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学旅行,我们如何一起成长

研学头条 研学头条 2022-10-09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古人箴言,都在阐明一个道理:坐着学固然重要,但,行着学更重要。书本中所承载的知识毕竟有限,只有行路,依托丰富美丽的自然资源,借力平淡有趣的生活细节,眼观耳识,才能在无限延伸的课堂中更好地实现自身拓展!而,研学旅行,作为承载道德养成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平台,恰恰就是我们实现在行中学的有力“武器”。

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完整、成熟的教育并不只是依赖书本知识的学习。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多次在文件中大力提倡。

从2013年2月2日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到2014年8月21日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再到2016年12月19日,《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文件的下发。

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研学旅行,作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的创新形式,顺应了中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浪潮,正成为素质教育改革新的风口!


2

当前伴随着研学热的兴起,各地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索。但在研学践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形式问题。现下的研学活动形式主要体现为夏令营、冬令营,大多重游轻学、走马观花,与研学旅行“在游中学,在学中游”的宗旨相背离,教育效果不甚明显。研学旅行是借助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在与自然、生活零距离的接触中,通过亲身的体验实践,使身心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获得成长。2014年4月19日,时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的王定华先生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

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

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

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

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王司长的讲话为研学活动形式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第二,安全保障问题。安全问题是研学活动开展中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难题。研学旅行涉及领域众多,包括交通、食品、住宿等,且服务对象多为中小学生,种种方面都给研学旅行带来了安全上的考验。研学旅行不同于当下流行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必须将确保学生的安全视为出发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给研学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第三,经费支撑问题。教育是一项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故不能让参加研学旅行的费用成为众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又一负担。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研学旅行,主要还是向家长收取费用,学校出一点、政府拿一点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着困难。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国家提出可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用除法来化解经费压力,为研学旅行推行保驾护航。

第四,组织协调问题。2016年12月19日正式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时,联合印发部门多达11个,包括教育、旅游、文化、发改、交通、公安、财政等等。由此可见,研学旅行涉及部门多而复杂。在协调过程中,如果统筹规划、管理机制等配套措施不完善,相关责任分解落实不到位,活动开展会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研学活动举办方的积极性受挫。因此,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层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研学旅行,不同于其他的团队旅行,也不同于亲子游,它是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在旅行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另一方面,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创新模式。“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研学旅行在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更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研学旅行发展环境,仅仅依靠研学机构、学校一家或两家之力是不够的,更需要来自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的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把握好思想这一方向盘,系好机制保障这一安全带,就研学旅行如何发展达成统一共识,建立研学旅行领域市场运作准入机制,制定活动具体实施准则,确保研学活动在一整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工作机制下,有制可循、规范操作。活动课程的设计、研学基地的选择、行走路线的规划,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地域特色,还必须保证学生在旅行中,有共同体验、相互研讨的机会。在看一看、转一转中,动口、动手、动脑,真正发挥育人导向的作用。而要想使活动品质有所保障,活动推行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学校、家长等多方的支持与配合。汇众力、集众智,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从不同角度为研学旅行更好更快的发展出谋划策。

破冰改革,试点先行。在全国试点城市已做出贡献、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发展更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况且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正值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蓬勃发展期。推行互联网+研学,实现研学与互联网的接轨,借力互联网,与专家互动,与学校互动,与机构互动,与产业互动,用互联网的思维连接教育机构、连接研学基地、连接研学机构,全面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

寓学于行、寓教于乐。研学旅行以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为依托,致力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实现学与行的有机嫁接,使学习真正活起来,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看中知识,更注重能力。研学旅行就是一个满足能力需求的发展空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研学旅行发展的势已借由国家政策的出台造起,我们应顺势而为,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

研学头条1月-2月活动动态

2019.1.18-21:全国研学辅导员实操体验培训课(黄山站)

2019.2.23:研学头条 | 研学旅行海南私享会

版权归作者所有,研学头条整理


研学头条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关注研学头条的那些人和事儿,每天为你献上研学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业大事件。欢迎大家关注研学头条(ID:headline_yanxue)。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热门===

研学旅行的实践意义

不读书,你拿什么跟人开玩笑

新思考 | 研学旅行如何“研学”

古人说:想成为人生赢家吗?去游学吧!

搞懂研学产品的底层设计,让你的企业少走弯路

关于研学头条

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


一个想和你分享一切美好的公众号


公众号:研学头条

微信号:孙真老师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