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念堂出品|一头沉
本文作者:葛念堂-小葛哥
书接上文,对口相声表演时,按照甲乙二人说表内容与语言风格的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贯口活”、“倒口活”、“柳活”、“腿子活”等。
那么,什么叫一头沉呢?
一头沉
写字台的一种,一般宽90公分,长110公分,有两屉的也有三屉的,在抽屉下方与桌腿相连处增加一个放文件的箱。
照这个解释,相声祖师爷不是我,而是鲁班?
别扯犊子,我这正修赵州桥呢。
鲁班同志,赵州桥是你修的吗?
打起那玉子(别看塑像听我词)我叫朱绍文,
三位稳坐我来说说“一头沉”……
相声里的“一头沉”
又称“单边”,按照捧逗两个演员说表内容语言的多少来划分的对口相声的一个种类。是指在对口相声表演当中,逗哏演员在说表内容上所占比例很大,而捧哏只作为辅助叙述表演的相声段子。“一头沉”多由单口相声发展而来,因而多带有故事性,逗哏的向捧哏的(实际是向观众)讲述故事;而捧哏的代表观众进行评点或提问,以使故事波澜起伏,生动活泼。
传统的“一头沉”相声,逗哏和捧哏之间的关系比较定型。逗哏的是机敏聪慧的智者,捧哏的则是糊里糊涂的愚者。这显然是唐代参军戏中“苍鹘”和“参军”之间一智一愚、咸淡见义的遗迹。
这类相声,偏重逗哏一方,逗哏的语言份量甚大,“包袱”也多出自逗哏之口,表演中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但捧哏的作用也不容低估,看似简单的言词与语气却对逗哏的叙述起着制约、提示和推进作用,因此,“一头沉”不是一般的叙述,而是对话式的叙述,二者经常融合在一起。随着相声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一头沉”捧逗之间关系也增强了。特别是捧哏的作用更为突出。一面跟观众交流感情,一面又为逗哏的铺垫。有时是顺口搭词,有时是提问争辩,有时是发挥补充,有时是故作惊呆,有时还虚拟人物进入角色,方式极为灵活。如《白事会》、《文章会》等。
《白事会》马志明、黄族民
张寿臣反对“一头沉”的称谓,认为这种称法不科学。
此种说法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卢德俊,其单口相声很好,经常带徒弟一起表演对口相声,由于徒弟功力有限,造成卢德俊表演的对口相声,逗哏比例很重,捧哏只是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这里一方面有逗哏演员节约演出费的考虑,也有捧哏演员确实能力差的原因。
此外无论是相声艺人的口头创作还是专业相声作家的文字创作,在构思阶段都会根据内容或创作成一头沉或创作成子母哏作品,即内容决定形式。因此一头沉又是相声作品的一个种类。传统相声中此类作品甚多,新相声中也不乏经典作品,如《夜行记》、《昨天》、《找舅舅》、《鼻子的故事》等。
欲知何为“子母哏”
今日探讨话题
您还能说出哪些相声属于“一头沉”吗?
【欢迎留言或后台讨论】
--END--
葛念堂
一个江湖上没几个人知道的会道门,成员隐蔽,组织松散,几乎所有显赫堂会的优长都不具备,但只有一条堂规颠扑不灭,那就是:做人不能念嘬!人间正道是沧(ang……)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