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6农药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2017-10-01 安全应急

农药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农药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了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农药生产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农药生产企业(包括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DB37/T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农药 Pesticide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3.2原药 technical ,technical grade of pesticide

未被加工成制剂的农药。

3.3农药制剂 pesticide formulations

农药原药加工成的具有一定有效成分含量、一定剂型、可按一定方法使用的成药产品。

3.4农药生产企业 Pesticides Enterprises

从事农药原药生产或制剂加工的企业。也就是通过提取或使原物料经过化学合成得到有效成分及杂质组成的最终产品为农药原药或母药的企业,或经物理变化,由农药原药(或母药)和助剂制成使用状态稳定产品(农药制剂)的企业(生物源农药生产企业除外)。

4 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控制度,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

   

5风险识别评价

农药生产企业是高风险的一类化工企业,危险工艺多、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生产过程涉及的合成、蒸馏、压滤、物料存储、物料输送等多个化工单元操作危害较多。

随着目前部分农药企业由原药合成向制剂加工的转移,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投料、捏合造粒、气流粉碎、烘干等工序,又增加了粉尘爆炸、机械伤害等危害。

农药生产企业事故一般具有以下事故风险:

­——火灾和爆炸

火灾、爆炸是农药企业生产中发生较多而且危害较大的事故类型。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种辅助材料等大都是易燃易爆物质,生产工艺涉及氯化、蒸馏等危险工艺,如管理不当、操作失误、使用不合理,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中毒和窒息

企业生产过程中,员工接触、使用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机会和种类较多,在设备密封不好或因设备管道腐蚀、设备检修、操作失误、使用不当、发生事故等情况下,如防护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容器爆炸

企业中使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存在容器爆炸的危险。当压力容器破裂时,气体膨胀所释放的能量使容器进一步开裂并使容器或其所裂成的碎片以较高的速度向四周飞散,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另一方面泄漏的易燃气体、易燃液体遇点火源会引起火灾爆炸。

——粉尘伤害

企业投料、烘干、气流粉碎等工序会产生粉尘,装置内存在粉尘危害,现场工作人员如果防护不当经吸入后可能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此外,若局部空间内粉尘的含量过大,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遇静电或点火源,也可能造成粉尘爆炸事故。

——灼烫

农药企业高温设备、高温物料较多。如果发生泄漏、或者设备、管线无保温设施,很容易造成高温灼烫的风险。若人员未正确佩戴劳保用品接触物料,可造成接触部位严重灼伤。

——冻伤

农药企业生产中如果使用冷冻盐水作为冷媒,若发生泄漏或者管道设备保冷层破损,人员接触低温物体或低温物料,可 42 35837 42 15264 0 0 1343 0 0:00:26 0:00:11 0:00:15 2766造成冻伤。

——触电伤害

农药企业所使用电气设备较多,因作业环境具有腐蚀性的特点,电气设备和线路容易被腐蚀,存在触电危险。电气、设备设施外壳未进行保护接地,发生漏电事故或短路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设备设施及电器维修、排除故障、清扫配电设施时保护不当,违章作业、误操作,极易发生触电事故。所用电器、设备设施过载、负荷过大,会发生短路击穿绝缘保护层造成触电事故。私自拆装电器设备、电路,乱拉、乱扯电线。潮湿手脚触动电器设备开关、或用湿的物体去接触电器设备,有使作业人员发生触电的危险。

——静电危害

农药生产过程大多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由于易燃液体流速过快、静电接地、跨接装置不完善、人体静电防护不符合要求等产生静电火花可能成为电击点火源,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可能成为电击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导致二次事故,如坠落、摔倒等;对静电电击的恐惧会影响工作效率。

——雷电危害

如果防雷装置安装存在缺陷、防雷装置失效,防雷接地体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缺乏必要的人身防雷安全知识等因素存在,那么生产装置在雷雨天存在着被雷击的危险。由于雷电具有电流很大、电压很高、冲击性很强的特点,直接雷击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雷电的直接击中、跨步电压的作用及火灾爆炸的间接作用会造成人员伤亡;雷击可直接毁坏建构筑物,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

——机械伤害

企业生产装置中有各种多种泵、搅拌等转动设备,若无防护或者未断电清机等,人体触及这些设备的运动机件,可能造成机械伤人事故。当转动部分缺少护栏、护罩时,操作、擦洗时职工触及可能发生撞击、衣物或长发被缠绕而造成伤害。

——起重伤害

企业生产装置中存在电动葫芦、货梯等起重机械,若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等均会引发所吊装重物坠落。货梯若不由持证人员操作,会因操作不当引起人身伤害事故。

——高空坠落

企业生产装置中有平台、高空管线,人员上平台操作、高空作业过程中,若无平台护栏、违规操作、登高无安全措施,会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对农药企业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示例:农药企业有合成装置和制剂加工装置。装置内的原料与产品的储存设备;储存液氨、液氯等的压力容器;储存甲醇、甲苯等的常压储罐;储存盐酸、硫酸、液碱的腐蚀品储罐;关联的装卸设施、生产或作业场所。

5.1.1.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5.1.2风险点排查

5.1.2.1农药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A.1),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5.1.2.2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1.2.3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2)及《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3)。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B;

——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C;

——对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5.2.2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农药企业大多数一线员工知识水平较低,单独进行危险源辨识有困难,由辨识人员事前编制一份有一定针对性的危险源提示表,以便一线员工快速、全面地认识作业活动中的安全风险,然后由评价人员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3风险控制措施

农药企业应依据DB37/T2882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农药生产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5.3.1农药企业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尤其对较大以上的风险的控制,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5.3.2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5.3.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3.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3.5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DB37/T2882第6.5.3要求。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3.6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2882第6.5.2.2要求组织评审。

5.4风险评价

5.4.1风险评价方法

农药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D)、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E)等方法,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4)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中表A5-1或A5-2)

5.4.2风险评价准则

5.4.2.1农药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农药生产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诉求等。

5.4.2.2农药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特点和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参见附录D和附录E),进行风险分析。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管控原则

5.5.1.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5.1.2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5.2风险分级

农药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农药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5级或E级为最低风险。具体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参照下表:

风险等级

危险程度

管控要求

A级\1级

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

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B级\2级

高度危险

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C级\3级

显著危险  

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D级\4级

轻度危险

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E级\5级

稍有危险(可忽略风险)

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

 5.5.3重大风险判定

农药企业在风险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按照实际经验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和分级,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

5.5.4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农药企业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

5.5.5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6,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6成果与应用

6.1档案记录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6.2风险信息应用

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对企业内员工应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7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8持续改进

8.1评审

农药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评审可与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自评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合。通过评审对原有风险管控辨识过程合理性、控制措施执行程度进行重点审核,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措施。

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确保风险可控。

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企业应每年组织编写危险源辨识好风险评价报告,对本年度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总结评审,对变更情况应进行说明。

8.2更新

农药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8.3沟通

农药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并利用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平台、企业内部BPM办公系统、安全例会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