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声中的不同叙述视角

启贺 门外谈 2021-06-18

拙文曾经详细分析相声与喜剧小品的区别在于:

一、相声是“说法中之现身”,喜剧小品是“现身中说法”。相声的表演方式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间以第一人称的模拟代言。这样,在舞台表演上便体现出“一人多角”、“跳出跳入”、“一人一台大戏”的特点。而喜剧小品是“角色扮演式表演”。

二、相声在塑造人物手法上面:

1、多以“全知全能视角”进行不同人物的“跳入跳出”,尤其是相声演员与节目中人物身份之间的“跳入跳出”。而喜剧小品在塑造人物手法上,多以“限制视角”进行人物塑造。几乎没有喜剧小品演员与喜剧小品中人物身份的“跳入跳出”。

2、相声多使用相声舞台简单道具进行写意性的化妆、道具。而喜剧小品多使用接近生活真实的实物化妆、接近生活真实的实物道具。相声中需要介绍节目中的时间、地点、周围场景,通常使用语言描述。而喜剧小品就更多地借助戏剧道具、布景来表现了。

3、相声相比较喜剧小品在塑造人物上面,更强调相声演员的首要地位,突出相声演员高于角色、驾驭角色、统领角色的地位。

  ——《相声与喜剧小品区别初探》(点击查看文章)

相声虽然以“全知全能视角”区别于喜剧小品等戏剧,但在其内部演员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也出现了不同的叙述视角。下面详细分析之:

一、客观叙述视角

小说的全知视角纯客观视角,又称外焦点叙事。指叙事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只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不去追溯事情的历史背景,不涉及任何人的心理活动,叙事者也不抛头露面,评头论足,抒发胸臆。这种叙事角度在新闻作品中较为常见,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力度不够。

相声中的客观叙述视角近似于小说的限制叙事视角,它不同于小说中的纯客观视角,演员以第三人称(演员自身)为叙述角度,不进入人物之中进行表演,而是对事物现象等进行评述,展现演员的学养知识。

其风格的代表人物是侯宝林先生(这里仅以其鲜明的特点为主要分析对象,侯先生也有很多以第一人称表演的节目,但其总体风格属于限制叙述视角),代表作《歪批三国》、《卖布头》等。侯先生气质形象潇洒大方,嗓音洪亮甜润,喜爱结交文化学者,善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对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点评,其中不乏耐人寻味的观点认识,符合他一贯追求的学者风度。善于表演批谈论讲类的相声节目。

二、限制叙述视角

小说中的限制叙事视角,又称内焦点叙事。它是以小说当中的人物视角展开叙事的。它的叙述要受到叙述者视域的限制,即只能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他自己没有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更不能介入别人的内心世界。

相声中的限制叙述视角近似于小说中的限制叙事视角,是指演员以第一人称表演,直接进入相声情节中的人物,以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能,演员不做客观评述,而将评判权交给观众。

其风格的代表人物为马三立先生,代表作为《开粥厂》、《卖挂票》等。马三立先生形象滑稽,天生一副具有极强喜剧感的相貌,其结合自身特点,善以第一人称直接进入人物之中,运用低沉沙哑的音色塑造具有国民劣根性的小人物,将一切嬉笑怒骂寄予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形象之内。

马三立先生也有批谈论讲的节目,如:《三字经》,但并非置身事外,以第三人称进行评述,而仍是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塑造了一个歪批歪讲的“马三立”形象。

三、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

小说的全知全能视角,又称零度焦点叙事。叙事者无固定视角,并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作者可以不时变换叙事角度,一会儿写A君如何想如何做,一会儿写B君怎么想怎么做。这种视角常出现以中长篇小说中。

相声的全知全能叙述视角近似于小说的全知全能视角,是指演员无固定视角,洞察一切。在表演中不时变换叙事角度,进出于各类人物之中,有出乎其外的评述,也有入乎其内的摹拟、塑造人物表演。

其风格的代表人物为张寿臣先生,代表作为《巧嘴媒婆》、《小神仙》等。张寿臣先生具有深厚的学养知识,熟稔社会杂学,博闻强记,其相声作品往往在塑造鲜明的人物之后,通过深沉而不失幽默的嗓音,进行力透纸背的评点描述。其始终追求的正垫反翻风格中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在《巧嘴媒婆》中既有对媒婆行业的讽刺揭露,又有对其形象性格的传神塑造,画龙点睛,耐人寻味。

相声是一门具有极强个性的表演艺术,演员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表演路数,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相声演员标配礼盒

书籍:《幽默睿智的王佩元》

《历代笑话与相声》

快板一副

(立打横打音色均悦耳,由启贺监制)

快板一副¥200.00--400.00

《幽默睿智的王佩元》¥26.80

《历代笑话与相声》¥30.00

天津市内邮费¥10.00

外埠地区邮费¥15.00

购买微信:186043433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