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学旅行|地理视角下的研学旅行

研学头条 研学头条 2022-10-09

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也越来越重视,研学旅行工作也在持续发展,各大研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许多传统旅行社也纷纷开启转型模式。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研学旅行涉及到教育教学、专业培训、户外体验、安全防范、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基地营地、第三方确认、保险行业等许多部门,影响范围不可小觑。

研学头条作为研学旅行行业的新媒体,我们这次也有幸采访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城市规划硕士、云端地理负责人杨新宇。


1

结合您所从事的地理教学工作

能否谈谈是如何看待研学旅行的?

1.研学旅行契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生活地理、地理教学生活化和研学旅行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教育理念相同 。

2.研学旅行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构建意义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具体的情境问题具备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品质,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将三维目标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提炼为地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炼为地理品质。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研学旅行可以重构地理课堂情境,是校内课堂的校外延伸,使教学和学习情境更加生动灵活,是深化课程改革和立德树人的切入点。

● 研学旅行是“从做中学”的升华,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地理实践的过程中主动体现出来的具有的调查,分析,模拟,实验的能力和品质,是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精神。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实践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快乐,对未来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不断的正反馈作用。

地理实践力需要在地理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断设置合适的课程,完善学生潜在的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是这种课程最好的载体,拟合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的时间能力达到“明天”的水平。

目前的高考题目情境的设置更加的新颖,问题更加贴近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设问更加巧妙,没有生活的学生解决不了高考题目,研学旅行将学生转移到了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教室之中,在大自然中“从做中学”,呈现出更加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使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

● 研学旅行通过重构人地时空,增强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

人地协调观包括人地关系和人地观念,人地观念是对人地关系的判断和理解,人地观念主要有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环境为中心的环境决定论,人本主义自由观反射出的人类中心论,近代工业文明以后环境崩塌,关于人地关系重新思考后的人地伙伴论。人地观念是地理学以及地理课程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遵循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是理解地理学的钥匙。

高考地理试题首先是情境,既有情又有境,以情入境,情就是人地协调的观念。学生在目前的课堂教学的方式中,不能做到与自然和社会的有机结合,造成两者之间的结合脱节,用情不深。

研学旅行使学生更加融合于大自然和社会之中,增知涨识,陶冶情操,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意识。

● 研学旅行有利于提高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增强看问题的方法

综合思维,综合是相对于分析来说,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反之亦然。任何综合,都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任何分析又必须以综合为指导。分析与综合在后一层次上的重复总比前一层次要深刻得多。

“综合思维“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用综合的,全面的,动态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

区域性是地理科学的第二个本质特点,由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距离和区位,人地相互作用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各具特色,借助区域的分析方法,可以降低分析的难度,得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研学旅行通过具体的某个区域,教师可以重新设置一些和当地联系密切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位置,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思考当地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演化过程,和解决措施。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创新,提出合理的观点,研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伪,辨别有用信息,分析问题,发散创新的能力,使理性认识更加的感性化。

学生回到教室,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养成,对新问题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解决问题更加的真实,更加完整和贴地气,有利于构建比较完整和开放的知识体系,遇到相似的问题能举一反三。

3.研学旅行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强调的是共性教育,按照教育课程培养学生;

校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以满足兴趣培养目标。

两者可以相辅相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校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出真知,其中的“真知”指的是能力,也指人的品格。无论是道德品格的养成,还是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实践,都离不开“行”,核心素养就是在丰富的、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通过体验、探究而养成的,是在跨界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行,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特别重要。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2

您如何评价一次地理研学课程的成功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要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给予学生评价。这能让学生在获取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主动参与到研学旅行过程中去。

地理研学旅行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三方面来阐述评价的过程

要遵循发展性、过程性、激励性、多样性评价原则;

评价内容要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研学旅行成果评价等四方面的内容;

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及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

从您的角度看地理研学课程该如何设计

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一定的类似,两者都是基于有某种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只不过,学校课程的组织形式更加明了。研学旅行由于是在校外,旅行地点的选择、游览资源的开发、研学任务的确定、讲解员的培训、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等教育内容及其进程,这些都是研学旅行这门课程所要考虑的。

“三阶段四环节十步骤”研学旅行课程模型是在研学旅行课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模型。

从研学实践的视角,可以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简称研学旅行课程的“三阶段”。

课前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准备阶段,

课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

课后阶段是研学旅行的总结阶段。

研学旅行课程理应遵循课程建设与编排的要素设计原则,根据泰勒课程理论,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简称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阶段。

“十步骤”是不同阶段中具体的步骤,分别为:课程主题和目标的确定、人员组织、精选资源,初定线路、注重实地考察,制作研学手册、生活管理、学习管理、研学作业的完成、研学成果展示、生成性学习、研学成绩的认定。

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三阶段四环节十步骤”流程图

未来地理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需要依据现代课程理论,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实践性课程的特点,重视课程内涵的打造,做好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4

您觉得目前地理研学课程开发实施的主要问题在哪

要使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目前,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第一,课程的素养目标不明确。

通过研学旅行究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品格和素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理性的分析。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许多研学活动没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及目标,活动随意性很大,育人效果不理想。课程目标的构建使用格朗伦模式:“总体目标——具体行为”,格朗伦认为

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过程,考虑到这些内部心理的变化不能直接进行观察和测量,因此需要出具反映这些内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总体目标为教师的教学意图,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想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体现了学生的心理过程变化。

具体行为着重描述学生可以观察的具体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可评价性与操作性,具体目标的设定应体现出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二,地理研学课程内容及问题浅层化,“只有学没有研”。

一些研学活动内容简单,大多都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浏览,存在走马观花。问题设计过于直白、傻瓜,设计的问题大多是横向延伸,没有形成问题的纵向梯度联系,题目的系统性不强。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更没有在地理思维能力上让学生有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育质量不高。

本人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认为,研学课程的问题应该抽取高中地理学科“节点”知识,该部分知识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和应用性,易构成知识串,形成思维链。在理解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养成地理核心素养的演绎能力。问题设计遵循小切口,大纵深,链式追问,注重思维回路。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地理研学课程的组织形式单一。

缺乏校内外课程的整体性设计和统筹协调,还没有打破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组织育人体系,构建单元教学模型;也没有把学校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有效衔接、统筹考虑。


5

从您的角度认为研学旅行中地理教师该怎么做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多尺度、交叉性、耗散性、复杂性等特点。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地理学兼顾自然和人文视角,视角独特,地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而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会直接影响整个研学旅行活动目标的达成。

“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这就意味着,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必然是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对地理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关键是老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核心素养。应加大培训力度,在各部门出台研学旅行细则的基础上,把培训内容渗透到国培、省培、市培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让各级各类教师都了解、掌握研学旅行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组织好研学旅行活动,地理教师本身必须要亲自感受,亲身实践,勇于探索。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过程中,可开拓地理视野,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将地理教学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整合的能力,建立更加适合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的认知体系,有利于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具有较高学科素养的地理教师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能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只有学没有研”的现象。

最后,杨老师也说了研学旅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为中学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应牢牢抓住契机,借《意见》出台的东风,争做研学旅行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探索者。

研学头条作为研学旅行专业的新媒体,我们通过对“研学人”系列的专门访谈,让不同行业的人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把握中国研学旅行的正确方向,共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事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


全国研学辅导员实操体验培训课(黄山站)


2019年3月29日在黄山举办


小伙伴们快来抢座位吧

研学头条3月活动动态

2019.3.23-26全国研学辅导员实操体验培训课(西安站)

联系人:189 9185 6127(何萌)

版权归研学头条,研学头条发布


文章来源于受访者的书面访谈,研学头条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关注研学头条的那些人和事儿,每天为你献上研学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业大事件。欢迎大家关注研学头条(ID:headline_yanxue)。

转载请联系研学头条,图片来源中湘鑫盛

====往期热门===

研学旅行︱请让专业的人来服务

壮游︱有种更加走心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专家视点 | 研学旅行课程的多方共建

研学旅行︱让学习发生在更深、更高处

关于研学头条

研学旅行垂直新媒体


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


公众号:研学头条

微信号:孙真老师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