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截至12月21日22时,地震已致青海海东31人遇难,仍有3人失联。
截至12月20日9时,积石山地震造成甘肃113人遇难、782人受伤。12月21日,积石山6.2级地震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积石山县举行,会议通报,目前人员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工作重心正有序转向伤员救治、受灾群众安置和震区废墟清理。
北京房山蓝天队员在青海民和救援
灾区两种物资仍然缺乏“砂涌地带两三米厚,连房顶都能淹没,泥沙又稀又软,就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现在只能靠挖掘机、铲车清理出救援通道,再派人寻找失联人员。”12月21日晚,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视频采访了正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抗震救灾的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救援结束的10名队员正围坐在火堆旁取暖,“虽然救灾物资源源不断送来,但当地帐篷仍然短缺,也急需感冒药品。”根据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了两项任务,一是进入受灾村庄,搜救砂涌地带失联人员并排查房屋受损情况,二是接收、搬运社会各界送来的救灾物资。房山蓝天救援队领队陈文明说,10名队员中,一组5人前往中川乡,参与21个村庄的搜救排查任务,另一组5人在官亭镇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当地气温很低,但砂涌地带没有冻起来,即便有的地方冻住了上面一层,人踩上去还是会陷进去,要想在泥沙上行走,就必须铺上木板支撑。”代号为“闪电”的蓝天队员今年58岁,当天和队友排查了4个村庄,徒步10多公里,他告诉记者,村里非常泥泞,泥水达三四十厘米深,没走多久靴子和裤腿就湿透了,“目前主要靠大型的挖掘机、铲车清淤,先把村里的主干道清理出来,救援通道打通之后,人员再进入被掩埋的院落和房屋里搜救失联者。”因为遭受地震和砂涌的双重打击,有的村庄的房屋受损情况严重。“我们排查的一个村庄一共30户村民,有28户的房屋受损,其中有10户受损严重。好多房屋的后墙倒塌后直接砸向了土炕,即便没有倒塌的房屋,也成了危房,村民都不敢在里面睡觉。”蓝天队员王春勇说。房屋损毁严重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当地村民急需临时安置的帐篷。蓝天队员孙松玉说,他在一个村庄看到,一个8平方米的帐篷里住了14名村民,里面还有家具、锅碗瓢盆等物品,“我看他们地上铺得被褥也很薄,条件有点简陋。”孙松玉还发现,当地食物和饮水供应不缺,但因为温度低,有的村民冻感冒了,感冒药品比较缺乏。不过,帐篷、棉衣棉被和药品短缺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善。另一组在官亭镇负责接收、搬运救灾物资的5名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发现,社会各界一直持续不断地送来涵盖“吃穿住用”的各种物资。“我们一上午搬运了300多个大的编织袋,里面都是保暖的被褥和衣物。此外,还有取暖的炉子、烟囱,一个炉子一百斤多重,我们得俩人才能抬下车。”代号为“101”的蓝天队员说,其间,他和队友还深入一所学校的危楼中,帮师生将学习和教学的物品抢运出来。
虽然当地村民遭受灾情,面对前来救援的蓝天队员,他们非常慷慨和温暖。“当地志愿者给我们煮泡面吃,这是难得的一口热汤热面。我们去街上的商店买东西时,店主看到我们的蓝色队服,都不要钱,我们再三拒绝,他们说,‘那就成本价给你们,不赚你们的钱’。”代号为“板砖”的女蓝天队员说。正是这种感动让10名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寒冷天气里也充满干劲。66岁的吴鹏是10名蓝天队员中年纪最大的,年轻时他曾在燕山石化干了17年的消防员,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我妻子也是蓝天队员,我说我要报名去救援,她立马帮我收拾衣服和装备,还把我送到了队部。就跟我当年当消防员一样,听到警铃,就立马出动!”吴珍玉是一名有着10年公益经历的“老蓝天队员”,因为今年2月份参与了土耳其地震救援,这次她也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但是,有些救援经验发挥了作用,有些失效。因为天气冷,除了暖宝宝,吴珍玉还带了自发热的鞋垫。怕有余震,这次吴珍玉和队友选择在户外一处广场睡帐篷,“我还下载了地震预警软件,把半瓶矿泉水倒置放在桌边,果然凌晨4点多就遇到一次强余震,手机预警铃声把我们叫醒。”在土耳其救灾时十分缺水,所以这次吴珍玉和队友带了不少矿泉水,结果当地气温太低,所有矿泉水都冻成了冰疙瘩,要想喝需要点起火堆烤化才行。记者与蓝天队员视频连线时他们正在围坐着烤火,柴火熄灭后他们10人还会钻进帐篷里扛过寒夜,“白天拆了些纸箱子垫在了睡袋下面,等天亮开始干活就不会冷了。”吴珍玉说。
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 张宇,部分综合@央视新闻【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