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年,长江新区下好创新先手棋

长江新区
2024-10-25


1月4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寒风刺骨

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工地现场

已是一片忙碌

林立的塔吊间

近百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70多台履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和挖掘机

正忙碌作业

工地上

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

与基建设备轰鸣声

奏响了新一年的“奋进曲”


建设中的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


走进项目部,随处可见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标语,工地现场整齐有序,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操作。该工程计划今年6月底前竣工,为了赶回因疫情、汛情耽误的工期,公司从其他项目抽调人员加速施工,调整作业方式,一度采用24小时、三班倒的超常规模式,加班加点作业。“去年9月这里还是一片黄土地。很快,今年春节前将完成清淤、地基和支护处理。应该说我们有信心在原计划时间完成主体任务。”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负责人田霄峰说。
这座湖北省首座地下式结构水厂,采用全埋式处理,以绿色、循环理念为指引,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水质净化中心和水源工厂。不久的将来,水厂地下是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设施;地上是景色优美的城市公园,兼具生态调节、美化景观、防灾避险等综合作用。


长江新区起步区,谌家矶片区(左)与武湖片区(右)隔河相望。


抢抓机遇、快干实干,面对疫后重振、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痛点、难点、堵点,长江新区正在以“准”“实”“快”的举措和作为精准施策。
“晴天带伞、打伞干活”,已成为武汉疫后重振的常态模式。只争朝夕、奋勇向前的精神状态,在长江新区凸显得淋漓尽致。
打仗要有打仗的样子,疫后重振、高质量发展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这场战役中,改革创新是关键一招。“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长江新区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你们把企业前景分析做扎实!资信调查、市场销售情况一项不能马虎。”1月4日一早,刚过上班时间,位于长江新城管委会的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办公室内,一派热火朝天,有的人正在用电脑查阅数据库,有的人正抓紧翻阅资料,还有的为了比对企业信息,拿着一沓一沓文件在办公桌间走来走去。中心主任李健反复叮嘱团队成员,“一次、两次、三次,哪怕更多次地查询和沟通,一定要精准‘问诊把脉’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量身定制合适的高校科研成果,为后期项目成功对接铺路,确保有效推动科研成果从象牙塔走向市场。”
去年9月,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长江新区正式挂牌,为校企精准对接“牵线搭桥”,致力于加快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汉转化、落地。12月24日,长江新区举办的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专场现场,9个高校项目与武汉企业签约,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为现实生产力。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长江新区坚持“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一批科创平台,构建创新生态,正在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基地、创新重要策源地。
“长江新区肩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新的一年,将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力打造未来城市新‘样板’。”长江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长江新区深入推进起步区建设之年,这一年,长江新区征途漫漫,将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着重围绕创新发展,面向“绿色、生命、智能”三大产业方向,扎实推进长江新区副城建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们将克难攻坚、奋发作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用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 推荐阅读 ▼


☞长江新区开展元旦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检查

☞马泽江调研武湖清淤及综合治理☞官微年度盘点|我们一起走过的2020☞回顾|12月,长江新区奋力谱写未来发展新篇章
三步收藏长江新城

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


长江新城

欢迎您的关注!


策划: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

图文来源:长江日报

投稿:cjxc2018@sina.com

【版权归长江新城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长江新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江新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