。

他基本功扎实,程式娴熟,注重以武打程式刻画各种不同人物,善于探索,根据剧情灵活运用程式,以至有所革新,深受称赞。他在继承前辈京剧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吸取各家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厉慧良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自幼热爱京剧,甚至视戏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坚持练功,从不间断,即使在被投入狱中或牛棚里仍然要练功,默戏。他能博采众长,向前辈、同事,甚至向别的行当,别的剧种学习。他懂得继承与发展的辩证法,集南北两派的优点于一身,独具一格。

而作为艺术家的他,并不是因循守旧,而总是能具有超前意识。他的表演从不落伍,他最知道观众想看什么,自己能给什么;他最知道观众总是“喜新厌旧”忌讳雷同重复,自己必须变革以新颖……他,始终是领着观众走的。

他曾经谈过自己对于《长坂坡》“抓帔”一场的变动,他想到自己随着年纪增长,再按照大路“抓帔”以后翻“倒扎虎”,也许能演到60岁,那么,假如有一天自己完成不了这个动作了怎么办?他在盛年时候就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有着长远规划,他便付诸于行动,改“倒扎虎”为“抓帔”以后“扔帔”“接帔”,同样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厉慧良极聪明之处。

他能经过超人的长期训练创造出单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夹鞭、飞脚过人、飞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飞叉下桌、拧身跨腿、飞脚三越等十项绝技,发展和丰富了武生表演技巧中的高难度内涵,把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机结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更能根据自身年龄、表演状态灵活变化,采取其他方式方法代替原有技巧(如修改《钟馗嫁妹》的飞叉),而又让观众感觉不是偷工减料甚至更加精彩。

神,是出色的画龙点睛之笔,是一道华丽的闪光稍纵即逝,是情感交融到技巧里的短暂一瞬,精彩达到极致才出神,看厉慧良的演出就有这种感觉,他深深的掌握了观众心理。

而他的技巧安排又绝非是一味卖弄,就拿《艳阳楼》来说,他是博采了各家之优长,又根据自己理解,将南北技巧融合去芜取精,才形成了自己的最终版本。其特色之“醉打”便是观摩学习唐韵笙先生之版本后,吸收借鉴的。在“高登”与诸位英雄对打中,始终突出其醉态,使这出戏的武打独具特色。而在技巧选择上,也并非简单的杂糅,而是按照舞台美学安排对打中上下手亮相朝向、高低相呼应,使戏“整”。而他在武打中步法尤其讲究,没有费步,一个转身、一个跨腿,都是借势发力,借助上一个动作之动势连贯承接下一个,尤显连贯潇洒,简洁明快交代清晰。

厉慧良作为武生大师之过人之处,绝不单单是在武打技巧上的纯熟精到,更在于他时刻是从人物出发来安排技巧的。如《长坂坡》中树林巡视一场,厉慧良从赵云这位有勇有谋、忠心耿耿的常胜将军人物出发,运用京剧程式动作塑造人物。其由上场门到下场门再折返上场门的巡视,便区别于其他人,在细微之处显大家手笔,让我们来看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55o9wwu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厉慧良表演片段

 

而被吴小如先生推崇的王金璐先生在这一段的表演,两相对比,也许高下立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550qdst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金璐表演片段

 

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厉慧良先生本人是如何介绍这一场赵云表演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55yc2od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厉慧良谈《长坂坡》录音视频

 

其对剧中各个人物的理解透彻,对于程式的体认深刻,这些都是其塑造赵云这个形象,乃至其舞台一系列形象的基点,因此他才能游刃有余,精准鲜活。

成熟的艺术家的表演是清醒的,自觉的,他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精心打造的,从不草草了事。《挑滑车》是长靠武生的看家戏,就是这样烂熟的常见戏,厉慧良也有独特的“玩意儿”在里面。这里面还一段逸闻:1962年厉慧良肝炎好转后,安排其为毛主席演《挑滑车》,由于当时他状态不好,演出结束后大幕拉上观众反响一般,他也就没有谢幕(他脑子里认为谢幕,是观众在演出结束后,大幕拉上而观众仍然报以热烈掌声表示肯定,演员才再次出来感谢观众对自己的欢迎。而不是不分效果,一律出来谢谢观众买票)。也因此,成为了他的一条“右派”罪状——“不向主席谢幕”,也是令人啼笑皆非。

可在这次演出之后,39岁的他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不是找机会给主席谢幕),是为什么杨小楼、尚和玉五十多岁让然能够演出《挑滑车》,而自己却演不动了呢?在去山东的演出时间里,他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他找到了答案——是自己对表演技巧的安排不得法,没有起伏,没给自己缓息喘气的节骨眼。由此,他顿悟到了艺术的一张一弛。通过两个月精心打磨,他拿出了一个“全新”的、四两拨千斤的《挑滑车》。

 

https://v.qq.com/x/page/s0555grpwrv.html

厉慧良《挑滑车》闹帐  片段

 

其上场的“起霸”别具一格,而“闹帐”后出帐之冷笑,更为塑造高宠这位心高气傲之王爷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在此剧中,厉慧良能让靠旗说话,通过靠旗的俯仰摇曳展现高宠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京剧程式技巧完全被厉慧良运用到塑造人物之中,任其信手拈来。


而他作为单独折子戏表演的《挑滑车·违令出征》更是通过挥舞大纛旗抒发高宠之求战心切的心理。

 

https://v.qq.com/x/page/l0555vtyje9.html

厉慧良《违令出征》片段

 

厉慧良自出机枢的《钟馗嫁妹》更是凝聚了他的创造精华,几经修改完善(化用了《小放牛》甚至是迪斯科),最终成为自己独具特色的代表剧目之一。

据说当初厉慧良先生到北京演出,很多京朝派元老劝他弃己宗杨,他大不以为然,才引出一段“走马换将”的轶事。而今我们再来看这段公案,是否更加钦佩作为具有自己独特艺术追求的厉慧良,他不人云亦云的可贵呢?

https://v.qq.com/x/page/m015761mlzx.html

厉慧良《钟馗嫁妹》

 

感谢@戏迷知音  兄提供珍贵视听资料

2018.2.19 星期一

农历:正月初四

戊戌年【狗】年

甲寅月 壬午日

雨水

上不去台的观众

下不来台的演员


门外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