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盘上海垃圾分类,他们是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的?(下)

李明昕 乐分圈 2022-05-18
源 | 环卫科技网
作者 | 李明昕

“垃圾分类”虽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想要真正落地,做到人人自觉,人人参与,恐怕还有无数的“硬仗”要打。个人感觉这场“战争”和抗日有些类似,想要取得最终胜利,光靠喊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

那么,如何让“理想”落地生根?如何让“顶层设计”和实际执行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在这些关键节点上,如今的上海给其他城市上了“教科书”式的一课。

5月19日,环卫科技网发布了上海垃圾分类盘点系列上篇后,笔者将在下篇为大家详细分析上海的宣传与执行。

👉 点击蓝字,查看上篇:上海垃圾分类盘点:怎样做顶层设计更接地气?



虽然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已经无比发达,但想要一件事情以最短的时间人尽皆知,还是需要一番设计和规划的。而上海垃圾分类的传播力度之大,可谓史无前例!这也使得顶层设计立刻被公众熟知,做到这一点,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纵观上海垃圾分类宣传模式,是以政府导向为主,其他媒体为辅,二者相互交织的同时,采取“关键时间点加大力度,平日坚持不懈”的传播方式。

早期试点,引导参与


2018年9月,上海全市派发《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宣传指导手册》,遍布全市16个区、各大社区。《手册》围绕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怎么实施垃圾分类、答疑解惑三个内容进行展开。

▲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另外,在正式施行《条例》之前,上海部分辖区从2018年起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其中,垃圾四分类桶的配置,以及周边有关垃圾分类的文字、图片,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告知作用。后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类似下面这样的示意图几乎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

▲ 上海地铁口(左)和居民区(右)垃圾投放点宣传图片

比如,崇明、长宁等辖区在2019年之前就全面开始垃圾分类工作。以青浦区康浦景庭小区为例,该小区从2018年9月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组织了20多位志愿者组成“365环保卫士服务队”,帮助和劝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到2019年7月底,小区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90%以上,垃圾减少了约四分之一。

前期广泛宣传


2019年2月,为引领绿色生活理念,增强广大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上海电视台从春节起,每天17:30—22:30在新闻综合频道、外语频道以及看看新闻网等电视频道播出垃圾分类公益广告,让市民通过公益广告学习绿色生活新理念,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小知识。

▲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3个月后,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多了起来,甚至加入了流量明星的宣传。

5月11日,明星张艺兴发布的“终于又要见面了这次的旅程从长江入海口出发垃圾分类伴随着特别的欢迎仪式开始#极限挑战#”,转发超过100万。这对年轻人熟知和参与垃圾分类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 微博截图

同时,垃圾分类这一热点话题也被带入了校园。如5月30日,上海市闵行区第二届高中生辩论赛决赛上演巅峰对决,辩论的主题是“推进垃圾分类重在宣传教育还是执法”。

通过此次的辩论,不仅让当代学子对垃圾分类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更多新的启迪。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中期集中爆发


2019年6月,有关上海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进入集中爆发期,政府媒体发文加网友积极讨论,直接将垃圾分类相关话题频频推上热搜。

这个阶段虽然没有流量明星参与,但原创微博数量逐渐走高。垃圾分类“支持”和“好事”等表示积极正面态度的词成为网友发言的主旋律。

据统计,从6月1日到6月22日,微博上的政府政务号和媒体号分别发文1583条和1847条,主要是对垃圾分类进行科普和垃圾分类意识、习惯的宣传。在106篇阅读5万+的微信文章中,32篇为分类科普,22篇为世界和国内环保形式科普。

比如,6月13日,《条例》实施前夕,上海发布公布了《权威版垃圾分类指南》(阅读量10万+),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标准并及时告知公众。

▲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6月29日,上海发布发文:《假如垃圾们也有一个微信群……》(阅读量10万+),再次引爆了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热情。此文用轻松、幽默的聊天方式,将宠物粪便、外卖餐盒、马桶、奶茶等公众还不太清楚的垃圾进行了明确区分,深受群众喜爱。

▲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有了前期的大量铺垫,在7月1日《条例》颁布当天,上海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热度达到了顶点,甚至做到了全国皆知。

#上海垃圾分类个人扔错罚款#话题,当天阅读1.5亿,讨论2.4万,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3位。另一热点话题#轮到你了垃圾分类宣传片#,则来自日本悬疑电视剧《轮到你了》中的垃圾分类镜头,视频超过200万次观看,相关话题2万人点赞。

另外,#上海首张垃圾分类整改通知书#也冲上了热搜榜,当天微博阅读1.1亿,讨论6104,当事人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因为未将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成为首个被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单位。

截止7月1日晚上8点,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垃圾分类第一天"相关文章656篇,有关首张整改单的有294篇。而青春上海发布的《动真格!上海垃圾分类第一张整改单来了!现场视频在此》成为第一篇破10万+的公众号文章。

首日之后,地方政府继续加温垃圾分类话题宣传热度。

截止7月3日,有数据统计,有关垃圾分类,微博上的原创内容网友的比例稍多于政务和机构媒体,但在微信上超过5万+的公众号文章中,政府政务号和媒体控制住了绝对的话语权。20个政府政务号发文46篇,35个机构媒体号发文49篇,占比将近90%。

除了本地大号动辄上万阅读量的文章,网络各色段子更是层出不穷,它们的传播速度也十分惊人。

笔者个人认为,“上海垃圾分类”能迅速做到全市皆知,在于《条例》颁布前后,被逼疯的上海网友们脑洞大开而生产出来的各种段子,对于这种自带幽默色彩的“新闻”,传播效果比一张冷冰冰的垃圾分类表要好太多。

以下是部分当时刷爆朋友圈,屡上热搜的热门段子,今天看来依旧有一定的传播意义。

▲ 图片来源:网络

记得当初网友们调侃得最多的是奶茶和小龙虾。拿奶茶来说,剩余奶茶、珍珠椰果等残渣,还有杯子、吸管塑料盖等都属于不同的垃圾,要分别处理。

小龙虾也是如此,一只小龙虾的不同部位竟然分属于不同的垃圾,吃个龙虾显然不像之前那么容易了。

▲ 小龙虾身后事分类图(图片来源:百家号)

后期持续引导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后期对公众的宣传和引导也不可放松,上海市通过不同时间节点,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不同的内容,时时刻刻强调垃圾分类标准。

比如,双十二到来之际,上海发布及时发表《“双十二”要来了,不同类型的快递垃圾应该这样分类》,引导市民对纸箱、泡沫塑料箱、胶带等快递垃圾分类。

▲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此外,为持续开展垃圾分类,2020年12月,上海市民熟知的滑稽戏演员王汝刚正式受聘成为上海垃圾分类形象大使。他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垃圾分类更深入人心。

▲ 根据王汝刚形象,“男女老少”四款垃圾分类卡通形象(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一方领导亲自挂帅,上行才能下效


2018年8月-9月,为了让民众更加了解上海的垃圾分类进展情况,由市政府新闻办、市绿化市容局指导举办的“垃圾分类听民声——区长对话居民”系列访谈节目将陆续播出。

▲ 时任崇明区区长李政(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时任静安区区长陆晓栋、时任崇明区区长李政等多位领导接受记者采访,就市民关心的“不同的垃圾到哪里去”、“如何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运输工作”、“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等话题向公众进行了阐述,对自己辖区内垃圾分类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分享。

而在《条例》刚通过决议不久,2019年2月18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冒雨前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以及老港生态环保基地,专题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条例》颁布后第二天和百日等关键节点,李强也多次实地视察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以及可回收物两网融合中转站等地,视察垃圾分类工作。

▲ 李强视察垃圾分类工作(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此外,上海市领导班子对干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决心,足以体现在那场万人视频大会上。

2019年2月20日,上海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李强指出:“要敢于较真碰硬,一把尺子量到底,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以严格执法的成效保证垃圾分类的实效。要建立“‘方便大家分、引导大家分的机制,激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热情。”

201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调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的通知(沪府办〔2019〕14号),常务副市长陈寅为第一召集人,召集人则包括了黄融(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邓建平(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黄永平(时任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潘敏(市文明办主任),成员单位更是包括了39个相关部门及区政府。

而《条例》正式实施后,上海政府的“一把手”们更是时刻关注“垃圾分类”的推进。

2019年7月5日,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调研上海虹叶居民区、金融街海伦中心等地垃圾分类工作,他指出:“要积极引导,从实际出发方便市民投放,努力实现垃圾分类的常态长效,打赢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 应勇视察垃圾分类工作(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多位“头部”领导的重视,赋予了垃圾分类工作强大的“推进力”。

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办事处到小区物业,基层管理者和志愿者积极落实《条例》各个细则,让上海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真正的“生根发芽”。

◎ 志愿者队伍功不可没。

在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际执行中,上海小区垃圾分类的管理变成了“政府号召,里弄执行,志愿者/保洁工出苦力”的模式。并没有相应回报的志愿者队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9年1月,《条例》刚通过,上海曹杨新村街道碧绿湖花园小区业委会主任钱广义就拉起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值守小区的垃圾箱房,帮助居民分垃圾。志愿者在垃圾箱房轮流值班,指导居民准确分类投放,没分准的重新分……

志愿者们以身作则,激发了居民们的自觉性。在7月法规正式施行之前,碧绿湖花园小区的垃圾分类水平就已达到新规要求。(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 上海某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在上海,这样由业委会等民间组织发起的志愿者队伍还有很多。拿志愿者们自己的话来说,该吵的架一次没落下,只要最后垃圾能准确分好类就行!

根据地方政府《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成果介绍,到2020年7月,上海市成立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聘任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940名,135个街镇申报创建成为示范街镇;垃圾分类及《条例》宣传覆盖5800个居住区(村),6千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垃圾分类实效测评;举办《条例》集中培训1.6万余场次,完成居住区入户宣传980余万次。

◎ 一对一解决问题,绝不一刀切。

垃圾分类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上海因地制宜,不搞形式主义,也不搞一刀切,实际解决市民垃圾分类中的困难。

比如,关于垃圾箱房,可由小区居民自行协商,做到“一小区一方案”;为满足特殊人群非常规时间投放垃圾的实际需求,在全市各小区设置了6000多个误时投放点;为提高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知晓度,向入沪的外地手机用户发送垃圾分类公益提示短信;为让居民丢完垃圾手不脏,设置破袋和洗手装置,冲洗水和洗手池排水就近纳入污水管网。(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再比如,夜市人员密集,流动性大,遇到这种复杂的情况又该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以上海黄浦区BFC外滩枫泾夜市为例,该夜市因“自带魔都天际线”,每个周末都能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是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周末夜市之一。

▲ 黄浦区BFC外滩枫泾夜市(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整个集市一共设置了5个垃圾投放点,每个投放点都根据临近摊位的经营类型,放置了数量各不相同的分类垃圾桶。

例如,夜市中段以餐饮摊位为主;最靠近中间的垃圾投放点,湿垃圾桶配置明显多于其它三类;在湿垃圾桶旁边,还放有专门用于收集烧烤签子的小桶……

至于普通百姓关心的“撤桶并点”问题,上海市也从最开始的“坚定执行”变为了后来的“因地制宜。”

《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本市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于是,为了便于管理,有效监督,定时定点和撤桶并点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2019年5月27日,一篇名为《那些996工作的人们,从此失去了扔垃圾的权利》的文章,将发酵了几个月的不满情绪爆发了出来。以上班族居多的高档小区明园小安桥,有人拨打12345投诉定时定点,之后便是“无声的抗议”——将垃圾丢在楼道里、路边,甚至直接丢进绿化丛。

值得称赞的是,上海并没有忽视民众的声音。

6月21日,在爱芬环保的一场发布会上,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表示:“我们的态度是,既要坚定不移,也要因地制宜。”一周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再次明确,定时定点是约定而不是规定,要坚持精细化管理,做到“一小区一方案”。绿化市容局还专门制定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制度实施工作导则》。

后来,上海某大厦开始实施定时投放后,有居民提出:小区老年人多,夏天午饭后吃完瓜果,瓜皮放到晚上会发馊,希望垃圾厢房能在中午增加开放时间,大厦采纳了这一意见。投放一段时间后,考虑到早晨6点至7点投放人数较少,该大厦的垃圾厢房改为7点到9点开放。

◎ 科技赋能,提高效率。

除了居民住宅区,垃圾分类的另一个难点是沿街商铺。为此,上海运用科技手段全面开展“商户垃圾定时上门收集”全覆盖。

▲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比如,普陀区对5条道路、300家商铺试点沿街商铺线上收运系统,同时对接“一网统管”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和精准度。一旦出现投放异常,如连续3天没有垃圾投放记录,系统会自动向商户和执法部门发送通知信息,执法部门上门核查情况、督促整改。

测评、表彰……

各种手段推进垃圾分类


为提升上海垃圾分类的实效,让市民群众对身边的垃圾分类“有感觉”,2019年起,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机制。

测评围绕“五有”标准开展:即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长效管理、有分类实效。其中,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两项为基础项目,占分45%;有物流去向、有长效管理、有分类实效三项为提质项目,占分55%。

第一次测评开展时间为2019年4-6月,上海全市共计抽取居住区样本4051个,分布在16个区、220个街镇(乡、工业区),共计完成实地考察5246次,居民访问20409份,物业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访问4191份。前三名分别为崇明区、长宁区、徐汇区。

2019年7-10月,上海市开展了第二次测评,前三名分别为崇明区、长宁区、虹口区。

进入2020年,上海市对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机制进行了提升,考核、验收标准更加严格。

▲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另外,此次改动规范了测评频次,测评内容、五有标准也相应提升,考核难度加大。

▲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除了测评,上海市还开展了一系列表彰,树立典型单位,激励后进。

2019年9月,上海市发布2019年度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先进单位、示范街镇和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表彰名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进单位5个,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2个,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54个,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17个。

大力推进“两网融合”,

为可回收物找好“下家”。


据相关数据,上海立法实行垃圾分类一年间,全市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个,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量已接近7000吨,是2018年底的7倍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据了解,上海很多辖区、企业数年前就开始了可回收物体系建设。

比如松江区,2013年开始初步尝试低价值废品回收,2015年在全区全面启动了废品回收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到现在为止,已经建成了点、站、场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废品回收体系。早在2018年,松江每天回收的废品已经达到200吨,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每年可以节约3千万元的处置费。

▲ 松江区两网融合服务点(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据时任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介绍,该区有6家废品回收企业,布局了290个小区回收点,23个公共部位的交投站,13个街镇级的中转站,还有1个区级集散场,还建立了价格公开、投诉电话公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等“五公开、五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

另外,上海积极实行垃圾分类,在某些企业眼中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

▲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比如,上海城投环境资源分公司从2018年开始,在嘉定和徐汇两区陆续布设了1100多个回收服务点位。除了回收传统高价值的可回收物外,更是做好了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托底工作。报纸1.4元一公斤,饮料瓶1.2元一公斤,易拉罐5元一公斤,废塑料6毛2公斤……尽管回收价格不高,却也促进了居民尽量分出可回收物。

目前,各种回收创新模式已经在上海各个社区积极入驻,截止2020年7月,上海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一共有64家企业。(数据来源:绿色上海)

当然,笔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是说上海的垃圾分类就是这个领域的“天花板”了,它也存在很多问题。但瑕不掩瑜,上海垃圾分类的成绩有目共睹,想挑她的“刺”,请先做到她这个程度再说。

如今,很多城市也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某些地区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根本没有“雷声”,让“垃圾分类”成了一纸空谈。
作为一个外地人,到上海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垃圾分类是“领导真的管,民众真的干”!而这些体验,不是表现在“湿垃圾清运量又增加了多少吨,或实现了某某目标”等没有概念的数据上,而是看到当地居民真的能自觉地去参与、执行垃圾分类!

我想,这才是国家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想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吧。


有任何问题,
随时咨询班主任哦~

长按二维码添加班主任微信,

手机号:13370552853


点击【阅读原文】,
立刻报名!


  垃圾四分类为何总是“三缺一”?可回收垃圾桶不能省略!

  环卫人必备!环卫各车型配置方法及计算工具大全!

  10亿!浙江宁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收集、循环利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