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3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2017-10-03 安全应急

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本标准适用山东省内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分级与管控,其他耐火材料企业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2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12434 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xxx《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细则》

3  术语、定义

GBZ/T 224和DB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耐火材料生产企业refractory material enterprise

凡物理化学性质允许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材料称为耐火材料,生产耐火材料的企业称为耐火材料生产企业。

3.2基础管控措施 bas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职业卫生档案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3现场管控措施 workpla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运行及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警示标识设置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4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list

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管控措施信息集合。

4 职责要求

4.1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4.2 应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3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GB12434、GB/T 50087、GBZ 1、GBZ/T 194的规定。

4.4 应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应按GB 2626和GB/T 11651的要求选用和配备。

4.5 应按照GBZ188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实施职业健康监护。

4.6 应对工作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4.7 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加强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4.7.1 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明确职业卫生负责人,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4.7.2 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 

4.7.3 应及时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告、培训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4.7.4 应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4.7.5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原料及产品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应符合GBZ 158的要求。

 4.7.6 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及其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和管理应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5.1.1 耐火材料的主要生产工艺

耐火原料进入料场,通过装载机入原料仓,进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粉碎,破粉碎的原料通过振动筛筛分后进入分类料仓,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各种原料混合配比后,进入混碾机中进行搅拌、混炼,混合料合格后运送到压力机车间进行压制成型,压制好的砖坯装到干燥窑车上,送入干燥窑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砖坯通过拣选后,装到窑车上,送入窑炉进行高温烧制,烧制后的成品砖经拣选合格后包装入库。典型耐火材料工艺流程图见附录 A。

5.1.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5.1.2.1原料破粉碎输送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原料装卸、堆放、破粉碎、筛分、配料、混料、输送、取样、料场清理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装载机、破碎机、振动筛、球磨机、提升机、输送机、除尘器、排风机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5.1.2.2 成型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混合料的输送、称量、布料、压制成型、余料清理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压力机、输送机、除尘器、排风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5.1.2.3干燥装窑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砖坯的干燥、拣选、装窑、现场清理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引风机、电拖车(叉车 51 29836 51 15265 0 0 3610 0 0:00:08 0:00:04 0:00:04 3610、排风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干燥窑产生的高温、热辐射;

——干燥窑及烟道产生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

5.1.2.4 烧成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窑车修补、现场清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排烟、助燃、冷却等风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窑炉产生的高温、热辐射;

——窑炉及烟道产生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

5.1.2.5成品包装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成品拣选、包装、运输、现场清理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排风机、打包机、叉车等设备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5.1.2.6燃煤(天然气)及脱硫脱硝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堆取、输送、提升等环节产生的煤尘;炉渣清理、炉渣转运等环节产生的矽尘;石灰石接卸、贮存、输送、加料、清扫等过程中产生的石灰石粉尘(双碱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石膏贮存、转运、清扫等过程中产生的石膏粉尘;

——脱硝剂接卸、贮存、制备等过程中产生的氨或尿素;煤气发生炉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煤焦油等;

——煤气发生炉产生的高温、热辐射;

——装载机、输煤皮带、加压风机、工艺风机、浆液循环泵、石膏脱水机、除尘器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5.1.2.7检维修及附属设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噪声、紫外辐射、高温;

——打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手传振动;

——喷漆作业、油漆防腐作业过程中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等;

——气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乙炔、粉尘、高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紫外辐射等;

——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接触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高低压配电巡检过程中接触工频电磁场;空压机巡检过程中接触的噪声。

5.2 风险点确定

5.2.1 风险点确定原则

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确定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示例1:黏土砖粉碎工接触生产性粉尘和噪声。

5.2.2 风险点划分

5.2.2.1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原料破粉碎输送系统、成型系统、干燥装窑系统、烧成系统、成品包装系统、燃煤(天然气)及脱硫脱硝系统、检维修及附属设施单元。

5.2.2.2 按照单元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工种)及其工作内容、接害环节(工作地点和设备设施)、接害种类、接害方式和时间、可能发生的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

5.2.2.3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形成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见附录B。

5.3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

5.3.1  评价方法

5.3.1.1 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测量),结合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按照DBXXX计算G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5.3.1.2对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指数(G)、接触人数、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职业病或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赋值,按照DBXXX计算T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5.3.2 重大风险确定

  将风险值(T)大于32的作业岗位和可能接触一氧化碳、矽尘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或产生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地点或设备设施确定为重大风险。

5.4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5.4.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和管理措施。

5.4.2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形成的工程特征和作业工人的接害方式和水平,针对风险点采取相应的现场管控措施。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现场管控措施参见附录C;


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按照4职责要求采取相应的基础管控措施。

5.4.3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分析重大风险的形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现场管控措施,对有可能发生急性健康损伤的重大风险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应急救援用品等应急处置措施。耐火材料生产企业重大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参见附录D。

5.5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

应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内容编制风险告知卡并进行告知,风险告知卡举例参见附录E。

6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6.1 文件管理

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风险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报告

——风险点及其管控清单

6.2 持续改进

应结合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