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此刻尽“绵柔”
今日谷雨,又一个春天即将过去。
尾声亦是高潮,谷雨的到来,也带来了真正的“春之盛宴”。
碧波缱绻、暖风熏人、百花尽放……进入谷雨,洪泽湖畔的人们便迎来了一年中最为惬意的时节。
坐落在洪泽湖畔的宿迁,是一座具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名酒之城。2012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一起授予宿迁“中国白酒之都”称号。
谷雨,对这里的人们更有一层特殊含义。
自2014年起,洋河每年都在谷雨当天举办封藏大典,以节气命名的酒业峰会——谷雨论坛,也随之落户宿迁。
01|这里有国内最早的古稻田
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关于它的诞生,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仓颉跋山涉水、不辞辛劳,终于在广泛考察之后,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彼时天下正遭灾荒,上苍念仓颉造字有功,下了一场谷子雨,万民因此得救。
仓颉死后,人们将他安葬在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刻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
后来,人们不忘在下谷子雨的那天纪念仓颉,也就有了现在的“谷雨节”。
从节律来看,谷雨时节,天气越来越暖、降水增多,农作物迎来生长佳期,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此时,在江苏宿迁的广阔沃野上,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2022年,在全市171.51万吨的夏粮总产量中,有171.30万吨是小麦。
如今,宿迁已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年产粮食超过400万吨,位列全省第四,是名副其实的“江苏大粮仓”。
由宿迁市农科院育成的迁麦1702,是制曲小麦专用品种。去年,为了繁殖种子,已在洋河新区酿酒原粮基地种植了80余亩。按照规划,三年之内,这个品种就能满足宿迁酿酒产业发展的需要。
居两水中道的宿迁,拥有悠久的人类文明,农耕文化根基深厚。
发掘于泗洪县梅花镇境内的顺山集遗址,是江苏最早的新石器环壕聚落遗址,被誉为江苏文明之根。
除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陶塑,顺山集遗址还挖掘出碳化稻颗粒。在4公里外的韩井遗址,考古学家们在这里找到了一处8500年前的水稻田,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古稻田。
两处遗址的发现,不仅将江苏文明史往前推进了1600年,还表明淮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
历史学博士、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认为,韩井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意义重大。
“以前学术界认为,中国水稻种植发源地是长江中下游,后来淮河上游的贾湖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炭化稻,而韩井遗址稻田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淮河流域同样是中国稻作农业的重要源头。”
或许正是源自这样的农耕文明史,让宿迁流传着谷雨祭祀谷神后稷的习俗。
在古时的洋河镇,糟坊主们为祈谷神护佑,会选在谷雨这一天祭祀谷神,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时还要封上几坛糟坊里上好的美酒,寓意岁有余酒,希望来年酒业更加繁盛兴隆。
如今的洋河封藏大典,也是为了感恩四千多年前华夏农耕文明始祖后稷发现并培育出五谷,以及六百多年前,罗洪林、朱天罡这两位为洋河、双沟酒的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酿酒先辈。
农耕文明的肇始为宿迁的酿酒业提供了“仓廪之实”,而四通八达的水系则让其堪称“大河之子”。
千百年来,淮河、古黄河、大运河这三条大河在此交汇,继而塑造了宿迁的面貌和命运,让其成为淮河流域里典型的大河湿地。
如今,宿迁“三河两湖一湿地”的水域格局,也形成于此。
02|三河两湖一湿地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关于谷雨景致,诗人元稹曾如此描绘。
尽管相隔1200多年,诗中的灵秀,却恰如宿迁人今时之所见。
“项王故里”宿迁,坐落在淮水之阳,属中国北方,本是一座气质硬朗的城市,敬酒时一杯不够,要敬两杯。
与此同时,它又是一座缠绵的水城,是典型的苏北水乡。
在宿迁西北,斜阳为骆马湖上染上温柔的暖色;在其南缘,奔流的淮河注入漫无边际的洪泽湖。大运河和古黄河,流经宿迁境内,洋河古镇就坐落在两大水系狭长河谷之中。
“三河两湖一湿地”的特质,和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塑造了宿迁灵秀、柔情的另一面。
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其面积在居全国内陆淡水湿地第11位、华东地区第2位。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还是地下水的水源补充者。
湿地还可以调节自然界的水流量,能有效控制洪水,防风固堤。
湿地中还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
此外,湿地还具有保留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作用。
江苏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据江苏省水利厅20220年的数据统计,江苏全省有湿地3.998万平方千米,其中自然湿地1.748万平方千米,占湿地总面积的43.7%,人工湿地2.25万平方千米,占湿地总面积的56.3%。
从全球来看,部分名酒产区,便分布在湿地地带。
斯贝河流域湿地水系的浸润和滋养,造就了苏格兰威士忌为人称道的泥煤味,法国干邑则紧邻普尔图湿地。
2018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评选出了“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苏格兰威士忌产区、法国干邑白兰地产区以及中国白酒宿迁产区。
除了气候湿润更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繁衍外,湿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和物产的丰富,都是湿地名酒的重要成因。
以“湿地”的名义,宿迁产区两大名酒,洋河、双沟和世界顶级烈酒相映成辉。
这一过程中,谷雨已经成为一个弥足重要的契机和符号。
十年前,洋河将首届封藏大典的日期选在谷雨。从此,每年此时大家便相聚于此,寻味绵柔,体验“酒都四月天”。洋河也借此展现风土人文、工艺特色和文化底蕴。
与封藏大典相伴随的谷雨论坛,涌现出不少前沿观点,并留下许多名场面。
2018年,“世界三大湿地名酒”的首次同框;2020年,来自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的酒企代表们共聚于此;2021年,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畅谈新方向。
之于宿迁,谷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它更像一个节日,是相聚的理由和狂欢的契机。
自2020年起,宿迁推出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于每年4月下旬,向世界酒类爱好者敞开怀抱。
不同于过去三年的岑寂,今年的谷雨时节,节律变化与人类生活恢复共振。
人们漫步湖边、奔赴原野,郊游、野餐,亲身感受水的变化、风的变化、远山和树的变化,见证一树又一树的花开,尽情享受无边春色,似乎分外珍惜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乐于感知点滴美好。
在谷雨时节,勃发的生机,不仅来自于自然,还来源于活色生香的人类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协作。
因此,节气轮转年复一年,但每一年都有动态的鲜活印记。今年的洋河股份封藏大典和谷雨论坛,也格外吸人眼球。
与往年有所不同,历经疫情磨砺和艰难调整之后,今天的洋河,以名酒之名再度出发,这次封藏也因此承载了“见证洋河发展新纪元”的期待。
以绵柔著称的洋河,采用的是低温入池、低温发酵、低温馏酒的“三低”工艺。
“三低”意味着更加缓慢的发酵过程。从春分入窖,到白露开窖,一个生产周期历经12个节气,耗时180天。
对低温发酵的洋河酒厂而言,谷雨时节,不光带有“有水有粮”的美好寓意,还带来了比较理想的发酵温度。
其实,绵柔的美酒,既来自一方水土的给养,也离不开依节律而动的造化。
古人总结出谷雨的三个物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大自然中,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殖、迁徙,植物的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凋落,还有冰霜的凝结、消融等,都会随着时令而动,生生不息。
但对今人而言,尤其是对酒业而言,一年一度的洋河封藏大典,也颇似一个新的“物候”——当人们闲话谷雨时,词库里不知不觉,就多了一个“绵柔”。
洋河的坚持,造就了传统节气和现代生活、商业的真实共振,也为谷雨添加了一个根植于传统却属于现代的新注脚。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