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二人转见过不?

启贺 门外谈 2021-06-18


二人转,现在几乎都被妖魔化了,一提起这仨字,有的人眼前就浮现出低俗、淫秽、洋闹几个字,而真正的二人转是这个样子吗?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真正的二人转应该是啥样子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08sz5gab&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人转正戏:姜小利、李晓光 《大西厢·抱板观画 》


瞧人家二人转演员的演唱功力非同一般,它凝聚了白山黑水之间的智慧与才艺。这段传统节目使用的曲调叫【抱板】。


【抱板】也成【流水】。二人转常用曲调。是一种朗诵调,即落音固定,旋法极度灵活,缕着个音,围绕着个调即可演唱。绝大多数是归“6”调式。有曲头,有尾腔,曲身摆字眼起板落。记谱2/4、1/4、2/8均有,而其击板方法每小节固定一板一甩。【抱板】,顾名思义,是抱着板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演唱此曲调,由于是朗诵调的特点和演出条件的限制,乐队不伴奏或没有乐队伴奏,全凭两个演员自己打板,自己演唱。【抱板】最长于演唱“对诗篇”(问答的词句)。传统剧目《浔阳楼》《盘道》《争灯》等都用它唱,一唱就是几百句、上千句。【抱板】从节奏上分,有紧打慢唱、慢打紧唱、慢打慢唱、快打快唱四种。这四种板腔不是孤立、单独存在和使用的。而是穿插变化、对比着使用的,尤其是在较长的唱段里更是如此。【抱板】还有有一种旋律性较强的曲调,叫做【抱板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01oi35o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人转正戏:韩子平、郑淑云《西厢记片段》(抱板腔)


二人转表演当然不仅仅限于“抱板”,这只是其中一种曲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其他传统二人转曲目欣赏一下。


二人转在演唱方面,尤其讲究唱“黑红板”,那么,啥叫“黑红板”呢?


先认识一下黑板:


黑板?



肯定不是这块黑板。


【黑板】二人转音乐术语。节奏之一种。

“黑板”即后半拍起(OXXX),俗称板后张嘴。“黑板”是二人转主要曲调(如【武嗨嗨】、【红柳子】和【靠山调】等)起板的基本形式。黑板是与红板相对而存在的。它的特点是唱词躲过板,人们听得清,有棱角,便于演员呼吸。


【红板】有称“顶板”的。二人转音乐术语。节奏之一种。“红板”即正板起唱(XXXX),俗称板上张嘴。红板是与黑板相对而存在的。二人转一些主要曲调多系黑板起唱,因而红板能起调整节奏作用,以克服单调和平板。红板易于使旋律连贯,加强旋律性。


喜欢曲艺的朋友也许发现,二人转【抱板】的紧打慢唱、慢打紧唱、慢打慢唱、快打快唱,与李润杰派快板书很多处理有相通之处。而二人转提出的【黑红板】又与王凤山派快板的艺术核心异曲同工。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已有2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嘉庆年前后。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河北的莲花落而形成。另说是河北莲花落传入东北后,与当地大秧歌相结合,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在发展中还广泛吸收了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皮影、喇叭戏、河北梆子、评剧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二人转在历史上曾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流派。东路以吉林市魏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南路以辽宁营口县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曾有“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言语。


凝聚着200年艺人智慧结晶的二人转,随着时代变迁沉渣泛起、变异畸形,是这时代之痛,艺术之哀。


下期公众号将和您聊聊红极一时的二人转演员魏三,为什么要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