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学旅行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学头条 研学头条 2022-10-09

 / 研学头条  图片 / 网络

来源:网络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提出“路就是书”的观点。研学旅行,就是路和书的融合。研学旅行是一种以行走为基本形式、具有教育性原则的学习,学生以团队组合行走在一个对他们充满挑战的全新环境。学生在游历祖国山川风光的同时,会实现历史、地理、人文各大学科的融合,实现多方面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用生活教会学生理解课本上的文化。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活技巧、交际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研学旅行旨在促进中学生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记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为保持学生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研学活动的有效性,指导教师应采取合适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自主学习。

1


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减少外界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得到优化。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得到重视。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 课后与课外四个方面。

课前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是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中的自主学习行为体现在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升华。

课后,学生需要进行自主复习和查漏补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以往,校园内的自主学习活动局限于已有的书本知识,学生缺乏获得第一手知识的途径,缺失了自主发现新知识、探索世界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进行挖掘知识和自主学习的体验。研究性旅行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再以教授知识为主,而是引导学生融合跨学科知识,展开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过程,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研学旅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把研学旅行的过程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将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相结合,促进研学旅行和社会人文、科学技术等课程的有机融合。

在研学旅行途中,教师强调引导学生对地理、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 并且寻找小组兴趣点,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获取更多资料,为研学课题研究做准备。整个研学旅行中,教师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确立具体的研究内容,从而开展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研学旅行活动。


研学旅行中的指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一、注重提高自主体验的含量

在21世纪学生综合发展理念的引领下, 教师在研学旅行中要在小组合作探究、实地体验、调查研究和综合实践四个方面帮助学生,而顺利完成这四项训练的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是研学旅行途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方式、更直接的知识来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提高自主体验、自主学习。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应是各个环节的主体。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看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 教师可设立小组讨论的机制,比如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其他同学对组员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研究性问题的提出不是简单的口头叙述,而是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阐释。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设计报告,并从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整个开题报告准备过程由学生主导,教师只需在必要时提供指导, 确保开题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在研学旅行的背景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含量。在平时学校的学科学习中,由于学科内容多的原因,学生学习的时间多是碎片化的,而碎片化的自主学习时间并不能给到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而研学旅行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与空间,教师的角色即是辅助学生合理利用时间与空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二、注重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研学教师引导学生首先阅览此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材料,旨在缩小学生资料查阅的范围, 减轻学生海量阅读资料的压力,提高资料筛选的效率。学生仔细阅读了目的地信息后,研学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对目的地的地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广泛的涉猎,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研学旅行的基本情况与目的地有关信息,扩大知识面,同时也为接下来学生对具体课题的选择与分析奠定基础。在学生广泛查找与阅读资料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擅长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根据研学教师的要求,学生自行进行任务分工,大致分为资料采集、现场采访、全程记录、整理统筹四个方面,并根据研学旅行的日程安排将分工细化到每一天、每一个时段、每 一个人。

研学教师在研学旅行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校园里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将知识活化,为实践活动打好理论基础。研学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有条理地整合学科知识,为同一个研究课题服务。在每一天的研学实践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的归类整理、研学日志的编写以及对当天研学的总结与反思、相互分享。


三、注重创新组织学习的方式

研学旅行不仅旨在提高学生的资源整合力、自主学习力,还注重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课堂中单一的教师教授知识给学生到研学旅行中的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相互引导学习。

研学行活动中的分工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将课堂中的任务型学习搬到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进行资料的搜集,并及时向指导教师反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后继续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变的环环相扣,互动频繁。从抽象概念到文字阅览再到实地接触,这样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能力。除了引导学生研究课题、分享知识以外,指导教师也应注重引导学生协调组内关系。研学旅行途中,做好小组建设也是指导教师在研学旅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研学旅行的群体是由学生、教师、领队及当地导游组成的一个小型团队,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如果组织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都难以顺利开展。所以,建立团队中相互帮助、 互相监督的机制较为重要。这样的帮助与监督不应仅仅来源于教师和领队,更重要的是应来自学生内部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建立管理制度,通过设立小组长、记分员、摄影师等职位来组建一个小型团体。这种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研学旅行中的指导教师应该在旅行途中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拓展视野、丰富自然社会人文知识的尝试。研学旅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一般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多停留在书本知识,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指导。与普通旅游不同的是,研学旅行注重自主性的研究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的心智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保障研学旅行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性:

首先,指导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量的保障。

其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进行课题研究。

再次,教师应注重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提倡生生互动、相互引导。


指导教师应该努力成为研学旅行的探索者, 优化学习路径, 为学生寻求创新的学习方式与方法,积极推动研学旅行的高效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研学旅行,不是我们带孩子看世界,而是世界借由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一起出发,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全。在研学旅行的途中,孩子们不仅学会自己整理背包,自己打饭,自己解决困难,与同伴携手互助这些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在旅行游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新的知识,会提高他们的知识层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行走课堂中的体验式学习,让学习者自主探究,并合作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体验性是指孩子在体验中长大,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就无法代替孩子自己的体验。群体性是指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优质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

↓↓↓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


全国研学辅导员实操体验培训课(黄山站)


2019年3月3日-6日在黄山举办


小伙伴们快来抢座位吧

2018.3.12:研学头条 | 研学旅行山东私享会

联系人:138 5595 5357(胡老师)

版权归作者所有,研学头条整理

文章来源于研学头条,研学头条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关注研学头条的那些人和事儿,每天为你献上研学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业大事件。欢迎大家关注研学头条(ID:headline_yanxue)。

转载请联系研学头条,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热门===

从校外教育谈研学旅行

在研学旅行中坚持“八个融合”

研学旅行为什么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如此关键?

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致开学:年少总觉学习为父母,长大才懂不学有多苦

关于研学头条

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


一个想和你分享一切美好的公众号


公众号:研学头条

微信号:孙真老师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