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7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2017-09-30 安全应急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了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016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及DB37/T ****-2016(细则)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区域网格化管理

区域网格化管理是将物理区域层层分解划分,确保风险点的安全管理责任得到落实,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

区域网格化管理可以采用工厂划分到车间,车间划分到工段班组,工段班组划分到生产员工的划分法,做到物理区域全覆盖。

3.2

信息多样化(在后面章节里面写细写具体)

为使得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和结果具备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而需要多人参与,多个层级参与或者多个专业参与提供信息的方法。

4 准备工作

4.1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明确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分级管控及持续改进的要求,确定各类清单及分析记录的格式。

4.2 建立组织机构及职责

企业安委会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负责,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1 主要负责人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

4.2.2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负责组织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方法。

——支持各部门实施危险源辨识培训。

——监督检查危险源辨识活动过程和在日常检查中抽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清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4.2.3 其他职责

 

(1)工会负责监督检查部门危险源辨识活动过程,审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清单。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活动的组织实施,负责本部门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结果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中贯穿应用,负责将危险源辨识结果对员工进行培训,负责本部门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活动结果的文件化和定期更新评审,负责本部门的外包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过程推动及在本区域工作的外包项目危险源辨识的审核确认。

4.3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的划分应有利于危险源辨识的实施,在制造车间宜将独立生产线作为划分单元,公辅区域宜将独立系统作为划分单元,识别单元中的作业活动作为风险点。避免因过度拆分导致危险源辨识时出现因上下、前后关系不明而漏辨识的情况。单元划分示例:

冲压车间:开卷落料、冲压、模具设置、模具维修等;

车身车间:底板、侧围、总拼、补焊、表面调整、门盖等

油漆车间:前处理电泳、电泳烘房、电泳打磨、密封、中涂喷房、中涂烘房、中涂打磨、面漆喷房、面漆烘房、精饰整理、点修补、报交、注蜡、调漆等

总装车间:内饰安装、底盘安装、车辆返修等

物流运输:卡车运输、物料叉车接收、叉车物料驳运、物料拉动上线、物料空箱返回、整理、发运等

公用动力:压缩空气、天然气、蒸汽、供电、给水、污水处理等。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细则5.2.2条所包含的内容。

5.2.2 危险源辨识

5.2.2.1 生产过程的危险源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风险点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清单,参见附录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2。

5.2.2.2 危险源辨识的输入信息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

——为避免危险源辨识遗漏,工段、班组应长期保存区域内或区域相关的事故记录。

——设备设施的工艺图纸、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数据表等。

——发动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危险源辨识过程,从多个视角来查找危险源。常用三步法:第一步是由最熟悉/最了解这个风险点的老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再由不熟悉这个风险点的新员工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去发掘老员工可能因为熟悉而忽略的风险;第二步由工段长召集负责该风险点的生产人员、维修人员、工艺人员一起,对已经辨识的危险源进行讨论,找出遗漏或描述不当的部分;第三步由车间主任、安全工程师、维修主管、工艺主管、生产工段长一起,逐条评审风险点的危险源辨识,通过横向对比等方式进行纠偏。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本指南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细则第5.3.2条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判定准则。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评估出的风险分为4级:

——4级风险:蓝色,D<50,低风险,可以容许的。

——3级风险:黄色,100>风险值≥50,中度风险,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2级风险:橙色,300>风险值≥100,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1级风险:红色,风险值≥300,重大风险,不可容许的,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3.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且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时,风险等级确定为重大风险。

——发生损失工时及以上事故后,其根本原因未采取有效防范、改进控制措施时,风险等级确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调漆间、喷漆房、有限空间等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风险评估的结果要有利于风险降低方案的比较选择和风险有效管理的资源优先配置。因此,风险评估也需要考虑输入信息的多样化,应使用5.2.2.2中的三步法。

风险等级的确定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企业可在不同时期,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等级的界限值,以体现持续改过的承诺。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依据细则5.4要求综合考虑并选择和实施,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在第一时间停止相关作业,进行区域隔离报告部门安全工程师和部门经理,其风险控制策划应由部门经理组织进行,必要时报安全管理委员会:

5.4.1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封闭或隔离——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或者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5.4.2 管理措施包括: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警报和警示信号。

5.4.3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其他方面的培训。

5.4.4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4.5 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5 风险分级管控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宜采用如下方法:1级/2级风险由工厂级实施管控,3级及1级/2级由车间级实施管控,工段班组管控区域内所有风险。

5.5.1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2 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文件化的安全风险告知制度,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文件管理

企业应根据细则第6条要求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所有作业活动经过危险源辨识,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所有从事岗位作业的人员进行了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体系,保证该制度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DB37/T 2882-2016“9 持续改进”内容适用于本文件。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