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新区文化|21岁,他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
今年11月13日是黄麻起义爆发96周年
在长江新区六指街道
甘棠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有处“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烈士陈列馆”
陈列馆面积约120平方米
展陈着近百幅图片和珍贵的实物
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
再现黄麻起义波澜壮阔场景
展示了潘忠汝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烈士陈列馆。
黄麻起义是继我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它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
一张卒业证见证求学之路
展厅展柜内,一张由孙中山先生签发的黄埔军校卒业证书引人注目,证书用毛笔书写,虽纸张泛黄但内容依然清晰:“本校第五期学生潘忠汝 按照本校规定步兵科教育修学期满考试 及格 特给证书”。和卒业证书摆放在一起的,还有一本潘忠汝曾经读过的《瀛寰志略》,见证着潘忠汝追求进步的求学之路。
潘忠汝黄埔军校卒业证书。
潘忠汝曾经读过的《瀛寰志略》。
陈列馆参建者、六指街道退休干部熊和平介绍,潘忠汝黄埔军校卒业证书原件至今仍保存在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目前陈列馆内这件展品是展馆参建人员从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翻拍回来。
1906年潘忠汝出生在黄陂县潘家堰塆,1924年考入由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创办的武汉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拯救中国的革命的道路,1926年从武汉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块银元寄托思念
展厅展柜有一块银元,这是潘忠汝毅然投身革命后留给家人唯一的物品。
这块银元是潘忠汝留给家人唯一的物品。
参与陈列馆建设并担当义务讲解员的六指街道退休干部肖正明介绍,1927年夏初,潘忠汝从黄埔军校返回湖北,被党派往黄安(今红安)从事秘密革命工作。7月30日,当他离汉赴任途经家乡时,不幸病倒在家中,一连数日不能起床。但他想到自己身负党的重任,未等病愈,便毅然决定启程。
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再三挽留,潘忠汝对他们作了耐心说服,离开时,他从衣袋里掏出仅有的一块银元,交给送行的妻子,无限深情地说:“我有紧急任务,不能在家侍奉二老,往后家中的一切全凭你照料”。
“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你们等候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他临行前留给妻子的一句话。这块银元寄托着对丈夫无尽的思念,潘忠汝的妻子一直舍不得花掉这块银元。
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烈士陈列馆。
在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指引下,10月下旬,湖北省委为了加强对武装起义的领导,成立了鄂东特委,下辖黄安、麻城两县委,潘忠汝为黄安县委委员,11月3日,鄂东特委决定举行黄麻起义,成立了“黄麻起义总指挥部”,潘忠汝担任总指挥。
1927年11月13日,潘忠汝与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黄麻起义,14日攻克黄安县城,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潘忠汝担任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
一首自勉诗映照初心
领导黄麻起义后,潘忠汝率领鄂东军第一路部分战士继续奋战在黄安县,扩大起义成果。1927年12月5日,国民党军夜袭黄安县城,潘忠汝亲率鄂东军一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潘忠汝冲锋在前,率部与敌血战。
为保存这支新诞生的革命武装,潘忠汝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往返冲杀,六次进出城门。当他第七次护送战友们冲出重围时,不幸腹部中弹,但他不顾伤痛,用手托着流出来的肠子继续指挥战斗,终因流血过多,1927年12月6日壮烈牺牲,年仅21岁。
熊和平介绍,正是在潘忠汝的有力掩护下,鄂东军余部72人终于冲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为后来的红军扩大保存了革命火种。
1957年8月由毛主席签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新中国成立后,潘忠汝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陈列室展柜内还摆放着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1957年8月由毛主席签发,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证书背景中有金色“永垂不朽”字样。
潘忠汝写的自勉诗。
展厅墙面挂着一幅潘忠汝写的自勉诗:“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
“潘忠汝践行初心,坚守理想,为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命运英勇斗争,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这首自勉诗是他短暂而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熊和平说。
▼ 推荐阅读 ▼
☞武汉长江新区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将长江新区设为星标
新资讯不错过
长江新区
欢迎您的关注!
出品:长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
【版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长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