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1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

2017-10-04 安全应急

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山东省内轮胎制造厂生产活动过程中职业危害的分级与管控,其他轮胎制造企业作为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2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50643 橡胶工厂职业安全与卫生设计规范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XXX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GBZ/T 224 、DB37/T 2882和DB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轮胎制造企业tyr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以固态生胶为主要原料,生产轮胎、摩托车胎的企业。

3.2  

基础管控措施 bas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职业卫生档案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3  

现场管控措施 workpla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运行及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警示标识设置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4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list

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管控措施信息集合。

4 职责要求

4.1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4.2 应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3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采用有效地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GB 50643、GB/T 50087、GBZ 1、GBZ/T 194的规定。

4.4 必须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应按GB 2626和GB 11651的要求选用和配备。

4.5 应按照GBZ 188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实施职业健康监护。

4.6 应对工作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4.7 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4.7.1 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明确职业卫生负责人。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4.7.2 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

4.7.3 应及时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告、培训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4.7.4 应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4.7.5 对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原料及产品必须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应符合GBZ 158的要求。

4.7.6 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及其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和管理应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5.1.1 轮胎制造的主要生产工艺

在炼胶工序将天然胶、合成胶、炭黑及橡胶助剂等原材料制备成混炼胶料,混炼胶料根据不同用途分别送往复合挤出工序、压延工序。在复合挤出工序制备胎侧、胎面、内衬层、三角胶等半成品部件,在压延工序将混炼胶料与纤维帘布或钢丝帘线加工生产并裁断成胎体、带束层等部件以供下道工序使用。将三角胶与钢圈贴合制备出胎圈,然后将胎圈和其他半成品部件通过成型机制备出胎胚。胎胚经硫化机硫化后即为成品轮胎。成品轮胎经外观、X光设备、均匀性设备等检验合格后便可分类入库。典型轮胎制造工艺流程图见附录A。

5.1.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5.1.2.1 炼胶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炭黑、白炭黑输送环节产生的炭黑粉尘、白炭黑粉尘;

——隔离剂制备环节产生的粉尘;

——人工配料、自动秤投料、自动秤称量等环节的氧化锌、酚醛树脂、其他粉尘;

——母炼机投料环节产生的氧化锌、酚醛树脂、炭黑粉尘、白炭黑粉尘、其他粉尘、热胶烟气(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二氧化硫);

——终炼机投料环节产生的其他粉尘、热胶烟气(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二氧化硫);

——烘胶环节产生的高温;

——炭黑输送设备、化学小料自动秤、导切机、密炼机、液压站、挤出机、开炼机、除尘风机等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挤出机、开炼机生产环节产生的高温、热胶烟气(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二氧化硫)。

5.1.2.2压延压出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复合挤出机、内衬层挤出机、三角胶挤出机、冠带挤出机的挤出环节以及压延机的压延环节产生的热胶烟气(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二氧化硫)、高温。对于存在热喂料的工序,使用的挤出机、开炼机也会产生热胶烟气(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二氧化硫)、高温;

——复合挤出机、内衬层挤出机、三角胶挤出机、开炼机、钢圈机、直裁裁断机、斜裁裁断机等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胶浆制备及刷胶浆环节挥发逸出的溶剂汽油。

5.1.2.3成型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成型机运行产生的噪声;

——使用汽油处理粘连胶料环节挥发逸出的溶剂汽油。

5.1.2.4硫化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硫化环节产生的硫化烟气(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二氧化硫)、高温;

——模具维修环节产生的粉尘、噪声;

——干冰清洗模具环节产生的粉尘、噪声。

5.1.2.5成品检验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均匀性、动平衡、传送带等运转产生的噪声;

——研磨机产生的粉尘;

——X光机产生的X光辐射。

5.1.2.6检维修及附属设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电焊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噪声、紫外辐射、高温;

——打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噪声、手传振动;

——气割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高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紫外辐射等;

——检修工具运行可能产生的噪声、手传振动;

——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缺氧等;

——配电室维修作业接触工频电场、噪声;

——空压机、制冷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5.2 风险点确定

5.2.1 风险点确定原则

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确定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示例1:炭黑输送工接触炭黑粉尘、白炭黑粉尘。

5.2.2 风险点划分

5.2.2.1将生产过程划分为炼胶工序、压延压出工序、成型工序、硫化工序、成品检验工序、检维修及附属设施六个单元。

5.2.2.2 按照单元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工种)及其工作内容、接害环节(工作地点或设备设施)、接害种类、接害方式和时间、可能发生的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

5.2.2.3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形成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轮胎制造厂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参见附录B。

5.3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

5.3.1 评价方法

5.3.1.1 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结合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按照DBXXX计算G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5.3.1.2对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指数(G)、接触人数、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职业病或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赋值,按照DBXXX计算T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5.3.2 重大风险确定

将风险值(T)大于32的作业岗位和可能接触氧化锌、酚醛树脂、盐酸、氢氧化钠、矽尘、电离辐射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或产生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地点或设备设施确定为重大风险。

5.4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措施

5.4.1 风险管控措施类别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培训教育和管理措施。

5.4.2 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形成的工程特征和作业工人的接害方式和水平,针对风险点采取相应的现场管控措施。轮胎制造厂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措施参见附录C;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按照4职责要求采取相应的基础管控措施。

5.4.3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分析重大风险的形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现场管控措施,对有可能发生急性健康损伤的重大风险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应急救援用品等应急处置措施。轮胎制造厂重大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参见附录E。

5.5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

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内容编制风险告知卡并进行告知,风险告知卡举例参见附录E。

6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6.1 文件管理

用人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分级报告、风险点及其管控清单。

6.2 持续改进

用人单位应结合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