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北奇才~艺术家马荣胜先生诗书画印欣赏

马荣胜,甘肃省静宁威戎人,生于一九五六年四月,一九八二年畢業於西北師大美術系,獲文學學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协会员,甘肃省书协会员,当代水墨画研究院副院长。曾任甘肃省金石篆刻研究院副院长,平凉市书协副主席,平凉市政协委员,平凉市崆峒区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他的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西泠印社等举办的全国、国际性大展,在省级以上及《书法报》等媒体举办的展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在各级专业报刊刊登作品300余次。《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多次做过专题介绍。传略作品收录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西泠印社《印学年鉴》等多部大型辞书。马荣胜所书的战国中山王篆书功力深厚,气象恢弘,在全国独树一帜。其能克己修身,敬事勤业,作品蕴含禅意,是一位诗书画印全方位发展的学者型的艺术家。


马荣胜先生的篆刻代表作之一: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句出论语


该印“大西北人”以商卜文字刻之,单刀直入,大刀阔斧,气贯长虹,势不可挡,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残破自然,古玺法格式,构思巧妙,布局奇特,颇得苍莽浑厚之感,如没有深厚和娴熟的金文书法书写功力,是不能达到如此生动之气韵的,可谓“力拔山兮气盖世”。


此朱文“大爱无疆”印,布局方峻,正中寓奇,开合有度,字型婀娜多姿,用刀劲利,即有缶老苍厚雄浑之气象,亦得黄牧甫清俊挺拔之遗风,不失为一方佳作。


马荣胜先生临的战国《中山王》器铭(共8副)



马荣胜自幼受金天行先生启蒙指导,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一九七八年考入西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毕业工作后转攻中国画和书法篆刻,并涉猎诗词、音乐、武术。师承著名金石学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慰祖先生,期间又受到书法大家徐无闻先生的指点。还得袁维国、樊中岳、韩天衡、李刚田、石开、冯东胜、赵英勉等诸先生指授提携,终有所成,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书法篆刻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耕耘使他脱颖而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化工作者成为西北乃至全国著名的艺术家。


马荣胜自撰联

雪个枯荷观妙法,板桥瘦竹见真如。


登崆峒山

马荣胜

神州宝刹数崆峒,道古高标久镇东。

玄鹤洞前闻鸟唳,棋盘岭上感春荣。

劳皇问道临幽境,治国安邦建大功。

各路神仙常聚会,名山胜境总横空。


注:崆峒山是我国道教名山之一,位于大西北甘肃省平凉市以西十五公里。雄伟壮观,风景秀丽,轩辕皇帝曾登崆峒山拜广成子仙长,问治国安邦之道。



马荣胜的国画写意荷花高雅曼妙,将荷花的恬静温雅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在追求技法的同时,将荷花之韵溢于“画”表,带给观赏者迥异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受。



著名诗人李连太先生对马荣胜先生上面这幅莲花图有以下诗句:

咏马老师写赠“妙法莲花”图


李连太

淡染胭脂映碧琼,

盈盈出水夏凉生。

中通外直思君子,

韵雅气清动市诚。

一瓣灵山传妙法,

三千香海放光明。

泥而不滓离尘垢,

入圣超凡绘素精。





题红莲图

诗书/马荣胜

水上芙蓉耀眼明,

随风香气拂客卿。

百花虽艳非余意,

唯有红莲懂我情。



马荣胜的花鸟作品,画风清秀淡雅、富有意趣,动静相衬、笔墨练达、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和愉悦感.






往期回放:

水墨丹青 诗意人生——书画家吴昌胜
水墨写意大象第一人——史宝华
滕墨之艺术作品欣赏
以国粹画国粹——记王阔海的新汉画水墨戏剧人物画
郑胜德山水画创作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