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规范推进研学旅行,这五点很关键!

研学头条 2022-10-09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王晓燕

文 / 王晓燕 图片 / 网络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itedu2012)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当前,研学旅行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受到学校、社会、家长的共同关注。然而研学旅行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市场化、功利化、生意化的趋势。


1

研学旅行政策研制背景

回顾研学旅行政策制定的初衷,我们看到2012 年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访问日本后写的一个批示,里面提到他访问日本,对日本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修学旅行印象极为深刻。对比之下,袁部长深感我国的教育方式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否则孩子的身心健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都将留下不足。

随后,教育部成立了研学旅行课题研究小组,开始推进研学旅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袁贵仁部长认为,开展研学旅行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全国普及、经费如何筹措、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当时主管基础教育的刘利民副部长提出,希望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引进研学旅行的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因地制宜地做起来。因此,教育部经过先行的研究、试点工作,又经过四年半的不断沟通协调,最终在2016年11月30日联合其他10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目前研学旅行正在快速推进过程中,《意见》发布两年来,教育部已经构建了一个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的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从2017年到2018年,教育部已在全国遴选命名了621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初步形成了能够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布局。


2

研学旅行的核心要义

关于研学旅行的定义,目前社会上在推进运用过程中已呈现出广义和狭义之分。比如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它的定义就是不一样的。

旅游部门的文件中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教育旅游,

而教育部文件里边明确定义为教育教学。

我本人认为,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研学旅行,应该区别于社会和市场上的广义的研学旅行概念,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一定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

但是当今的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一个泛化的概念,公司可以进行研学旅行,家庭也可以进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要有一个以教育性原则为主的界定。从教育部来说,在2017年,把研学旅行一词改称“研学实践教育”,就是明确了研学旅行不是教育旅游,而是教育教学,是实践育人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教育部以五大板块为主题,

即优秀传统文化板块、

革命传统教育板块、

国情教育板块、

国防科工板块、

自然生态板块,

在全国遴选命名了621个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

发展到今天,站在研学旅行已经进入初步发展阶段的新起点上,我觉得科学规范推进研学旅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这是确保研学旅行育人效果的根本。

研学旅行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入研学实践教育中。

通过研学旅行让教育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求。针对长期以来疏于德育、弱于体育美育、缺于劳育的问题,通过加强实践教育,换脑筋、换思路、换方法,改环境、改途径、改习惯,完美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2、提高研学旅行的教育质量,开发出一大批精品课程,这是保证研学旅行育人效果的核心。。

现在各个机构、各所学校、各基地营地在推进研学旅行的过程中都在关注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影响研学教育质量的一个专业性问题。

3、打造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是确保研学旅行育人效果的关键。

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校外教师不了解学校内的教育,不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而学校教师在走出去的时候,对于怎样利用外在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也存在诸多困惑和迷茫。

下一步,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使所有教师都能够持证上岗,真正使教师成为整个研学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承担起专业化育人的职责。

4、构建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真正做好做实研学旅行,还要逐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监控研学旅行全过程中的主题、步骤、方法、实施、效果,分析研判研学旅行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进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研学实践活动的过程,着眼于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究意识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社会、他人的态度和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等。

评价体系不仅要覆盖学生、教师,也要覆盖学校与政府相关参与部门,将研学旅行的目标、任务、人员安排、经费划拨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可以更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动态评价等。

5、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这是确保研学旅行育人效果的前提。

由于研学旅行的课堂多是在路上,开放性非常强,所以安全性原则是确保育人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针对以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学旅行,需要对研学线路、课程设计、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3

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学实践教育非常重视,指出青少年学生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许多学生就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这就要求我们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里边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一定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纲要中也有明确的界定,即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面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自然生活中去发现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放在 “考察探究”这一部分。

目前对于研学实践课程的认识,很多人还存在一些模糊性的认识。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和我们的学科课程到底有哪些区别?

今天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重复训练学科知识技能的教育模式已经受到了批判和扬弃,新的学习方式强调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是问题式学习、研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

如何推进研究性学习,已经有很好的先行教育理论研究。比如,杜威提出的“思维五步”。在“思维五步”的基础之上怎么样去进行教学,他又提出了一个“教学五步”

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

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

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

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

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按照并借鉴这种理论来推进教育教学。学科课程是以目标达成、考试为单位的阶梯型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是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课程。

所谓的阶级型学科课程,是指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一堂课都制定了具体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然后通过统一的考试去衡量。

登山型课程是以主题探究为主的,这也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特征和表现形式。即有的学生可以从这条路径去探究,别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另外的那条路径去探究,最后只要能到达山顶,达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是实现了育人效果。


4

学校推进研学旅行的实践策略

对于学校来说,在推进研学旅行的过程之中,要关注五个统筹,关注学校围墙之外的各种各样的资源。统筹资源在课程开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天然资源在那里,并不就是全部可用的教育资源,而是需要教育者去选择、开发,需要进行资源的转化。如何把外部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把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

因为在推进实践教育的时候,教师必须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经历几个阶段,比如,

从无目的到有目的关注资源的选择,我们找哪些线路、拿哪些资源作为课程内容,需要从兴之所致到预先规划,从关注有形资源到综合利用资源,从利用资源到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

正是因为研学旅行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我们把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而且要把它组织成非常好的教育环节和步骤。

总之,研学实践教育是要通过体验、体悟、体认和体行等环节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


全国研学辅导员实操体验培训课(景德镇站)


2019年6月19日在景德镇举办


小伙伴们快来抢座位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研学头条整理


作者: 王晓燕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章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ID:itedu2012)。

转载请联系作者,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热门===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校本实施经验,速速get!

研学旅行丨你的教育初心,才是他们的起跑线

怎样的课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旅行丨我们如何应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学旅行?如何让孩子在研学旅行中得到最好的体验?

关于研学头条

研学旅行垂直新媒体


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


公众号:研学头条

微信号:孙真老师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